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黑龙江省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长期发生趋势预报
2020-09-09
近日,省植检植保站会同省植保学会组织专家对2020年我省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研判。综合分析病虫草鼠害越冬基数、种植结构与品种、栽培耕作和秸秆处理、气候趋势等因素,预计2020年我省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总体为偏重发生,发生程度将重于2019年,接近常年。其中,水稻稻瘟病偏重发生风险高,草地贪夜蛾迁入我省可能性增大,黏虫在局部地块将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草地螟在中西部地区呈局部偏重发生态势,玉米螟总体为中等发生,大豆食心虫在北部部分主产县份偏重发生,水稻二化螟总体偏轻发生,马铃薯晚疫病、玉米大斑病、保护地蔬菜病害偏重发生,稻曲病、水稻恶苗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穗腐病、稻螟蛉等病虫害呈上升趋势,玉米蚜虫、双斑萤叶甲、大豆蚜虫、苜蓿夜蛾及大豆叶部病害局部为害加重。农田草荒及药害将重于常年。农田鼠害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
水稻病虫害
稻瘟病:以穗颈瘟为重点,偏重发生风险高。主要依据:一是水稻种植面积及品种结构有利。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5600万亩以上,且品种单一化大面积种植情况仍突出。如,五常市五优稻4号种植面积达到160万亩,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71.4%;北林区、方正县、延寿县绥粳18种植比例超过50%。二是多数水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较差。据全省监测网点田间调查,2019年叶瘟和穗颈瘟发病品种(品系)分别为54个和95个,同比分别增加3个和54个,且部分主栽品种局部地区发病严重。全省41个稻瘟病抗性监测圃中监测的150个水稻品种,发病品种达90%。实验室内对12个主栽品种在26个县份的稻瘟病菌优势无毒基因型初步检测结果,抗谱达到中抗或抗病标准的品种比例分别仅占25.0%和7.1%。综合田间和室内的抗病性监测和检测结果,提出我省部分主栽品种在26个县份的稻瘟病发病风险等级(见附表),供各地参考。三是目前水田栽培状况有利。据调查,近几年我省水田50%以上的地块种植株密度高于标准种植密度的上限值,20%的地块施肥量超过常年用量,且氮肥施用量仍较高。四是夏季气象条件有利。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省夏季降水略多,分布不均,并伴有低温时段,有利于稻瘟病发生,尤其是在水稻孕穗末期至齐穗期,如遇持续阴雨和雾露天气,穗颈瘟在部分地区将偏重流行。
附表:部分水稻主栽品种在部分县份稻瘟病发生风险等级表
水稻二化螟:近两年通过性诱设备监测,二化螟已向北扩散至北安,向东扩散到富锦、饶河、抚远等地,饶河在2019年秋季田间查到老熟幼虫。去年秋季越冬基数调查,全省平均百秆活虫量2.9头,较常年与上年略有上升。冬季气候偏暖及休耕措施有利于二化螟越冬幼虫存活。预计2020年我省二化螟发生范围和发生面积将进一步扩大,主要发生区为哈尔滨市大部及绥化市、大庆市的部分县份,总体为偏轻发生,个别县份中等发生。
稻曲病:近年来发生范围逐步扩大,已从哈尔滨市部分县份扩散到绥化、伊春、鸡西等地,2019年受持续降雨和部分主栽品种抗病性较差等因素影响,个别县份发病普遍,局部地块病穗率超过40%,单穗稻曲球最多达到17个。夏季降水略多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该病发生,预计2020年稻曲病在我省发生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发生程度呈上升趋势,全省总体偏轻发生,局部县份感病品种田块将偏重发生。
