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全面发力打好定点扶贫“组合拳”
2020-09-09
初夏的皖北大地,麦浪滚滚,机声隆隆,呈现出一片繁忙而丰收的景象。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定点扶贫县安徽省阜南县组织规模化种植的30万亩“中国好粮油”优质小麦喜获丰收,在安徽省王堰镇的立新产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为小麦称重、测水分……
“去年,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我们在王堰镇和柳沟镇共种植7000亩优质小麦,今年亩产在1000斤左右,获得大丰收!小麦质量也比往年好。”安徽省阜南县立新农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耿翾表示,今后还将继续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重点打造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安徽省阜南县是全国产粮大县,但粮食产业基础薄弱,一产不强、二产不优、三产不活。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融合不够,农业经济效益偏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在阜南县调研时指出,要聚焦“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服务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坚持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示范县、示范园、示范企业、优质粮食工程四大载体,推进“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建设粮食产业强县。
今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阜南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17年以来,国家局将优质粮食工程实施与当地脱贫攻坚紧密衔接,连续三年协调安排财政补助资金累计3615万元支持阜南县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举全局之力,着力推动以粮食产业为主导的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和扶志扶智“组合拳”协同发展,全面加大定点扶贫力度,精准发力、创新方式、善作善成,帮助阜南县不断巩固深化脱贫成效,目前国家局扶贫工作已结出累累硕果。
打造粮食产业扶贫的“阜南样板”
6月1日一大早,苗集镇粮库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登记农户个人信息,为送来的粮食扦样、检测……忙得不亦乐乎。种粮大户沈刚去年种了30亩“荃麦725”优质小麦,今年收获了近3万斤,他用两天时间把小麦全部卖到这里。“从小麦的种植到收购一直和中化农业合作,这里每斤能卖到1.13元,比其他地方能高出8分钱。”沈刚介绍说。
据了解,国家局2019年帮助阜南县引入中化农业、中粮贸易两家“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优选6个小麦品种,统一布局、统一提供种肥药和全程技术服务,建设30万亩优质小麦规模化种植基地,促进农民增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扶贫办负责同志表示,在国家局党组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动下,今年30万亩优质小麦获得产量、质量、价格三提升,今后将继续通过粮食产业推动阜南县由产粮大县向粮食产业强县转变,推动阜南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示范种植—规模化种植—就地加工转化”三步走的发展模式是国家局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和会商所形成的粮食产业扶贫工作思路。在以优质小麦为主要品种,以粮食为主导的产业链上精准发力,做到全程优质、全链提升。
2018年,国家局依托“中国好粮油”行动,在阜南县示范种植1.5万亩单一品种优质小麦,分布4个乡镇,参与农民约1万人。在小麦收获关键时期,组织北京和安徽等地专家实地指导田间管理,并协调中粮集团在收割前与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最终亩产增加100多斤,单价比普通小麦高0.05元/斤,实现亩均增收200多元,这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为确定后续扩大规模化种植、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精准扶贫方案提供了扎实依据。
2019年,为走好关键的“第二步”,推动阜南县30万亩优质小麦规模化种植,中化农业和中粮贸易主动参与阜南脱贫攻坚,发挥各自在前端、消费端的优势,带动了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国家局有关司室先后5次与中化、中粮等大型央企会商,两次组织企业赴阜南调研座谈,促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还会同粮科院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来京召开选种论证会,将原来100多个普通品种优化到4个优质品种和2个试验品种,由两家企业统一提供种肥药、全程技术指导和订单收购,通过流转和托管进行规模化种植,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扭转粗放式种植,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确保“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
在阜南县苗集镇,去年在村干部的动员部署下,现有的3000多亩田地中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占到70%,其中有8个村实现整村推进。苗集镇党委副书记杨宗仁介绍说:“种植优质小麦有利于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深受我们当地农民的拥护支持。”
“今年,阜南县小麦产量、质量双提升,几方共赢的局面基本形成。”中化农业安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江南表示,在前期播种环节,农户大幅降低了投入成本,平均每亩增收200元;企业效益大幅提升,尤其是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有利于推进了“五优联动”,这对于阜南县也是一个新亮点。
目前,第一步目标已经实现,第二步规模化种植已迈出实质性步伐。通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阜南县粮食优质品率得到快速提升,粮食质检和产后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走好“第三步”,经过国家局多次会商,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与阜南县达成初步共识,拟新建年产30万吨的面粉加工厂,实现优质粮食就地加工转化,把加工环节增值和收益留在当地。目前,阜南县人民政府与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签署《粮食深加工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接下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资源整合,以粮食产业园为中心,筹建粮食精深加工项目,实现“优粮优加”。
消费扶贫推动“阜南好粮油”走向大市场
走进中化农业·阜南好粮油直营店,“红薯粉丝”“西瓜”“芝麻酱”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与普通扶贫产品的简单包装不同,这里很多农产品身上都有自己的“溯源证”。通过手机扫描这个溯源二维码,不仅能了解到这一农产品的规格、特点等基本信息,还可以查询到吸纳贫困户等情况,更好地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
