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地位与特征

2020-09-08崔翠利

理论观察 2020年6期
关键词:发展特征党内政治文化基本内涵

崔翠利

關键词:党内政治文化;基本内涵;重要地位;发展特征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6 — 0079 — 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土壤”,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那么什么是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有什么重要地位,包含哪些内容,有哪些特点?这都是我们首先需要探讨与研究的问题。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

党内政治文化首先归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一词是现在社会用到的一个非常普遍的概念,然而对于文化的确切涵义,还莫衷一是,“爱德华·泰勒把文化界定为包含了人的知识、信仰、 艺术、 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1〕,把文化作为整体来看待,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因为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无处不在。在爱德华·泰勒的文化复合整体中,人的知识、信仰、艺术属于精神文化,道德、法律、习俗、习惯则属于制度文化。后有学者将“实物”(也就是人类生活的物质方面或经济生活)补充进爱德华·泰勒的整体文化中,这个从整体看待的文化就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辞海》关于文化的定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2〕,可以看出辞海中关于广义的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一种精神文化即意识形态以及这种精神文化影响下的制度文化,同时因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是政治性,狭义的文化也特指政治文化,可见政治文化以及这种政治文化影响下的制度文化、组织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的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中形成的”〔3〕,这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定义,他主要从态度、信仰、感情等精神或心理层面来定义政治文化。

政党文化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政党文化深刻影响着政治文化的发展,甚至在一些强势政党执掌政权的国家,政党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主导着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作为政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党文化会受到本民族在历史、现在社会、经济、政治进程中形成的政治文化的影响,政党成员必然形成和社会其他公民一样相似的态度、信仰、感情等精神、心理,但同时,政党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主导,政党文化会有比政治文化更高、更长远、更深刻的思想引领,政党文化会突出显示出它比政治文化更高层次的理想性、规划性和深刻性。

政党之所以具有比政治文化更高层次的思想引领性,是因为政党必须能够整合、协调社会公众的诉求,给予社会公众以希望,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并获得一定的政治权力以得到发展,因此,政党作为一种组织,它有比一般组织更强的政治性,是一个具有更高价值追求的政治组织。

从以上政党的归属层层分析中,可以看出,政党文化是指政党组织内部受一定政治文化的影响且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实践中形成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政党精神文化诸如意识形态、信仰、情感等在政党文化中占据主要地位,这种精神文化既包括政党应然的精神追求,也包括政党实际的内在心理状况与外在表现,它决定着政党文化其他方面的表现,制度文化是政党精神文化的规范表现,对维持政党良好的精神形象有重要作用,而物质文化也会影响政党的形象,因此也是政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领导核心,作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它的作用和影响无处不在,因此,党内政治文化特指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和发展角度界定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且强调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精神追求,可以看出党内政治文化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影响,且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党内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精神和制度形态方面现象的总和。党的物质文化包括党旗、党徽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使用过的能反映党的历史文化的物质形态,如红军帽、红军衣、红军水壶、各种报纸杂志等等。党的精神文化包括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意识形态、党的信仰追求党员对党的情感意志、党员行为作风等方面,其中党的意识形态、信仰等居于主导地位,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党内政治文化也包含党的规范等党内制度文化,其对保障党内精神文化的追求起着保障作用。

二、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地位

(一)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根本基础

党的建设目的在于延续党的政治生命,牢固党的执政根基。执政合法性是当今学界和政界热门的一个话题,是一个政党延续政治生命、保持执政基础的主要保障。

意识形态是影响政党认同的主要文化因素,意识形态能否为大多数社会公众服务,是否能够整合社会公众利益与诉求,都影响着社会公众对政党的认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以其彻底的为人类解放而服务的革命性,以不断实践追求真理的科学性、实践性使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取得了革命的合法性,取得了执政的合法性。同时,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的不断得以延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不断获得了人民的认可、实践的认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作为核心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

黨的作风和形象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因素。党的作风和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政党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党内思想不统一、党员作风奢靡腐化等严重影响党的政治生态,不但不利于党的团结和凝聚,还会影响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影响社会公众对党的认可,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在新时代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纯洁党内政治文化,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使中国共产党长期保持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治本之策。

