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下的多元善正语文地方课程的构建

2020-09-08许小云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粤剧语文课程语文

许小云

摘要: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经验的本土化要求我们在学科地方课程特色建设过程中结合地域文化、校情创新建设理念、制度和机制,既要破除传统基础教育建设的体制机构障碍,又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守正出新、坚志勇为。历经130年历史沉淀,我校语文科致力传承和弘扬培正学校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积极打造和发展现代的学科文化,已然形成了独具培正文化、西关文化融合创新的“善正语文地方课程”特色。

关键词:统编教材;善正语文:地方课程

一、多元善正语文课程背景

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创建于1889年,与穗港澳几间培正学校同出一源,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百年培正,在教育实践中创造和积淀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沿用了百年的校歌、校徽、校色、校训和教风,还有颇具特色的建社仪式、庆典,更有不少校友的归宁等活动。这些都是语文教学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和精神财富。

二、多元善正语文课程愿景

理论层面:我校语文科在“善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致力打造语文科的“善正课程”,以语文课程改革引领语文教学的发展。通过语文+信息技术的融合课程、语文+其他学科融合的综合课程,以及基于学生多元发展的语文个性化课程探索,不断创新。语文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形成以开放、体验、生成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语文地方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实践层面:我们积极探索语文科更加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打造“特色语文课程”“未来语文课堂”。探索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的语文课程体系建设,重点开展“语文与地方资源结合的整合课程”“语文与其他学科结合的综合课程”及“语文+STEAM(创客教育)未来课程”等方面的探索。

三、多元善正语文课程建设路径

“多元善正语文课程”体系分为“语文基础课程”,即国家课程、语文与地方资源结合的整合课程、语文+技术的未来课程三个部分,围绕多元善正语文课程,将传统与现代、选修与必修、体艺等纳入其中,打造出独具西关特色的小学语文课程体系。

(一)与学科融合开发语文地方课程

一是以广府文化、西关文化、国学经典为底蕴所设置的“国学文化语文课程”,例如与地方音乐剧种结合的“粤剧语文坊”、与国画结合的“春萌国画课程”、与书法结合的“妙笔可言培正书法课程”、与西关铜器文化结合的“童声铜器课程”等等。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广府文化、西关文化、国学经典的魅力。学生学习粤剧文语文坊课程时,要说一说粤剧人物、粤剧名伶的故事,讲述粤剧脸谱、粤剧头饰的特点,等等,同时书写粤剧名篇名言、制作粤剧手抄报等等,这也是语文学科实践性的体现。

二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语文+科技课程”。我校的航海、航空模型、车辆模型、三D打印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活动。我校语文科以此为契机,开发了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语文课程。学生在这类课程的学习中,要学会收集资料,了解说明文简洁、有步骤介绍的特点,尝试由浅人深地撰写科学类报告,同时能掌握模型竞赛的过程描写。其中以我校语文、科学科共同开发的模型发展史、模型类型与制作、车辆模型竞赛等为主题的课程教材已经在申请省级教材。

三是以开发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语文+技术的课程”。我校语文科以学生感兴趣的动漫为题材,开展动漫人物赏析课程,充分利用学生喜爱和了解动漫的特点。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既能理解动漫中角色的特点,也能流利地讲述故事,提升学生的人物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与地方文化结合、与各学科融合、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地方语文特色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化,发展了学生个性特长,也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与社区活动多元融合开发语文地方课程

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我校发挥社区积极作用,将社区活动引进校园,创设了兼具社区活动特色和语文味的“永庆坊社区课程”“臻宝社区课程”。

