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压迫硅胶喷剂外用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0-09-09赵卓伟霍君艺荆银磊孟祥海
赵卓伟,华 振,霍君艺,荆银磊,孟祥海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整形烧伤科(西安710038)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之一,发生率较高、并发症多,且重度烧伤致残、致死率较高。瘢痕增生是烧伤后遗症之一,多表现为皮肤隆起、局部瘢痕颜色红、毛细血管增生、明显充血等,可伴有强烈痛痒感[1]。有报道指出[2-3],在我国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发生率高达91.4%,严重瘢痕增生者甚至会出现皮肤瘢痕挛缩畸形,这对患者皮肤美观及运动功能均造成了不利影响,严重伤害患者身心健康。尽量减少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的瘢痕厚度、帮助其皮肤恢复正常外观意义重大[4]。弹力压迫硅胶喷剂外用法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近些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该治疗方案已经难以满足患者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需求[5]。临床显示,强脉冲光在治疗面部色素性疾病、毛细管扩张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效果,亦有研究显示其可应用于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6-8]。本研究主要探讨弹力压迫硅胶喷剂外用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84例(651处烧伤),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病例纳入标准:①所有部位均经临床诊断确定为烧伤;②烧伤创面愈合后1~3个月内的瘢痕增生;③年龄18~60岁;④入组前未接受过任何针对瘢痕的干预措施;⑤意识清醒,能正常沟通交流。排除标准:①烧伤部位既往具有瘢痕形成;②有血液系统疾病、心肺疾病及其他合并症者;③有全身感染性疾病者;④先天性瘢痕体质者;⑤烧伤瘢痕明显挛缩伴功能障碍者;⑥药物禁忌证者;⑦合并精神疾病者。观察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19~57岁,平均(38.76±9.12)岁;平均病程(2.03±0.72)月;烧伤332处:四肢160处,面颈部98处,躯干74处;平均烧伤面积(15.47±2.28)%。对照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18~59岁,平均(39.54±9.28)岁;平均病程(2.34±0.75)月;烧伤319处:四肢156处,面颈部98处,躯干65处;平均烧伤面积(16.12±2.3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衡可比。本研究经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2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弹力压迫硅胶喷剂外用治疗:将其均匀喷于愈合创面外瘢痕部位,待硅胶喷剂干燥后包裹内衬纱布,再使用弹力绷带系统压迫创面,采取无间断压迫,维持压力约25 mmHg,2次/d,持续治疗4个月。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JX-2003型光子皮肤美容仪加施脉冲光治疗:常规清洗治疗部位,予眼罩遮盖患者双眼,予专用冷凝胶均匀涂抹治疗部位后,根据皮肤色素沉着程度、瘢痕面积等调节治疗参数,选择波长560~1200 nm,能量密度20~40 J/cm2,单脉冲,脉宽5~20 ms,每次治疗3~5个部位(若瘢痕部位较多可于第2天治疗剩余部位),每个部位10~15 min,治疗后适当予治疗部位冰块冷敷15~30 min,1次/周,持续治疗4个月。
3 观察指标 ①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瘢痕厚度、胶原纤维面密度:采用和藻酸钠印模胶法测定瘢痕体积,再根据其面积计算瘢痕厚度;胶原纤维面密度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HE染色),光镜下测定胶原纤维面密度。②于治疗前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和中文版精简烧伤健康量表(Burn specific health scale-brief,BSHS-B)评估两组瘢痕情况和生命质量:VSS包括厚度、色泽等4个维度,总分15分,分值越高提示瘢痕越严重[9];BSHS-B包括社会关系、躯体功能等4个维度,分值越高提示生命质量越好[10]。③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水肿、红斑、疼痛2 d以上。
4 疗效评价标准[8]根据瘢痕减退程度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①显效:瘢痕处变平,与皮肤几乎处于同一水平面,触之柔软有弹性,色泽与周围组织相近,无瘙痒;②有效:瘢痕变薄,略高于皮肤水平面,触之柔软但无弹性,色泽变淡,偶见皮肤痒痛;③无效:瘢痕性状与厚度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
结 果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个(%)]
