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应对探讨
2020-09-09林秀彬
林秀彬
摘 要:曾经,电视民生新闻因视角平民化、播报轻松化,内容又贴近生活、服务百姓、监督舆论、传递民意等,而深受群众喜爱,收视率一度居高不下。然而,随着科技发展,移动终端日新月异,受众的视线逐渐从大屏转移到小屏,电视民生新闻的“光环”慢慢暗淡。特别是近年来,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更对电视民生新闻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些几分钟的短视频,内容新鲜,形式有趣,深受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喜爱。本文先阐述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的优势,以及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冲击,再以汕头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今日视线》为例,探讨电视民生新闻的应付策略,尝试寻求传统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新媒体;短视频;电视民生新闻;冲击;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0-00-02
比起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新媒体短视频从内容、形式、时效等方面,都优势明显,但电视民生新闻曾经的辉煌也并非“泡沫”现象,其高收视率主要源于内容的真实、客观与公正,因此,在短视频的强大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仍有不小的生存空间,但必须充分挖掘并发挥自身优势,尝试与新媒体融合,在转变中谋求新发展。
一、新媒体短视频的优势
社会不断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快餐式,“5分钟读一本名著”“3分钟看一部电影”等成了生活主流,于是,短视频的出现,迎合了很多民众的口味。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6.12亿,用户使用率为73.9%;而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短视频使用率首次超过网络视频。
(一)制作更简单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录者与传播者。现在的短视频都带有内置的编辑功能,自己在闲暇时间就可以为拍摄的短视频加滤镜或者是特效,而且也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娱乐活动,还可以发布新闻信息[1]。
(二)内容更多元
新媒体短视频的内容,可以是身边的点点滴滴,包括突发事件、轶闻趣事、生活娱乐、购物消费、自演短剧等,少有强制性的“新闻价值”考量。
(三)传播更便捷
如今,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齐全,民众随时随地可实现短视频拍摄与编辑,然后快速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其时效性强,覆盖面广,指尖轻轻一点,即可“吸粉”。
(四)受众更明确
大数据分析,让新媒体短视频的优势更突出,利用大数据,新媒体平台能实现向不同用户进行精准推送,并根据用户喜好,再加以改进,最终锁定目标受众。
二、新媒体短视频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冲击
新媒体短视频以其短、平、快,在网络市场中的占比日益升高,越来越多的人把视线从大屏转移到小屏,很多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面临着极大挑战,收视率持续走低。
(一)题材被挤占
因播出平台有限,辉煌时期的各大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报料接不停,题材极其丰富,涉及时事热点、突发事件、社会丑闻、家长里短、好人好事、奇闻趣事等等,很多栏目制片人得挠破头,对报料题材加以慎重筛选。但如今,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民众的心声传递、情绪反馈与诉求表达等,有了更多“出口”选择。《今日视线》曾经热线电话每天上百个到目前的十几个,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二)受众被分流
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有固定的播出时间,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守在电视机前准点收看新闻,已越来越不大现实,特别是年轻人,每天忙于学习与工作,更不可能如此。而随时随地就可收看的新媒体短视频,恰恰满足了人们轻松掌握最新资讯的需求,把目光转向短视频的人也就日益增多。市场占有率走在国内前列的《今日视线》,收视率也从高峰时期的20%多,下降至目前的8%左右。
(三)功能被弱化
新媒体短视频风口下,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传统电视新闻记者的功能日益被弱化。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场受众第一时间发出消息,等电视新闻记者赶到现场时,已稍显被动,记者的职能也面临着削弱[2]。而且,电视民生新闻的时效,大都是当天的新闻当天播,不可能逢事开直播,但新媒体短视频却能利用网络,对新闻进行实时传播,这又大大削弱了电视民生新闻传递最新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的主要功能。
三、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应对措施
应该说,新媒体短视频与电视民生新闻,并非取代关系,而应该是迭代关系。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与新媒体短视频的传播会有共同点,新媒体短视频的不断发展使得民生新闻既拥有了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极大挑战[3]。因此,在新媒体短视频风行的年代,电视民生新闻依旧有其存在价值,但也急需自身作一些改变与创新。
(一)强化公信权威