水稻其它病虫害:水稻恶苗病受种子药剂处理方式、药剂选择、苗床管理及病原菌抗药性等因素影响,在部分县份仍会加重发生。水稻苗床立枯病、青枯病、绵腐病等苗期病害,受春播期气温略低,气温波动较大影响,如苗床管理不当,发生将较普遍。水稻纹枯病在中南部高产地区将进一步加重发生。细菌性褐斑病、鞘腐病、穗腐病等在大部分稻区将普遍发生,病害发生程度将重于常年。水稻潜叶蝇、水稻负泥虫全省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地块偏重发生。稻螟蛉发生程度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块虫口密度将超过防治指标。稻摇蚊在东部地区部分县份局部地块偏重发生。
玉米病虫害
草地贪夜蛾: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调查监测,去年11月至今年1月,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四川、贵州六省(区)冬季玉米种植区持续监测到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截至2月10日,见虫面积超过60万亩,是2019年同期的90倍。且与云南毗邻的老挝草地贪夜蛾已发生112万亩,虫源基数也明显大于上年。同时,去年12月份以来,云南、海南也持续监测到境外草地贪夜蛾迁入,时间比2019年同期提早30-40天。因此,2020年我国周年繁殖区和迁飞过渡区虫源北迁时间会提早1个月左右,发生代次将增加,发生程度将加重。预计6月份迁入我省为害的可能性增大。
黏虫:我省黏虫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江淮一代发生区迁入的虫源总量。近几年江淮一代发生区小麦等黏虫喜食作物面积总体在递增,同时气候条件相对有利,一代区虫源总量呈上升趋势,增大了我省二代黏虫发生风险。且今年我省玉米、水稻、小麦、谷糜等黏虫适生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仍达60%以上,加之近年受夏季气候条件和种植结构等因素影响,三代黏虫滞留我省为害已成为常态。预计2020年我省二代黏虫全省总体偏轻发生,局部地块偏重发生;三代黏虫在中南部部分县份的局部地块将出现高虫口密度集中为害情况。
蝗虫:亚洲飞蝗2009年曾在我省西部的龙江、肇州、肇源等地的苇塘湿地出现高密度聚集发生,2017年与我省肇源县相临的吉林省农安县点片发生高密度亚洲飞蝗。因此,在气候异常的情况下,不排除亚洲飞蝗再次在我省发生的可能,西部苇塘湿地较多的县份为重点监测区域。我省土蝗主要种类有大垫尖翅蝗、宽翅曲背蝗、稻蝗、白边雏蝗、小车蝗等,去年秋季越冬卵量调查,全省平均0.78块/平方米、13.4粒/块,与上年接近,低于常年,预计今年中西部农牧区土蝗偏轻发生。
玉米螟:2019年秋季扒秆调查,全省各地百秆活虫加权平均为42.3头,分别低于上年与常年43.4%和64.3%。百秆活虫超过防治指标(40头)的县份占42.9%,比上年低5个百分点;超过百头的有梅里斯(185头)、讷河(111头)、拜泉(107头)、宾县(104头)等4个县份,仅占7.1%,比上年少54.5%。综合分析,尽管去年全省玉米螟平均百杆活虫量为历史最低,但仍有近一半的县份超过防治指标,且近年调查结果表明,我省玉米螟虫源中10.5%来自于多种野生寄主,在玉米免耕田根茬、穗轴和捆包中的有效虫源量占比达53.1%。因此,玉米螟发生的虫源基础仍较为充分,预计2020年我省玉米螟总体为中等发生,西南二代区偏重发生,一代区部分基数高的县份中等发生。