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体育专业体适能课程教学改进策略与实践

2020-09-09陈晓红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陈晓红

摘  要:体适能课程是普通高校一门新兴课程,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体适能课程蓬勃发展。本文以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体适能评定与健康促进》课程为依托,针对目前体适能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体育本科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环节,思考和探索体适能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体适能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社会体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7(b)-0148-03

Abstract: The fitness course is a new course i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the fitness course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Physical Fitness Assessment and Health Promotion course of the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his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students in social sports, we explored the teaching reform strategies of fitness course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Physical fitnes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Social Sports major

隨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日渐普及,体适能课程作为一门将运动与健康紧密连接的应用学科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根据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本文以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体适能评定与健康干预》课程为依托,通过调研走访,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目前体适能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学改革方法,以期促进社会体育专业体适能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1]。

1  结合学生实际,优化体适能课程内容

目前,多数高校在体育课程中引入了体适能的理念,其目的是提升学生体适能水平,仍以跳绳、长跑、田径、太极拳等练习为教学手段,较少涉及体适能的理论与方法[2,3]。为数较少的体育院校开设较为成熟的体适能课程,如上海体育学院开设的《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4]、包头师范学院开设的《健康体适能》[5]、杭州师范大学开设的《体适能与运动健康》、河北师范大学针对研究生开设的《健康体适能》[6]等。这些课程名称不同,教学内容亦有较大差异。有的课程侧重体适能的理论和评定方法;有的则侧重于身体素质评定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有的课程虽然内容全面,但由于学时有限,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和取舍。鉴于以上情况,本文根据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大纲所要求教学任务,紧密结合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对教育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

第一,调整教学内容,理清课程主线。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包含理论篇、方法篇和应用篇三大知识板块。理论篇侧重介绍体适能、体力活动与健康等基本理论;方法篇侧重介绍体适能评估的方法,包括运动风险的筛查分级、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和柔韧性的测试与评价方法;应用篇侧重介绍提高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和柔韧性的方法和手段。三大知识板块环环相扣,形成纵向衔接、横向交融的有机整体。考虑到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此课程内容体系突出健身方法手段相关内容,很好解决了以往教学内容中“重评价、轻改善”的现状,以提高学生的健身指导水平。通过优化整合,最终形成内容完整、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的课程内容体系。

第二,结合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体适能课程是一门应用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健康体适能评价和改善方法,为人们提供健身指导服务。因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实践课尤为重要。而当前的《体适能》课程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实践课课时有限,且存在实践内容与培养目标结合不紧密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适当缩减“体适能测评方法”的教学内容,加大“体适能提高方法手段”的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健身指导相关技能,以利于以后的就业和专业发展。同时,支持有兴趣的学生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第三,增加运动风险评估相关内容,提高学生运动风险防范意识。随着全民健身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走上运动场、走进健身房,由于缺乏运动风险防范意识,运动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体适能工作者的职责之一是帮助人们确定是否存在运动风险,并根据风险分级制定相应健身运动计划。调整后的教学内容体系,将运动风险评估作为一个重要章节进行讲述,希望学生能够系统了解运动前的风险筛查和分级,能为不同风险的健身者制定不同的健身方案,最大程度避免运动风险事件的发生。

2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传统的理论课授课方式,老师采用幻灯片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由于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知识、轻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学科知识储备差异比较明显,有的同学文化基础知识较好,但缺乏运动训练经历;而有的同学运动训练水平较高,文化基础知识又较为薄弱,由此导致对知识的理解、吸纳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尝试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中,尝试采用“案例引发”“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7]。具体如下:(1)以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2)根据学生特点将其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资料、讨论、总结,并制作多媒体课件,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讲授,其他组同学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积极引导、互动,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3)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各小组讲述内容进行点评、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灌输”转变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8]。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全程参与结论的形成过程,逐步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分析、解决问题[9]。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对学生进行引导、总结和点评,正确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10]。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学生也认可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期末考试分析也发现,学生综合分析题目得分也较过去有明显提高,说明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11]。另外,在实践中也体会到,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深入的讨论,教师需要更加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扩展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促进了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上述教学方式,比如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仍适合采用普通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采用结合图片、视频讲授的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更容易理解。特别是采用教师自己拍摄的图片进行讲述,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且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应用的了解。无论哪一种教学方式,都要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与学生特点相结合,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新教学方式的感受,并在實际教学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3  优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

目前,对于学生的考核主要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应改变考核方式,树立以“能力考试”为主的现代化考核理念,可进行多元化考核,增加考核的灵活性。结合本课程特点,体适能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包括考勤、作业和技能考核,技能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包括操作方法、运动健身方案制定等。结果性评价即期末理论考试,包括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减少记忆性内容的考核,侧重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体适能课程的教育目的,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不断尝试教学方法改革,不断细化课程评价体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和授课对象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这也要求教师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断对课程进行积极而又有建设性的探索,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常教常新。

参考文献

[1] 艾兴,李佳.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内涵和提升[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8):42-49.

[2] 郑佳薇,崔明月.融入体适能训练公共体育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9, 40(11):1694-1699.

[3] 胡剑锋.健康体适能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探索[J]. 当代体育科技,2018(8):66-67.

[4] 陈佩杰,王人卫,张春华.健康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M].1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1-12.

[5] 毛启霞.健康体适能课程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4):78-80.

[6] 王健,何玉秀.健康体适能[M].1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1-10.

[7] 吴迪,施璠.多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医院托管二级医院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26(3):535-537.

[8] 张新平,冯晓敏.重思案例教学的知识观、师生观与教学观[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11):64-68.

[9] 梁靖云.构建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功[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23):44-47.

[10]杨丽娟,关宿东.PBL教学法中教师角色转换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4):34-35.

[11]白华毅,程志斌,杨曦,等.新农科背景下基于PBL的情景式混合教学探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14(3):117-121.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例谈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设计问题链 变告诉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