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对科技期刊的“双刃”效应

2020-09-09朱京玮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数据

朱京玮

摘 要: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科技期刊业面临变革挑战与发展机遇。数字化出版,期刊评价分类,编辑思维是在新的时代格局下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也是科技期刊业中的薄弱环节。大数据时代下,需要重点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同时认为,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应坚持固有的办刊宗旨和特色定位。

关键词:大数据;期刊评价;编辑思维;期刊转制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0-00-02

舍恩伯格和库克耶在《大数据时代》中预言,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正在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大数据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作为资源、技术、思维的“综合体”,它实现了信息无限量、传播迅猛化、多样选择性与和创收高价值等。大数据正以一种全新的渠道方式,对世界进行着全新模式的改写,也同样改写着科技期刊业的整体流程及经营管理状态。

一、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新速度

数字化发展是科技期刊未来发展的导向目标,也是开拓目标,作为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基础,数字化决定着科技期刊的未来。科技期刊涵盖知识产业与信息产业两个方面,它融合了众多信息资源,而数字化最重要的特点是能够绕过纸质出版物的“终结”,让信息传播更为便利,更为有效,让数据与用户直接建立紧密关系,实现资源的再次整合与挖掘,实现其最大价值性。而科技期刊未来发展要想凭借公共数据库平台而实现,仍需力争实现数据形态的标准化,否则其传播空间将会相当有限,这也将会影响到数据资源的管理及价值性体现等。

关于数字化期刊数据形态问题,尽管交由专业人员去处理。其实想法很简单,技术层面的问题迟早会解决,问题只是人们该意识到在科技期刊出版方面,数字化是扩展其发展领域的必备利器,它也是传统出版产业向自主数字转化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掉的重要问题。但这一切只是暂时的,自主数字化出版平台的建立,必将颠覆了纸质这一传统出版模式,成为主要的期刊出版形式。而随之而来的势必是数字化期刊集群的汹涌而至。

二、科技期刊评价分类新变化

相对来说,对于科技期刊的评价问题是一个比较引人注意的问题。无论在期刊界还是学术界,人们对于它的要求及评论都寄予了相当高的期望。而以办刊历史、传统,以及发表论文的质量及影响因子方面来对科技期刊进行分类或评价,在小数据时代都是一种稳妥、有效的操作模式。

大数据时代浪潮中,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通过有关数据技术方面的不断演进,科技期刊数据的采用模式,也应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体系,以往传统模式下的评价体系同样要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要从根上改变。让科技期刊数据有更好地被发挥、被利用的空间,而非只限于传统模式

操作。

大數据极大地释放了用户的不同需求,这源于该数据的整体性。科技期刊评价中不应破坏这种整体性,而这一缺陷可以通过运用全部期刊数据进行评价来弥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能很好的保证该问题的顺利解决。

无论是复合影响因子还是5年影响因子,还是目前被普遍应用的综合影响因子,都说明了影响因子作为评价科技期刊的重要作用性。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越发凸显出影响因子作为评价科技期刊的重要性。尤其通过复合影响因子在学位论文中的引用频次,使数据的整体性得以凸显,而且对科技期刊的综合水平能够更大限度的发挥,还能对科技期刊的潜在影响力通过各类影响因子和WEB即年下载率而得以实现。此外,更重要的是,5年影响因子对于保证科技期刊的长久发展同样有效,通过5年影响因子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检测出科技期刊的长久影响力与论文的应用率,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科技期刊作为连续出版物,更应重视5年影响因子的运用,忽略长久影响力而侧重短期效应,必然会给科技期刊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

三、科技期刊编辑思维新拓展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重要的是大数据是作为一种存在理念的,一种指导科技期刊自身定位以及发展战略和编辑行为的思维方式,不容忽略。这既是大数据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保证科技期刊长远发展的前提条件。

(一)整体性思维

科技期刊编辑的操作水平决定着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水平。毫无夸张的说,科技期刊编辑的思维显然会直接影响到刊物发表的流程。在编辑的思维下,只有具有整体、多方位思维方式来进行工作,才能避免将工作“个人化”“模式化”,而狭隘的思维方式必会使刊物数据存在空间受到很大的压缩。为了标准化而选择模式化,迫使期刊内容向出版标准低头,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刊物出版标准了、规范了、统一了,但却无法扭转刊物数据内容被破坏的核心事实。科技刊物编辑不应是一意孤行的“裁判官”,他应是审时度势的谋略者,只有编辑具备了整体性思维,顺应了大数据时代的潮流发展,将编辑工作进行整体编排、整体衡量,才能更为有效地保证科技期刊数据更为广泛的传播与应用。《绿色科技》的熊总编就整体性思维指出:“作为一名总编必须具备整体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前瞻大局,对整个编辑社的文章定位准确,确保方向的总舵位不偏离。也只有这样才能将科技杂志越办越好。”

(二)关联性思维

在大数据时代,几乎所有的数据内容都只关乎事物的相应关系,也都可以打上“并联思维” 的标签,而并非只苛求于内容的因果关系。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具备这样的思维方式。太多的数据内容需要被编辑,繁杂的编辑流程更需要用关联性思维来处理,以文字、图片配置为例,不同内容,不同稿件,或本期内容与别期内容,本篇稿件与其他稿件,它们之间的关系编排,数据内容之间的处理,都应得到妥善解决,使数据与数据之间最终达成“一致”。编辑工作,是一项具有跨时间与空间的性质工作,它要求编辑在面对稿件处理时要具备关联性思维,这不仅利于编辑工作的开展,也利于数据的传播。

(三)非线性思维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模式呈现为碎片化、非结构性与非线性状态。大数据更像一张“关系网”,将这些数据网络其中,这使得大数据更为复杂,更为多变。进入到具体的编辑工作,面对如此庞大、繁杂的数据,需要具备非线性思维,将这一思维不断融入到编辑工作中,参与到出版流程范围内。非线性思维是扩展编辑工作的平台,它能更好地体现出编辑对于期刊数据内容的聚合能力与编辑能力,以及对于文本、图片等的感知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期刊数据进行编排与组合。总之,非线性思维是适应大数据时代所做的一个观念上的转变,它依托于非线性数学基础,它能让编辑对量数据进行有组织性的、自由的选择,极大地增强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力。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是把“双刃剑”。在现有的发展情形下,它给科技期刊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不论是数字化出版、期刊评价还是编辑思维、经营管理,造成的影响与冲击,无不意味着唯有适时调整,做出明确的发展策略与准备工作,才能将科技期刊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大一些。我们在推进科技期刊发展步伐的同时,也要做出一如既往的质量把关与控制,编辑工作要更加认真负责。并建立谨慎的科技期刊办刊原则,让科技期刊能够以坚实的步伐走得更远,以迎接大数据时代这一历史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雪丽,张羽,董洪光,李烨.eXtyles软件在科技期刊编辑加工中的应用——Frontiers系列期刊数字化编辑初探[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10).

[2]杨红,杜辉,李俊,陶雪娟.论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要求及培养途径[J].编辑学报,2019(A01).

[3]姜海,林竹鸣.融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转型路径——兼论新型编辑岗位中的技术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2).

[4]青年工作委员会.第2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决赛圆满收官[J].编辑学报,2018(6).

[5]范晨芳,沈宁.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胜任力素质新要求及其培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9).

猜你喜欢

大数据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