2 两组治疗前后瘢痕厚度、胶原纤维面密度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瘢痕厚度、胶原纤维面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瘢痕厚度、胶原纤维面密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瘢痕厚度、胶原纤维面密度对比
3 两组治疗前后VSS评分、BSHS-B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SHS-B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BSHS-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SS评分、BSHS-B评分对比(分)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02%、3.7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个(%)]
讨 论
烧伤是临床常见的外伤疾病之一,部分患者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会出现瘢痕形成。瘢痕增生属于皮肤损伤后组织过度修复的一种病理现象,多出现在深度烧伤后[11-12]。目前,针对烧伤后瘢痕增生尚无特效的治疗措施,如何有效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一直是创伤修复治疗的研究难点。
压迫疗法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干预措施之一。一方面,将弹力压迫硅胶喷剂外喷于患处后,通过对瘢痕部位持续施加压力,促使瘢痕组织发生缺氧坏死,进而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变异及胶原蛋白的合成;另一方面,硅胶喷剂中释放出的硅油有助于分离坏死组织、软化瘢痕,从而发挥减少瘢痕厚度的效果[13-14]。尽管压迫疗法应用广泛,但目前应用单一压迫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因而多提倡采取综合治疗。随着激光技术在医疗界的普及,已有多种激光被应用于瘢痕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强脉冲光是一种高强度且多光谱的光源,由于皮肤组织对不同波长的光可以选择性吸收而产生光热解效应,强脉冲光治疗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在不破坏正常皮肤的前提下,将具有足够能量密度的作用光作用于靶目标,帮助靶目标的破坏、分解,最终达到治疗瘢痕增生的目的[15]。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提升,瘢痕厚度和VSS评分明显降低,提示联合强脉冲光治疗能提升临床疗效,减少瘢痕厚度,改善瘢痕状况。由于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瘢痕程度已较重,呈现厚、重及明显高于皮表等特点,仅使用弹力压迫硅胶喷剂外用疗法效果不佳,而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后,由于强脉冲光是宽光谱,可覆盖多种色基如黑色素、氧化血红蛋白,经照射后可使黑素细胞被破坏、血管封闭退化,因而瘢痕部位组织颜色、质地及硬度等性状恢复较佳,大大提升了临床疗效。
现阶段对于烧伤后出现瘢痕增生的机制研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其与胶原代谢有关。一般而言,机体内胶原的合成与降解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而在瘢痕增生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出现异常性增殖,胶原纤维的合成大大增多,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沉积过多,进而形成了瘢痕增生[16-18]。本研究观察到,治疗后观察组的胶原纤维面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提示加予强脉冲光治疗能有效降低胶原纤维面密度。根据光热吸收原理,波长在500~600 nm的光热量可被血红蛋白吸收,增生性瘢痕中往往存在大量的新生血管,经强脉冲光照射作用后,血管升温达到血管的损伤阈值,凝固闭塞血管,组织供血量减少,而组织缺氧和养分缺失又造成瘢痕内胶原纤维的萎缩和降解,因而胶原纤维面密度大大降低,这也可能是该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19-20]。
若关节部位出现瘢痕增生,易造成患者皮肤外观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引发功能障碍,且许多患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近些年,我国烧伤后治疗的康复理念已出现转变,现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创面修复,提升愈合质量、促使患者克服外观异常及心理障碍进而提高生命质量正成为当下治疗的终极目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BSHS-B评分明显提升,但观察组的提升幅度更高,提示加予强脉冲光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此外,本研究观察到弹力压迫硅胶喷剂外用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显著提升,仅少数治疗部位经照射后出现局部水肿、红斑等,未发现有明显结痂及色素沉淀,提示其安全性较优,对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弹力压迫硅胶喷剂外用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有助于减少瘢痕厚度及胶原纤维面密度,改善瘢痕状况,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