(二)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的风向标 

全球化发展到今天,一方面文化多元化成为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全球化带来的发展不平衡,也导致意识形态的渗透与竞争加剧,各国政党为了迎合民众多元文化需求、实现价值整合,政党的意识形态开始不断世俗化、价值中立化,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特别是意识形态面临着国内多元文化诉求与国外的文化竞争、冲击、渗透的多重挑战,作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政党,党员也随时受各种文化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如果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如果不能有效整合多元文化诉求,党员如果不能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庸俗文化等传统腐朽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没有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党内分化、党不能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不能够继续向前推进。

(三)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基础 

伟大工程引领伟大斗争,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造就伟大梦想,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是造就伟大梦想的尖锐利器,中国共产党只有保持使命坚定、清正廉洁、积极有为、奋发向上、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党内政治文化,成为党员争当先锋的价值追求,激发他们的精神动力,团结凝聚的党内力量才能带领人民造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9000多万党员如同中华民族庞大身躯上的关键器官,党内政治文化如果能够渗透到每个党员身上,每个党员如果都能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中华民族多少困难和挑战都能被克服,并化作发展机遇,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党内政治文化是否能够激发党员主动作为、主动创新、主动带头的动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关键。

三、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特征

(一)坚定的社会主义性 

坚定的社会主义性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独特特质与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是第二共产国际破产,在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诞生的,它一开始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经过资产阶级社会改良过的马克思主义,就不是修正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彻底革命推翻剥削阶级,实现全体人民解放,实现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的最高理想,社会主义一直是中国共产党追求和坚持的旗帜,无论在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时期,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都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都坚定的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这一党内政治文化特质从来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因为中国的历史、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带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在今天,无论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文化成果,中国共产党都要仍然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引领中国文化的方向。

(二)深厚的民族性 

任何政党文化都与本国的历史传统都有一定的联系,而中国共产党作为具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国家的现代执政党,其党内政治文化应该也必然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深厚民族基底,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立足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民本思想、和合思想、大同思想等等,融入自己的信仰、使命、宗旨等党内政治文化的精神、制度追求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独特、深厚,具有民族特点的政党文化。

(三)广泛的人民性 

广泛的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特征。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两个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都强调人民的根本地位与主体地位,因此,党内政治文化形成了以人民性为核心本质的特点。无论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革命文化,还是其主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为了中国人民能够站起来、富起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人民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特征。

(四)强烈的实践性 

坚定的社会主义性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原则,而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也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实践性,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理性,坚持原则而不僵化原则,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自从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根据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党内政治文化传统就一直延续,正是这样的党内政治文化传统特点使中国共产党能够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强烈的实践性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品质。

(五)紧跟的时代性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实践不断向前发展的,在时代的实践中形成新的精神,指导新的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巨大优势。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具有了以首创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红船精神,在革命遇到重大挫折时形成了以坚定信念、不畏牺牲、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共同特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在抗战时期形成了以爱国主义、团结统一为核心的太行精神,在革命将要胜利时期形成了以居安思危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以助人为乐为主要特征的雷锋精神、以艰苦创业为核心的“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一系列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些优秀的党内政治文化成为中国共产党前进道路上重要的精神观照。

(五)宽广的开放性  

开放性既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既实性,也是它的应然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洪流中生存并发展壮大,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在于它党内政治文化的开放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发展都在于它具有的广泛开放性使它能够兼容并包、兼收并蓄,保持巨大的弹性活力。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都是中国共产党持续学习和加以借鉴学习的对象,今天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在学习的道路上自我更新、自我革命、自我改革,使党保持持续的先进性与活力。

结语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如何全面认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特征、结构等,并创新发展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需要持续研究的重要课题,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思考与研究。

〔参 考 文 献〕

〔1〕盛新娣.当代西方关于文化发展的研究:概念与内涵〔J〕.社会科学,2015,(05).

〔2〕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3〕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9.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发展特征党内政治文化基本内涵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
用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重构政治生态的着力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企业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包装设计的发展特征(1978—2000年)——消费心理研究
如何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