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啸虎:AI项目商业化能力是资本关注点
2020-09-08邱智丽
邱智丽
“如今企业服务公司90%以上都有人工智能技术,未来两三年,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都将具备人工智能模块,否则是没有竞争力的。”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告诉《陆家嘴》记者。
在VC 江湖,朱啸虎的名字经常被提及。曾参与滴滴、饿了么、小红书、映客直播和ofo 单车等明星项目,而且愿意表达自己观点的朱啸虎一下子成了媒体的宠儿。不过,高调的朱啸虎在将投资风向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之后,不再频频卷入舆论风波。
在产业互联网市场的布局上,其所在的机构并未放慢脚步,据透露金沙江创投目前所投资的企业服务项目已经超过消费互联网项目。
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朱啸虎接受了《陆家嘴》记者采访,并分享了他对于疫情之后AI趋势变化、产业互联网的投资逻辑,以及对于AI估值泡沫和IPO热潮的思考。
AI项目客户买单是首要投资标准
经历多年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从高速成长期迈向理性发展阶段。当“新基建”瞄向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具,资本和新技术、新业态结合,将AI技术推至落地应用和创造价值的新时期。
对此朱啸虎深有感触,他发现近两年AI项目更强调产品落地和商业化能力。“人工智能刚开始火的时候大家都涌进来,连使用场景都摸索不清楚。不过在今天,大家都开始考虑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产品落地和商业化,更注重为用户创造价值。”朱啸虎表示。
例如一些餐饮公司开始引入无人化生产线,全自动水饺生产线替代了以往人工搬运、装盒等程序,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经历疫情的冲击,朱啸虎更加认定未来中国制造会全方位地向无人化、智能化迁移。
在经历“过山车式”发展之后,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也开始趋于理性。朱啸虎并不否认人工智能行业曾出现泡沫。“任何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有泡沫,有一点泡沫才是健康的,泡沫里面有黄金,啤酒也是有泡沫才好喝。”朱啸虎告诉《陆家嘴》。
不过在投资人工智能项目上,朱啸虎表现得尤为谨慎,在他看来有没有客户愿意为技术和产品买单是首要考量因素。
“作为财务投资人,我必须考虑一个项目能不能商业化、离商业化多远。我们投进去以后希望一年之内、至多两年就能进入商业化场景,距离商业化还需要五年以上时间的项目我们很难投。”朱啸虎说道。
这一谨慎也表现在他对一些AI独角兽项目的判断。朱啸虎认为不少AI项目的技术壁垒并不高,在竞争的过程中容易同质化,最终演变为比拼销售能力。“我們更偏重项目与场景的结合,要在一个具体行业、具体的场景里面落地,这样相对来说安全一点,巨头竞争压力小一些。”朱啸虎称。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AI项目开始寻求IPO,在不少投资人看来2020年将迎来AI公司上市热潮。对此朱啸虎认为注册制的推出加速了AI项目上市进程,未来十年将迎来to B项目10年长周期的发展机遇,只要市场愿意买单,就是好公司。
7月20日,AI芯片独角兽寒武纪正式登陆科创板,市值一度超过千亿元。
烧钱补贴无效,更看重资本效率
回顾消费互联网时代,以团购、外卖平台、共享出行为代表的创业项目,均以流量为命脉,经历了激烈的烧钱大战,但靠补贴换取市场的打法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并不灵验。
近几年,朱啸虎将投资重点转向企业服务市场,在他看来虽然企业服务公司市值没有消费互联网公司高,但是前者的资本效率高,所以最终能为投资人创造更多的价值。“过去10年,美国投资人在企业服务项目上赚到的钱远超于在消费互联网项目上赚到的钱。”朱啸虎表示。
以视频会议软件公司ZOOM为例,上市前累计融资1.3亿美元,用市值除以累计融资金额,资本效率超过200倍(资本效率=市值/累计融资金额),而Uber虽然市值500多亿美元,但上市前就累计烧掉近200亿美元的资金,资本效率不到3倍。
“价格战在企业服务市场是没有任何作用的,B端用户对价格不敏感,他们更关注产品本身好不好用。”朱啸虎强调。从另一维度而言,企业服务类项目最大的成本是人力,但大多数企业服务公司员工并不多,成本非常可控,因此一旦实现商业变现,很快就能触达盈亏平衡线。
企业服务市场到了“去泡沫”的时候了,在创投圈有投资人抛出这样的观点。从去年开始企业服务项目几乎成为所有投资机构的标配,新兴创业项目层出不穷,估值也开始上涨。朱啸虎认为企业服务项目除了产品要过硬,更需协同第三方构建完整的商业生态,这是当下国内企业服务项目普遍需要补足的课程。
不同于消费互联网,企业服务市场大且分散,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存在隐形冠军,业务模式、产业背景的不同,也给投资本身带来不小的挑战。朱啸虎认为投资企业服务必须要深入行业,去做客户访谈,去生产线观察产品和技术究竟有没有被使用,了解用户体验。同时也要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对项目有足够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