APP下载

内部控制缺陷、媒体关注与审计契约

2020-09-10姚海娟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0年9期
关键词:审计师契约会计师

姚海娟

一、引言

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事件频频发生,如康得新财务造假问题、康美药业300 亿资金“消失”事件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隐形”存在,不仅对企业经营风险、市场声誉、股价波动构成巨大威胁,同时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诉讼风险(刘启亮等,2013)。这使得在面对可能发生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会采取风险规避措施,一是提高审计费用并接受潜在的审计风险;二是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以降低自身风险;三是与企业解除审计关系(Defond,2012)。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看,审计风险的存在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会影响企业与事务所之间的审计契约关系。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主要源自盈余管理(杜建菊等,2018),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能出具“企业需求”下的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收买行为),审计契约得以延续,如果事务所不能容忍和接受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那么企业很可能出于“保利”动机而解除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聘用关系。可见,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极有可能影响企业与事务所之间的审计契约稳定性,并且内部控制缺陷程度越严重,二者之间的关系越不稳定。当前我国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政府部门的监管力量相对有限,因此是否可以通过审计契约变更反向挖掘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和盈余管理行为,为行政监管提供支撑,希望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解答这一问题。

在资本市场中,媒体的监督功能表现得越来越突显。这是源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媒体报道已成为了投资者掌握企业信息的重要渠道,媒体对企业发生事件的态度也成为了事件走向的风向标。在媒体的关注对象中,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最容易引起投资者关注,同时也会影响到审计师对企业风险的感知判断(张俊民等,2017)。这表明媒体关注很可能承担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为之间的中介角色。拥有较强审计契约稳定性的事务所及审计师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运转情况,企业发生内部控制缺陷后未终止审计关系,这说明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师并不敏感(媒体报道对审计企业的影响有限),而对于新建立审计契约的审计师,其不熟悉企业的经营运转,一旦企业因内部控制缺陷而出现负面媒体报道,则可能出于审计风险考虑选择解除审计契约。因此,媒体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关注程度可能会影响企业风险和审计师的考量,进而影响二者存在的审计契约关系。

综合以上,本文以我国A 股上市公司作为对象,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契约的关系,并探讨媒体关注在二者之间是否扮演了中介作用。此外,本文进一步分析审计契约的变更方向和审计费用的变化,即如果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引发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那么是“由大所转小所”还是“由小所转大所”?审计收费是否由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而上升,抑或由于审计市场的激烈竞争而未出现上涨甚至下降?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契约稳定性

表1 变量定义

表2 描述性统计

审计契约是由审计人与审计委托人共同签订的契约,是当前资本市场发展下的重要契约行为,如果上市企业与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长期保持雇佣关系,可以认为二者审计契约稳定,反之如果单方选择解除审计关系或者企业选聘的会计师事务所经常发生变更,则二者审计契约不稳定。影响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契约稳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企业战略调整(张蕊等,2019)、会计稳健性(张菁等,2018)、审计意见(韩维芳等,2019)等,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理论上会增加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影响审计契约稳定性。现实中当企业出现内部控制缺陷后,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的雇佣关系是解除还是延续,实际上也是二者综合考虑利益和风险后的博弈结果。

企业发生内部控制缺陷,除了偶然的客观因素外,绝大多数来自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动机。为了实现个人激励目标或帮助大股东实现股价操纵,管理层可能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但是这种行为也容易被外部投资者所发现,导致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缺陷发生后,企业会通过审计报告进行粉饰,因为审计报告内容会引导投资者对企业经营发展和管理质量的判断。因此在内部控制缺陷曝光后,企业通常会采取两种行为,一是进行审计购买,使审计师出具对企业更加有利的审计报告,二是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佘晓燕等,2018)。企业经营中发生内部控制缺陷,表明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此时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意见以降低审计风险和被市场诉讼概率,或者主动终止与企业的审计关系。可见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负向影响审计契约稳定性。葛新旗(2017)分析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师变更存在正相关。Wang & Huang(2013)、Chi & Sun(2014)也得出了内部控制质量降低会增加审计师变更概率的结论。

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主动终止审计契约的概率还与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有关。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一方面表示企业的盈余管理目标背离企业真实经营情况的程度越大,此种情况下之前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很可能会直接拒绝审计或者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意见,而上市公司为了促使盈余管理能“名正言顺”,就需要一家方便操纵的会计师事务所,因此发生审计变更的可能性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审计风险越高,会计师事务所遭到诉讼的概率增加(Jiang & Son,2014),这也促使会计师事务所会放弃审计。佘晓燕等(2018)研究发现一般缺陷对审计师变更无影响,但重大和重要缺陷会正向影响审计师变更。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发生与审计契约稳定性负相关;

