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制”阈下的商品“市场之治”
2020-09-09
□ 丁 声 俊 (特约撰稿人)
(接上期)
三、“中国之制”:擘画商品“市场之治”的基本依据
展望今日广阔的九州大地上,沧桑巨变,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被彻底打破。在破中立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蓬勃发展,浓墨重彩擘画出“市场之治”的新篇章!
(一)市场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角色。
这是具有核心意义的标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出决定性作用,政府更好发挥了有力的宏观调控作用,市场和政府“两手”并用,相互结合,相得益彰。优化资源配置既必须以现代市场体系为载体,又必须以市场机制为手段。就现代市场体系而言,不仅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市场,而且还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等要素市场。其中,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核心。就市场机制而言,它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其中以价格机制为中心。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始终以市场化为取向,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同时,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核心问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和动力。同时,政府也更好发挥作用,规范宏观调控,有效防止市场失灵。
(二)市场主体拥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
这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标志。作为市场主体的国有企业,大致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经济责任制、利改税和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阶段的改革。在这些改革中,首先推出的是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近年来,我国坚持推进“放管服”等项改革,明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应当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特别是,国家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依法平等享受支持政策,保护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主体维权服务平台等。企业等各类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都是独立自主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可以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自我决定生产经营什么、生产经营规模、生产经营时间,以及为谁生产经营。
(三)现代市场体系具有超大化规模。
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标志。我国已构建起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目前,它由商品市场、现代流通、市场监控、流通法规和商业信用等“五大体系”所构成, 创造了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我国的现代市场体系具有超大规模的特点:它不仅广布全国城乡,而且涵盖所有产品和领域,既包括产品市场,又包括要素市场,尤其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市场“退市进郊”,规模扩大;健全设施,功能扩展;普及新业态,兴电子商务。截至2019年9月底,全国拥有市场主体1.19亿户。201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1.1万多亿元,同比增长8%,对全国消费贡献率在60%以上,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
(四)建立健全了以市场为主形成价格的机制。
这是具有突破意义的标志。价格在整个市场机制中发挥中心作用,需要建立科学的价格体系。包括:按流通环节划分,有产品收购价格、批发 (供应) 价格、零售价格;按价格形式划分,有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格、市场调节价格等。产品价格是整个市场物价的基础之一,在整个价格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发挥价格机制的核心调节作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生产者的积极性和产品的稳定供给。特别是,我国自1985年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为合同定购价格制度与市场收购后,又采取一系列价格攻关措施,建立了以市场为主形成价格的机制,并形成了科学的价格体系,为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了关键条件。
(五)市场业态和模式全面迈向现代化。
这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标志。伴随电子技术和“互联网 + ”新平台的广泛应用,现代市场业态遍及城乡。包括城乡一体化的连锁、超市、代理等新业态形式。更令人瞩目的是,电子技术和“互联网 + ”的市场流通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截止2018年底,电子交易市场达到1969家,其中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为585家,占29.7%。电子商务进村综合示范县新增260个,总数达到1016个。与此同时,全国应用电子技术“淘宝村”的数量达3200多个,活跃的网点数量超过66万个,带动就业机会多达180万个,网上零售额突破9万多亿元,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高达45.2%,较上年增长了7.3个百分比。近年来,多种业态涌现。在零售业中按有无店铺分类有16种之多,显著提升了我国市场的现代化水平。
(六)建立健全市场信息化管理系统。
这是具有先导意义的标志。电子通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普及,促进我国建立起完备的市场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是培育、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应用于市场领域的过程,是现代电子通讯和网络技术渗透到市场各个具体环节的过程。为适应市场制度改革和创新的需要,我国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保障水平,提升智慧市场监管与服务能力。紧紧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总体要求,以市场监管信息化和驱动市场监管现代化,促进市场监管工作效能与水平全面提升。大力推动“智慧市场监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如今,我国已建立起完整的市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行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及退出制度;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开展农产品入市检测和进货验证制度产品检验检测系统:建立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此外,还有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信息管理、信息采集发布、电子结算、质量可追溯、电子监控、电子商务、数据交换、物流配送等应用系统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包括市场管理信息化,市场消费信息化,大幅度降低市场成本和提高市场效率和效益。
(七)市场从封闭半封闭转折为全方位开放。
这是具有开拓意义的标志。如同我国整体经济一样,国内市场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彻底转折,积极推进“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大方针,促使国内市场快速融进国际大市场,地位越来越提高,作用愈来愈重大;不仅货物贸易额明显扩大,而且资源配置的范围显著扩展,乃至技术交流与合作也成为重要内容。在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5.83万多亿人民币(折合4.16万多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比2012年提高1.4个百分点,年度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多亿美元的关口。从2013年以来,我国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2019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到31.54万多亿元,比2018年增长3.4%。其中,出口17.23万多亿元,增长5%;进口14.31万多亿元,增长1.6%;贸易顺差2.92万多亿元,扩大25.4%。且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贸易保持平稳发展,成为“稳外贸”新亮点。2019年1月至11月,全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8711亿元,同比增长2.1%。服务贸易“含金量”持续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6675亿元,增长10.2%,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4.2%以上。这表明,我国国内市场已全面迈向国际化。
(八)法律法规成为市场监管的有力武器。
这是具有保障意义的标志。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准绳进行监管,公平公正处理各种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纠纷,维护其合法权益,保障其正常运行。多年来,我国充分发挥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倡导和组织作用,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强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建立完善信用信息公开和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失信惩戒的法律法规制度,最终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同时,我国形成了市场监管法规体系。包括现代社会信用和信息服务体系;由市场竞争法、产品质量法、要素市场管理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四法”构成的市场管理法规体系;由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等多方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以及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击商业欺诈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逐步形成反商业欺诈、惩戒侵犯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长效机制。相关法律法规已成为市场监管的有力武器,标志着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得到整体提升。
四、寻根探源:商品“市场之治”的密码
70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个春秋,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经济腾飞和社会持久稳定的“两大奇迹”,古老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两大奇迹”和“三个起来”,准确概括了新中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伟大业绩,生动体现了“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中国却铸造出全球瞩目的辉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之制”。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方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完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实现了独树一帜的“中国之治”。而关系国计民生的中国“市场之治”,是“中国之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一步说,我国“市场之治”是“中国之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密码就存在于“中国之制”中。
(一)我国“市场之治”本质上就是“制度之治”。
深入探析“中国之治”的奥秘可知,它也揭示了中国“市场之治”背后的制度逻辑,即我国“市场之治”的秘诀。
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举措。无疑,治理市场,制度同样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手段。这里所说的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一套科学制度体系。其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它们是推进市场体系改革必须坚持、巩固和完善的根本点与基本点、方向与方针,即“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以及怎样发展和完善”,确保深化市场改革和创新的方向,始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特别是注重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正是在正确方向和方针指引下,我国全面建立起现代市场体系。它不仅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市场,而且还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其中,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核心。我国的现代市场体系呈现出组织统一、竞争开放、灵活有序的中国特色,是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的伟大创造和创新。它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正是商品“市场之治”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