国家局挂职干部、鹿城镇赵庄村书记助理刘浪宇介绍说,通过溯源二维码里的信息展示,真正体现为贫困户产品,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同时也督促销售企业真正去贫困户家采购原材料,而不是简单将贫困地区的所有产品都视为扶贫产品销售,有利于提升扶贫产品附加值,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扶贫产品。
前几年,中岗镇南街民族居委会的贫困户锁仁芳开办了一个榨油小作坊,从事菜籽油、大豆油生产工作。为促进消费扶贫,去年国家局通过阜南京东扶贫馆采购了12万余元的菜籽油、大豆油,小作坊一年赚了2万块钱。“国家局在我们这采购产品,对我们家的帮扶效果很大。我们家是贫困户,一年能赚个2万块钱不是小数目,加上别的单位采购的产品,生活已经不成问题。”小作坊负责人杨震说,“南街民族居委会贫困户一共种植了1万多亩油菜,我每年都采购他们的油菜籽,也间接带动了他们的增收。”接下来,刘浪宇将继续协调帮助小作坊进驻扶贫832网站,设计产品溯源二维码,帮助小作坊经营得越来越好。
动员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有利于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2019年,国家局通过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平台,消费扶贫总额约98万元,2020年至今消费扶贫总额近300万元,其中在京东阜南扶贫馆采购额约40万元。据了解,为打通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解决阜南县农产品种类少、无品牌、销售难的问题,国家局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多层次产销对接平台,推动阜南粮油产品走出小村庄、走向大市场。
线上方面,依托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线上网络营销,形成新型粮食零售业态。国家局帮助阜南县与京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于2019年8月上线阜南京东扶贫馆,帮助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去年面对阜南县黄桃滞销问题,扶贫干部积极对接人人优品等网络平台,一周时间帮助销售5.5万斤、约48万元,极大提振了种桃农民信心。线下方面,在去年首届全国贫困地区优质特色粮油产品展销会上,来自21个省区169个贫困县的3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参展,现场销售72万余元,实际履约额近2.4亿元。其中,免费为阜南县提供80平方米展台、举办2场推介会,帮助销售870余万元,把阜南县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并协调京津冀地区最大的粮油批发市场——北京盛华宏林批发市场,在黄金位置免费提供40多平方米展位,开展“定点扶贫县好粮油进北京”产销对接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据本刊了解,下一步,国家局将精心举办第二届全国贫困地区优质特色粮油产品展销会,免费提供展位和布展,力争组织更多贫困县的合作社与企业参加;更好发挥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京东阜南扶贫馆以及盛华宏林产销对接平台等线上线下平台作用,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采购的便利性;支持合作社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建设,帮助合作社产品完善包装、提高品质、打造品牌,精准对接消费扶贫的政策红利。
金田园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收购的小麦 李雯雯/摄
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
在苗集镇罗庄村的扶贫车间内,安徽罗坊服饰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我今年3月份开始在这工作的,每个月能赚2000~3000元,还能接送小孩上学、放学,时间自由灵活,方便照顾老人,现在对生活很满意。”今年32岁的谢楠说。
据了解,苗集镇罗庄村扶贫车间是国家局投资援建项目之一,2019年底利用闲置村集体沟塘填垫而建成,面积1008平方米,现租赁给了安徽罗坊服饰有限公司。2019年,国家局共投资500万元,援建了王店孜乡石寨村、段郢乡浦庄村、苗集镇罗庄村、于集乡谷堆村、洪河桥镇盛郢村共5个标准高、面积大、附属配套设施完善的就业扶贫车间。由阜南县成立专班,严格按照统一公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监理、统一验收的要求建设,按照“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运营,为回乡人员搭建创业平台,预计能为当地群众提供就近就业岗位300余个。
阜南是传统的外出务工大县,在外打工人数近70万。近年来,一些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的“能人”从沿海发达地区回到家乡。扶贫车间的建立,有效承接了返乡务工人员,为他们搭建好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同时为身边的贫困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助力脱贫攻坚。安徽罗坊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传奎在浙江打工了18年,如今回来和好友一起成立了这家公司,共同带领乡亲们致富。他表示,这里有政策倾斜,车间面积大,租金也便宜,工人们现在慢慢也熟练起来了,相信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为提升带贫效果,帮助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阜南县严格扶贫车间落实招收贫困户的要求。公司业务负责人夏陈雅介绍说:“我们现在有21个贫困户在这里工作,他们做事都很认真,有些简单的工作,如剪线头、包装纸盒等手工活,年纪大一些的也能做,这里多做就能多赚,工作之余还可以照顾家庭,对他们来说非常方便。”
今年46岁的屈爱秀是苗集镇的贫困户,前些年因为要照顾两个孩子和残疾的婆婆,自己一直没有工作。今年3月,得知附近的扶贫车间招工,便想试一试。“现在孩子也大了,一直想找个工作,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就来了,现在主要是做裤子拷边,每月可以赚到2000元左右。”几个月下来,屈爱秀已经逐渐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强度,既照顾了家中的老人,自己也有了经济收入,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国家局挂职干部、阜南县苗集镇党委委员宋凯强介绍,扶贫车间本着为贫困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角度出发,按照政府支持、村支部搭台、企业唱戏、贫困户受益的原则,将工厂办到贫困户家门口,使贫困户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有了产业支持,加快了脱贫步伐,探索出一条“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群众脱贫”的发展路子,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据悉,国家局在支持阜南建设扶贫车间项目实施方案时做了大量调研,在项目的选择上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即坚持“雪中送炭”,向最困难的地方倾斜;坚持“因地制宜”,向最需要的地方倾斜;坚持“效益导向”,向最能干事的镇村倾斜,确保扶贫效益效果好,真正服务于贫困人口。在选定项目时,要求项目做到“两个提前”,即提前协调好土地,乡镇出具建设用地使用证明,做好随时开工的准备;提前招商引资,乡镇与拟入驻企业签订入驻意向书,项目建成立即产生收益,助力阜南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