H1b: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审计契约稳定性越低。

(二)内部控制缺陷、媒体关注和审计契约

在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媒体正发挥着不可缺少的监督功能。在互联网时代,媒体对资本市场信息引流的主导功能越来越突显。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既可能由媒体发现曝光,也有可能由企业自身披露后,被媒体进一步传递到市场投资者和审计机构。这也使得媒体关注程度在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和审计师的审计态度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推动作用:内部控制缺陷问题引发媒体的极大关注,甚至引起“从众”效应,而经过媒体的报道发酵后,其正面或负面的观点会严重影响审计师对企业风险的判断。Joe(2003)通过实验发现媒体负面报道会增加审计师对企业崩盘的顾虑,进而更容易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刘启亮等(2013)通过对2001-2009 年A 股上市公司分析发现公司面临的媒体负面报道越多,公司和审计师之间的审计聘用关系越不稳定,越容易发生审计师变更。张俊民等(2017)指出负面的媒体报道尽管能缓解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但无疑揭示了企业存在的治理缺陷问题,会增加审计师的风险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进一步实证发现媒体负面报道次数与审计师变更显著正相关。因此,对于理性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在企业出现内部控制缺陷后会增加审计强度以尽可能降低审计风险,但经过媒体进一步渲染报道后,审计师可能从“认真审计或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转变为“主动放弃审计”来完全规避风险,因此媒体关注及关注程度会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契约稳定性负向效应的强度。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2a:媒体关注对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契约负相关存在中介效应;

H2b:媒体关注程度越高的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契约负影响越强。

表3 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契约的影响

(三)审计变更方向和审计费用

内部控制缺陷使得企业主动或者被动终止审计契约关系,并重新选择会计师事务所,那么企业会选择级别更低、更容易被审计收买的会计师事务所,还是选择声誉度高、有利于恢复企业形象的会计师事务所?方红星等(2013)从内部控制质量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认为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时,管理层为了掩盖不利于企业审计报告而选择低质量的事务所,而当内部控制质量上升后,为了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而选择高质量的事务所,而当内部控制质量很高时,为了降低成本又会选择低质量的事务所。因此对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企业,在盈余管理动机和审计报告要求下,企业更有可能聘请低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本文认为,企业以自身利益作为行为准则,为了获得更有利的审计意见会选择相对容易收买的“小所”(“大所”为了维护自身声誉,不会轻易接受这类企业)。

毫无疑问,企业出现内部控制缺陷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如果企业选择不解除审计契约关系,那么审计风险的增加会使会计师事务所要求更高的审计收费,来弥补增加的审计工作量和抵偿审计风险。Elder(2009)研究认为审计师出于审计风险考虑,会对存在内控缺陷的企业实施更严格的审计程序,这会导致审计收费上升。Hoitash(2011)检验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与审计收费是正相关的,随着缺陷严重程度的增加,审计费用也增加。张红英等(2014)实证得出企业财务型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赵保卿等(2019)也得到了相同结论。如果企业选择解除审计契约而重新聘请新的会计师事务所,那么审计费用可能不增反降。一方面有内控缺陷的上市企业从“大所”转向“小所”审计,“小所”为了争取企业客户而收取较低的审计费用(杜建菊等,2018),另一方面新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经营状况并不了解,企业有更高的费用谈判权。孙新宪等(2016)分析发现审计所变更会降低审计费用粘性。因此发生审计变更时,企业的审计收费不会出现显著上升。

综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3a: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进行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时,更倾向于“大所向小所”变更或维持“小所”;

H3b:发生内部控制缺陷后企业不采取审计变更,审计费用显著上升,采取审计变更,审计费用不显著上升。

表4 媒体关注的中介效应分析

表5 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变更方向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2011-2019 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为保证模型估计结论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剔除了金融行业的上市企业、2012 年后上市的企业、指标数据缺失的企业。经过筛选,最终得到2388 家企业21180 个观测值。本文数据均来自于CSMAR 数据库,并进行手工整理。考虑到极端值的影响,在估计模型时,对所有连续性变量进行了1%的缩尾处理。

(二)模型构建

为验证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契约的关系(假设H1),建立如下面板数据模型:

表6 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为判断媒体关注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假设H2),建立如下模型:

为验证假设H3,建立如下模型:

(三)变量选取和说明

1.审计契约。根据前文定义,采用企业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发生变更表示,如果企业本年与上年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同一家,变量值取0,认为审计契约关系延续;否则取1,认为审计契约关系终止,即发生了审计变更。

2.内部控制缺陷。本文采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第一个是虚拟变量,即如果企业发生了内部控制缺陷则取值1,否则取值0;第二个指标借鉴华卉(2017)采用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按严重程度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重要和一般三个级别,本文将重大缺陷赋值3,重要缺陷赋值2,一般缺陷赋值1,然后用各类型的缺陷数量乘以赋值因子的加权和衡量内控缺陷严重程度。

3.媒体关注。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选用CSMAR 中的媒体发布的含证券公司名称的新闻标题数量作为媒体关注的代理指标,并取自然对数处理。

4.审计变更类型。首先本文定义前“八大”会计师事务所为“大所”,其余会计师事务所为“小所”。审计变更有两种定义方法,一是如果企业未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取值-1,如果由“小所”转“大所”或者“大所”转“大所”取值0,如果由“大所”转“小所”或者“小所”转“大所”取值1。二是如果企业未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取值-1,如果由“小所”转“大所”取值0,如果同级调整取值1,如果由“大所”转“小所”取值2。

5.审计费用。对于审计费用,直接采用企业当年的审计费用表示,为消除数量级差异的影响,采用两种方法处理,一是以百万元作为单位,二是取自然对数。

6.控制变量。参考已有文献,选取了企业规模、财务杠杆、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审计意见、财务盈利能力、股权结构、会计师事务所类型这几个变量。其中方程(1)-(5)不纳入会计师事务所类型控制变量,方程(6)不纳入上一年度审计费用控制变量。其他变量见表1。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 显示了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样本企业发生审计变更(审计契约)的均值是0.160,即总观测值中有16%在下一年度发生了会计师事务所更换。企业发生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是28.9%,而以不同控制缺陷类型加权的内部控制缺陷强度均值为0.683,剔除没有内部控制缺陷的观测值,该变量均值是2.358,说明发生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缺陷类型大概是2 次一般缺陷或1 次重要缺陷。媒体关注度均值为55.019,说明每家企业平均每年的新闻媒体报道数量是55 次。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类型中,均值为0.630,其中不发生变更的企业占到84.0%,向“大所”变更的占到6.1%,向“小所”变更的占到9.9%。企业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值为13.798。各控制变量中,平均资产规模的自然对数为2.2142,平均资产负债率44.7%,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兼任的比例为24.4%,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是94.9%,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5.3%,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均值51.8%,企业聘请事务所为“前八大”的占到44.9%。

(二)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契约的影响

表3 显示了企业是否发生内部控制缺陷及强度对审计契约稳定性的影响,考虑到因变量为虚拟变量,因此采用面板logistic 模型进行估计。从列(1)看到,是否发生内部控制缺陷变量系数为0.007,在5%显著性概率下统计显著,说明上一年度有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终止审计契约的概率更大。列(2)中自变量为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强度,该变量系数为0.020,同样统计显著,说明上一年度内部控制缺陷强度越大,企业发生审计变更的概率更大。控制变量中,上一年度企业规模、上一年度净资产收益率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企业规模、盈利能力与审计契约稳定性成正比,上一年度资产负债率、上一年度审计意见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资产负债率、审计意见与审计契约稳定性成反比。

进一步观察不同媒体关注度对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契约关系的影响,以媒体关注均值分为低媒体关注和高媒体关注两组样本。表3 列(3)、(4)显示在低媒体关注组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程度变量系数为0.015,在10%概率下显著,在高媒体关注组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程度变量系数为0.026,在5%概率下显著,说明媒体关注强度并不改变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契约稳定性的关系,但是更高的媒体关注度会提高相同内部控制缺陷强度下的审计变更概率。因此,假设H2b 得以验证。

(三)内部控制缺陷、媒体关注与审计契约

对模型(3)、(4)估计,结果见表4。列(1)、(2)显示当期企业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缺陷强度两个变量均在1%概率下统计显著,说明企业发生内部控制缺陷会显著地引发媒体关注,带来更多的媒体报道数量。从控制变量来看,媒体关注更偏好于小规模、高负债率、非两职合一、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高盈利、高股权集中度的企业。从列(3)看到,当年企业媒体关注会对下一年度的企业审计变更产生显著影响,媒体关注度越高,企业解除与会计师事务所契约的概率越大。由此可见,在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媒体关注与审计契约之间存在一个传导机制,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媒体关注下使得企业不得不解除审计契约,加大审计变更的可能性。因此媒体关注是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契约稳定性之间的一个显著中介变量,假设H2b 得到验证。