新媒体短视频的制作者大多缺乏新闻客观意识,往往无法清晰交代事件原委,甚至只抓住“冰山一角”,然后加以放大,最终呈几何级疯传。但电视民生新闻不同,作为权威媒体记者,能更深入调查采访,掌握官方信息,并全方位多角度剖析现象,还原真相,新闻的公信力与权威性更强,关键时刻,老百姓更愿意收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一点更明显。2020年1月31日晚,人民日报一则《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相关的新媒体短视频随后纷纷出现,一时间,双黄连口服液成了抢手货,广大市民连夜排队都买不到。对此,《今日视线》记者从现象入手,通过走访药店与市民,并解读“新发现”,于隔天推出《别抢“双黄连”了!抑制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的报道,引导大家勿抢购,也勿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用正确的舆论导向遏制了抢购潮。
(二)深挖新聞内涵
绝大多数的新媒体短视频,流于表面,制作粗糙,偏向生活化与娱乐化,其内涵往往难以表现,而电视民生新闻,在经过深入采访、拍摄与制作后,结构更严谨,内涵更丰富。不久前的一场暴雨过后,潮汕一些地方出现“攀鲈”鱼跳上岸爬行的现象。《今日视线》记者通过短视频信息,多番找寻后前往事发地点,了解事件经过,深挖背后原因,并通过向地震部门了解情况,最终发现,这是天气原因所致,属自然现象,并非地震宏观前兆异常,新闻有现象有过程,有原因有结论,富有内涵。
(三)讲好故事细节
一则好报道,往往讲的是个好故事,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遇到故事,就必须讲好,用细节去赢得掌声。比如一个“90”后年轻小伙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例,用短视频表现,难有故事细节,《今日视线》则利用报道篇幅较长的优势,从主人翁的献血情缘说起,引出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经历与感想、同事及红十字会对他的支持等等,通过一句句肺腑之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展现自信、勇敢、担当的“后浪”形象,让新闻有血有肉,更具感染力。
(四)凸显地方特色
无论媒体怎么变,内容始终“为王”,只要内容有特色,符合受众口味,自然叫好又叫座。新媒体短视频的内容虽然丰富,但形式各不同,电视民生新闻要想在其夹缝中继续立足,还得突出地方特色。像《今日视线》栏目,面对的是潮汕受众,播报的是“胶己人”的新闻,讲述的是潮人的故事,延续的是传统潮文化,弘扬的是“爱拼才会赢”的精气神,这些内容,是其他新媒体无法相提并论的。加上潮汕话有“语言化石”之称,《今日视线》栏目用潮汕话播报,更贴近群众心理,也尊重本土文化,让人更有亲切感。特别是新闻提要,多年来一直采用潮语“七言绝句”的形式,比如“又是一年高考时,主角已是‘千禧儿。各界暖心齐护航,助力考生露锋芒。”“幸遇甘霖解近渴,潮阳一带雨瓢泼。明后降水仍不断,次生灾害须防范。”“琐事争执下毒手,出租屋内杀女友。潜逃十年常化名,如今被捕回鮀城。”等等,都试着用“诗”概况事件,句句押韵,朗朗上口,至今仍充满潮汕味道,深受观众津津乐道。
(五)打造品牌形象
每个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都有过高光时期,树立了自身的品牌优势,而随着社会发展,电视民生新闻也得不断打造新的品牌形象,以继续保有较强的影响力。多年来,《今日视线》栏目突出民生主题、强化服务意识、践行公益理念,先后推出“援建乡村图书室”“关爱单身母亲—康乃馨行动”“法律进校园”“集体婚礼”等公益活动,今年年初,又在省内电视界率先行动,联合文明办与餐饮协会,共同发起倡导“践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通过医生分析公筷公勺在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上的作用、先进餐饮单位与文明家庭等在推广公筷公勺方面所做的努力,用连续报道的形式,引导广大市民共建卫生健康的餐桌文明,再次打造公益品牌形象。
(六)创新报道手段
传统电视民生新闻,仍存在生硬播报、画面单调、形式单一等问题,可视性自然不高。如何创新报道手段,已迫在眉睫。这方面,新媒体短视频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或许值得借鉴。《今日视线》在报道汕头新八景“时代溢彩”时,就一改往日单纯的“画面+解说词”模式,用镜头说话,通过主持人体验,将广场可观、可玩、可品的地方,用同物体转场、遮黑镜头转场、关联动作转场等过度形式串起来,再配以律动音乐,整条片子轻松活泼、动感十足、看点多多,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七)尝试反向输出
不得不说,如今,不少电视民生新闻线索与素材都来源于短视频,如何将电视民生新闻反向输出,制作成短视频,在新媒体端传播,也是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个努力方向。疫情报道中,短视频利用其内容简短直观、形式多样等特点,第一时间全景真实反映现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受众的恐慌心理。许友文是栏目资深潮语主持人,深受众人喜爱。于是,在今年正月初二,栏目组特地安排许友文在节目中教大家如何戴口罩防病毒,并将这一片段制作成短视频,在新媒体端《汕头橄榄台》发布,引来网友疯狂围观与转发,该短视频最终点击量超190万,创下纪录。而在此之后,几乎所有主持人齐上阵,将防疫知识制成短视频,在电视民生新闻与新媒体端播出,收视率和点击量都直线上升。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更加多元化,这要求传统主流媒体机构不断自我革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采取措施应对短视频等带来的挑战与冲击,让电视民生新闻变得更专业、更权威、更具可视性,用华丽的“转身”更好服务百姓、引导舆论、传播社会主旋律、唱响时代最强音。
参考文献:
[1]藍程昱.新媒体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应对措施[J].新闻研究导刊, 2018,9(15):114-115.
[2]张凌芳.短视频对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的启示[J].传播力研究,2019,3(4):86.
[3]信博.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发展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