“永庆坊社区课程”现阶段分为三大块:永庆坊生活区、永庆坊展厅和活动中心。永庆坊生活区主要是提供学生的生活化课程,学生在那里学习烹调、糕点制作、现代电器的使用等。永庆坊展厅基本运作模式则是欣赏课程为主,学生主题作品积累到一定数量,放之展览厅展览、了解作品特点及名家作品欣赏课程等。活动中心主要为学校的主题活动课程提供场地,每个学期学校根据相关的活动主题举行主题课程,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懂得欣赏、体验生活,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臻宝社区课程”课程期望通过生命教育主题课程介入,帮助学生主动认识自我,进而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生命,提升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课程主要通過经验学习结合生活实例分享,分别设计了以“我的成长故事”“我们与众不同”“非常服务的生命尺”“和谐相处”为主题的生命课程。此次课程得到了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积极反馈。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最终落脚点就是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社区活动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许多新鲜实际的生活案例,能让学生在直面生活问题之余锻炼和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三)与本土特色文化紧密结合开发语文地方课程

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同时,我校语文科注重将本土文化融入学生的语文学科教育中,强化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我校地处西关,邻近荔湾粤剧博物馆、八和会馆、銮舆堂,享有地势之利,借此我校大力开发本土文化课程。学校开设了《童声铜器》《粤剧》《小导游》《何车伯伯讲古课程》等富有广府文化、西关文化特色的课程。粤剧是岭南的文化瑰宝,粤剧文化历史悠久。我校是广州市首批粤剧特色学校、联合国粤剧文化推广基地,多年来重视对学生粤剧兴趣的培养,粤剧课程特色鲜明,粤剧社团成员梯队化,获奖成绩显著。为了使粤剧教育普及化、常态化,我校与粤剧艺术博物馆联合开启“校馆合作”新模式,利用少先队红领巾社团成立了粤剧宣讲团和何车伯伯讲故事两个社团。粤剧宣讲团的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观摩学习、模拟讲解的过程,慢慢了解粤剧文化。

(四)以善正校训为主导的校本语文德育课程

在善正文化这一主旋律的引领下,我们与时俱进,按照“继承民族传统美德,兼容中西方文化,突出善正文化”的思路精心研发语文德育校本课程,编写了《善正心语》校本教材。这套教材共3本,分为低、中、高年部,每个年部按照“校园篇”“善正学子篇”“善正学生篇”和“善正公民篇”这样的脉络,以螺旋渐进式的理念构建语文课程。各年部组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和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语文德育分层教育课程,既有传承民族传统美德的重点内容,又有塑造良好个性心理的引导。

以《善正心语》为核心,我校开发了一系列语文德育校本教材,包括十二册书法教材《墨香盈袖》、六册《综合实践活动校学材》、两册经典诵读读本《培正诗语》等,每周二安排内容丰富、校园直播形式的“善正才艺show”,每周五下午全校社团活动,三十多个学生社团精彩纷呈,每年主题式春游秋游,劳动基地实践活动……我校教育工作围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优良思想品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得到锻炼,充分展示了“红蓝儿女”至善至正的品格。

四、以“未来教室”为指导的多元善正语文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作为决定课程质量、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从课程目标、培养目标、理论基础等来表述的。语文善正课程体系的评价方向从“培养什么样的人”逐步向“如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随着语文善正课程系列的开发,我校积极打造与之对应的“多声对话的课堂”——语文善正课堂模式,积极开展未来课堂與信息技术融合的课堂研究,探索出与之相应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开展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基于课程的实施,随着未来学习空间的打造,未来语文学习和教学的方式将发生极大的改变,未来学习空间下的语文课堂,将研讨如何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未来教室相较于传统课堂主要存在教室外观物理环境的变化、学习模式的变化两个方面。未来教室对教师的影响包括减少教师工作负担、帮助教师重组课堂、改变课程的概念和提供多元评价方式。

小学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学科,而未来课室作为语文教育模式发展趋势,评价方式自然会从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注重学生学习参与度、活跃度、提升度等。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社会发展层出不穷,语文地方课程必然与时俱进。未来,多元善正语文地方课程也将不断开发和利用新资源,与时俱进,不遗余力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提供营养。

猜你喜欢

粤剧语文课程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SINGING THE CHANGES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