(四)进一步分析

为观测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时,是倾向于“大所转小所”的向下变更还是“小所转大所”的向上变更,本文以两种方式进行检验。一是仅选取上一年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观测值,取“向上变更”为0,“向下变更”为1,估计内部控制缺陷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二是参考佘晓燕等(2018),以未发生变更为基准组(取值-1),以“小所转大所”(取值0)、“同级变更”(取值1)、“大所转小所”(取值2)为观察组,采用Multinomial Logit 回归模型,来探讨内部控制缺陷下不同组间的发生概率。

表5 列(1)显示滞后一期的内部控制缺陷变量系数显著大于0,系数值为0.435,说明在发生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中,审计“向下变更”是“向上变更”的exp(0.435)=1.545 倍。而实际样本中,由内部控制缺陷导致的审计变更观测值共有811 个,其中“向上变更”(最终变更到“八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有298 个,“向下变更”(最终变更到非“八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有513 个,二者倍数值为1.721,可见结果与统计结果非常接近。列(2)、(3)为Mlogit 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内控缺陷变量在列(2)、(3)中均显著小于0,在列(4)中显著大于0,说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更倾向于“大所转小所”变更,或者说“向下变更”的概率远高于“向上变更”或“同级变更”。综合分析,可知发生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在审计变更时,更倾向于向“小所”变更,假设H3a 成立。

为观测企业发生内部控制缺陷后审计费用的变化,对前后两年的审计费用进行分析,表6 中前三列为因变量审计费用绝对值(百万元)的结果,后三列为因变量自然对数审计费用的结果。可以看到在不区分内控缺陷后企业是否发生审计变更时,滞后一期的审计费用变量系数均显著大于0,说明本期的审计费用与上一期审计费用正相关,审计费用有扩大的趋势,即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总体上导致企业下一年度审计费用增加。区分内部控制缺陷发生后企业是否发生审计变更,结果显示内控缺陷后审计变更的样本中,上一期审计费用的变量系数不显著或者显著小于0,内控缺陷后没有审计变更的样本中,上一期审计费用的变量系数均显著大于0,说明存在内控缺陷的企业如果进行审计变更,下一年度的审计费用可能不会发生显著变化甚至有所下降,而未进行审计变更的企业,下一年度的审计费用将出现显著上升。结果支持了假设H3b。

五、研究结论

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1)发生内部控制缺陷会显著提高企业终止审计契约的概率,并且内控缺陷越严重,这一概率越高;(2)媒体关注是内控缺陷与审计契约之间的中介变量,内控缺陷促进了媒体关注度,媒体关注加剧了审计变更,在媒体关注度越高的企业,内控缺陷导致企业解除审计契约的概率越大;(3)内部控制缺陷导致的审计变更中,更倾向于向“小所”变更,向“小所”变更是向“大所”变更的1.7 倍;(4)上一年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且发生审计变更的企业,本年审计费用不显著上升,而未发生审计变更的企业,本年审计费用显著上升。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两点建议:

(1)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防止企业通过审计收买等手段实施盈余管理。从研究结论可以判断,现阶段我国很多上市企业仍然存在通过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买等行为以达到盈余操纵、获取审计意见的目的,显然会扰乱资本市场。对此,本文认为可以从审计关系和审计费用两个角度出发,判断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费用的变化与企业行为的关系。此外,监管层也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加大预防和控制,加大主观上内控缺陷的处罚力度,使上市公司管理层不敢造假,维护审计契约关系。

(2)利用媒体途径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新闻媒体是现代政府治理、市场监督的重要媒介手段,很多资本市场中的负面消息都通过媒体的报道而发酵和爆发,使得企业的一些非法行为无处遁形。因此,应该积极地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方式来传播和曝光企业的一些违规非法行为,使得企业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营,减少会计师事务所被企业审计收买的可能性,减少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猜你喜欢

审计师契约会计师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契约中国
——马鞍山市博物馆馆藏契约展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辽阳博物馆藏清王国卿卖地契约简析
2019年度综合评价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信息
审计师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