玉米其它病虫害:受我省部分玉米品种抗病性较低及高密、高肥栽培方式和夏季降水集中等因素影响,玉米病害发生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玉米大斑病偏重发生,主要发生区域为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大庆等地;玉米丝黑穗病受春季后期气温较低影响,发生程度将重于常年;玉米茎基腐病、瘤黑粉病、穗腐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中等发生;小斑病、灰斑病、北方炭疽病、普通锈病、弯孢霉叶斑病、褐斑病、纹枯病、鞘腐病等次要病害发生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双斑萤叶甲、玉米蚜虫等发生程度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块危害加重。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总体偏轻发生,北部和西部地区局部地块偏重发生;金龟子、象甲、斑须蝽等苗期害虫总体轻发生,以零星为害为主。
大豆病虫害
大草地螟:近两年草地螟在北方农牧区种群恢复迹象明显,预示草地螟将进入新的发生为害周期。尤其是我省大豆及经济作物等草地螟喜食寄主种植面积增加,加大了蒙古国东部、俄罗斯远东地区草地螟虫源迁入我省并造成局部重发生的风险。预计今年我省草地螟种群数量将进一步上升,中西部地区局部存在偏重发生可能。
大豆食心虫:2019年秋季调查,全省平均虫食率为3.2%,与上年接近,较常年下降2.1个百分点,但全省超过防治指标(5%)的县份仍有12个,平均虫食率为6.6%,其中,宁安、依安、逊克等县(市)虫食率分别为12%、9%、7.6%。预计今年我省大豆食心虫总体为中等发生,北部主产区部分县份偏重发生。
豆病虫害
大豆其它病虫害:随着大豆种植面积增加,重迎茬地块大豆根部病害将加重。预计今年大豆根腐病偏重发生,大豆胞囊线虫病中等发生,发生区域分布不均,北部大豆主产区发生相对较重;大豆菌核病在局部涝洼及种植密度大的地块中等发生;大豆霜霉病、灰斑病、褐斑病、细菌性斑点病等叶部病害也将重于常年。大豆蚜虫在东南部浅山区越冬寄主较多的县份、大豆红蜘蛛在西北部地区将中等发生。豆根蛇潜蝇、大豆蓟马、二条叶甲、蒙古灰象甲、粟茎跳甲、网目沙潜等地下害虫与苗期害虫中等发生。豆秆黑潜蝇、苜蓿夜蛾在中东部的部份县份中等发生。
小麦及经济作物主要病虫害
小麦及其它经济作物病虫害:小麦根腐病、散黑穗病、赤霉病中等发生,小麦腥黑穗病、麦蚜偏轻发生。向日葵菌核病、黄萎病、黑斑病、霜霉病、向日葵螟,谷子谷瘟病、胡麻斑病,高粱黑穗病、高粱蚜,西甜瓜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疫病,花生叶斑病、茎腐病、根腐病、白绢病,亚麻白粉病、枯萎病、茎褐斑病、斑枯病,大麻灰霉病、秆腐病等病虫害中等发生。苗期跳甲偏重发生。万寿菊叶部病害及中药材的根腐病、锈病、霜霉病、菌核病等病害将加重发生。
草害及药害
草害:2019年春、夏低温多雨,部分地区除草效果较差,杂草基数大,秋季气温偏高利于杂草种子及多年生杂草根茎成熟,耕层内草籽、地下根茎数量较多,同时受长期单一使用某种(类)除草剂,及其超量使用等因素影响,抗性杂草种群数量进一步增加,杂草群落演变加快。预计今年农田草害总体重于常年,水稻、大豆、玉米田禾本科杂草危害有加重趋势,且种类增加;水稻田埂沟渠杂草繁殖体进入稻田数量进一步增加。
药害:今年种植结构调整幅度仍将较大,受调茬影响,上茬玉米田使用莠去津、烟嘧磺隆,大豆田超量使用氟磺胺草醚、异噁草松等长残留性除草剂引起的下茬作物药害现象将增加。春播期气温略低,降水略多,超量、超范围及不当使用除草剂的地块,药害将重于常年,以东部、北部地区较为突出。
农田鼠害
2018年和2019年全省连续两年实施“千万亩农田统一灭鼠工程”,部分重点区域鼠害得到有效控制。据2019年秋季52个县份田间鼠情调查,全省平均鼠密度(百荚捕获率)为6.4%,分别低于上年和常年0.6个和1个百分点。鼠密度超过10%的县份占19.2%,较上年和常年分别下降36.4%和27.0%。2019年秋冬农户粮食销售量低于常年同期,农户储粮现象较为普遍,回迁村屯的害鼠食料较为充足,对越冬与生存繁殖较为有利。预计春季田间害鼠种群密度将有较快回升,未开展灭鼠的农田区域鼠密度较高,鼠害将偏重发生,为害重于常年。重点发生区域为西部农草交错区、沿江流域及蔬菜和经济作物主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