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安徽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效果研究
2020-09-09李路路梁艳何标孙立志
李路路 梁艳 何标 孙立志
摘 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继承和坚持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上,确立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三方面建立新颖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学业质量,明确了不同年级学生3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发展预期,指出了不同年级学生应达到的学业质量水平。在此目标的引领下,对安徽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进基于“新课标”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完善安徽省中小学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助于丰富安徽省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体系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中小学 核心素养 体育与健康 实施效果 学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7(b)-0142-04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in senior high school (2017 Edition) inherits and insists on the "heal the first" as the guiding mind, and establishes the core quality of the subj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on the concept of "student development as the center", and builds a new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and academic quality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sports ability, healthy behavior and sports morality. It also makes the development expectation of the key competences in three aspects clearly for different grade students, and it also points out the level of academic quality that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should achiev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goal, it ha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Anhui Province, which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academic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it also improves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enriche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in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ore literacy; Sports and health; Implementation effect; Academic quality
学业质量是指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而学业质量标准则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是结合课程内容對学业成就表现的全面体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是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3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总体水平。学业质量的制定有助于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水平的达成,明确不同水平阶段学生应达到的学业水平,有利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业质量的检测和督导评估,从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1 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的研究始于发达国家,1997年,国际经合组织便开始“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的研究”等基础工作。2005年,欧盟发布了“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框架”等研究成果。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学习成果衡量特设工作组(LMTE)”项目等,掀起了围绕核心素养主题探究国际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热潮。随后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展开课程标准的编制与修订,主要涉及核心素养的内容、框架及与课程的融合研究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变革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新标杆。2014年,教育部明确指示:“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核心素养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随不同学段动态变化的,在一定程度上讲,核心素养是教育目标的另一种诠释。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主要由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联合国内众多体育课程专家进行研制,研制组一致认为体育课程能为立德树人做出突出贡献的着力点包括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故也是体育核心素养的3个关键维度。其中,运动技能是学生运动能力核心素养的主体构成部分,也是体育学科三大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载体。
2 学业质量及评价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是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学业质量不仅要告诉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的学习之后要达成什么,而且还要引导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个维度提炼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制定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的依据和最终实现的结果,而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及其相应的水平又是学科素养在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不同阶段的具体体现和衡量指标,是3个方面学科素养的具体化和集中体现。
科学的学业质量关系到评价能否真正发挥反馈、调节、激励功能,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导向、激励与改进等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与健康学习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针对这3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开展有效的学业质量评价就变得尤为关键。通过检索近年来我国关于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学业质量相关的理论探讨和对国家政策的解读,而对学业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重视程度不够。樊伟对北京市小学五年级体育学科学业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北京市小学五年级体育学科学业成绩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城郊地区差异,不同性别学生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分领域差异显著,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有针对地实施教学内容、强化保障等方面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崔敏祥通过对武汉市初中体育学科学业质量现状调查研究发现,武汉市初中生体育学科学业质量呈现整体水平较高、优秀率较低及小部分学生体育学科学业成绩不达标现象,存在明显的区域及校际差异,体育学习现状堪忧等情况。
3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效果
课程实施是指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计划等付诸实践的动态过程,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性环节,没有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方案,再先进的课程标准也只能是空谈。换而言之,没有体育课程实施,便没有完整的体育课程,只有当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真正执行和实施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才可能转换为学校“知觉的课程”、成为体育教师“运作的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参与的“体验的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才可能真正实现其在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及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价值。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效果研究可以了解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状况,诊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深化和创新。汤利军对我国基础教育新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研究后发现,我国体育课程实施效果城市好于农村,地区差异明显,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及体育行为发生积极变化,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一项针对四川省绵阳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也认为中学生参与体育项目获得的热情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对健康有正确认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王丽霞对河北省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研究后认为,河北省初中5个领域目标达成与新《标准》要求仍存在一定差异,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教学存在组织形式及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曹宏达通过对临汾市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研究发现,临汾市初级中学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学习态度发生很大变化,体育教师重视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评价主体更加丰富等趋势,但也存在教师科研水平参差不齐、学校重视有待提高等问题。潘明等人的研究发现,牡丹江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取得可喜的成绩,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学模式,但也存在校际差异、实施效果的多样性等问题。刘保等人的研究发现,缺乏有效的课程指导培训体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而体育教学设施短缺及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薄弱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实施产生严重影响。
4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落脚点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形成的,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去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体育与健康3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提高和发展。为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全面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季浏教授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遵循“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运动喜好”的理念,目的是为有效改善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持续下降,改变单调、枯燥、乏味、教条、死板等中国学校体育现实存在的问题。“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从运动密度、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3个关键要点强调中小学每一节体育课的运动密度应该在75%左右,运动强度要达到140~160次/min,每节体育课要有10min的体能练练习,以活动和比赛的形式传授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经过季浏教授课题组多年的实验证实,“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学生体育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均有很大改善。可以预见,“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5 结语
基于体育核心素养构建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学业质量是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最新价值取向,凸显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发展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求。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提升學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广大一线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要把教学内容选择、学习评价的采用、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目标的设置等都要紧紧围绕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增加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这一重要环节来展开。
参考文献
[1] 柴如鹤.建构有效衔接的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体系的必要性[J].体育学刊,2011(6):91-93.
[2] 常元.课程内容与学习经验的转化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 戴安娜·帕帕拉,等,著.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M].李西营,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47-49.
[4] 范叶飞.学科与生活:学校体育课程的二维向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6.
[5] 冯红静,陈波.美国体育基本技术教学的内容与特点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3(6):88-90.
[6] 吕金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绿色体育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6):131-132.
[7] 顾渊彦.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85-188.
[8] 黄河,程传银,赵富学.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理念、挑战与应对[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0(1):67-71.
[9] 李承伟,姚蕾.基于扎根理论的我国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结构模型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10):117-127,156.
[10]季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9):72-80.
[11]李文,卿凯丽.指向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及其策略选择[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0(3):53-57.
[12]姜勇,王海贤,潘正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生运动能力评价模型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6):10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