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与成才意识的形成
2020-09-07刘光仁
◆摘 要:青年身心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进程。这一过程由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所构成,每一阶段都有其质的特点。成长是青年社会化的重要内容,而成才意识的形成,是推动青年成才的重要因素,成才意识的形成与青年身心发展过程紧密相连,也呈现出阶段性和不现阶段的特点。
◆关键词:青年;身心发展;成才意识
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社会造就人才,人才推动社会的历史。而在人才成长的园地中,青年人才又像“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独占鳌头。青年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主要是指青年生理和心理发展方面的年龄阶段特征。我们把十四岁至三十五岁这一年龄阶段的人都归纳为青年这一范畴。青年在身心发展与成才意识的形成各具特点。
一、青年第一阶段(14岁-18岁)身心发展特点
1.青年第一阶段:身心发展突变期特点
在心理学教科书上,属于青年初期,传统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的青年,划入狂飚时期,因为无论从生理来讲还是从心理来讲,它都经历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阶段。它从成人社会的隶属关系,上升为成人社会的并列关系。这种突变,是和其有机体剧变和各种功能的急剧成熟密切相关的。
14至18岁的青年有机体发生突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身体发育已经逐步接近于成人的水平,他们的身长和成人差不多。骨胳已经全部骨化,肌肉力量在不断增强,从而提高了从事体力工作的能力,他们在皮质结构和机能方面已经发育完成,已达到成人的水平,这种有机体的飞跃发展,又表现出这样一些特征:
(1)智力飞跃发展
青年初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青年的理论思维有了显著的发展,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独立性有了提高。他们在活动中,更加追求事物的科学价值和功利价值。心理学家研究,十八岁青年发展的智力水平,可以代替一般成人一生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但是,这一阶段青年的智力,在兴趣方面,往往常有分散性。缺乏系统方法,有的青年易于夸大自己的知识水平,特别易于夸大自己的智力可能性的水平。
(2)“自我”人格的完善
自我人格,主要是指内在的气质和外在的性格,已经脱离了社会和他人的要求,不是他人要求在自己身上的反映,而是自己固有的特有的个性反映,而这种固有的个性的人格,又以其独立性和自觉性表现于各项活动中。
(3)自我意识和自我形象的出现
青年期最重要的心理过程是自我意识和稳固的“自我”形象的形成,这种自我意识和“自我”形象的形成,是青年初期之前全部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从外部控制系统向自我控制的转化。但是任何控制都需要关于客体的信息。就自我控制而言,就应当有主体关于自身的信息,即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水平,“自我”形象的复杂性,统一性及稳定性的程度,都是与智力的发展密切联系着的。这种自我意识和“自我”的出现,就导致青年意识活动中的批判性,行为活动中的自我欣赏性。
2.青年第一阶段:成才意识特点
青年在成才意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显著的特点:
(1)从社会化意识向自我意识转化
青年初期的青年,由于个体的生理成熟过程和社会化过程的完善,智能的高度发展,思维的独立,“自我”人格的出现,使成才意识,也脱离了朦胧的社会意识的束缚,转变为独立人格的自我意识。
童年期和少年期,个体的成才意识,以及成才意识的强度,一般和父母、学校以及儿童生活环境中所接触的人的期望水平成正比,它的力度则相接受这种期望成正比。因此,这种成才意识,可以说是外加的成才意识,它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可以随着儿童活动的直接兴趣的不断转移而转移,也可以随着大人和社会要求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这种成才意识,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成才意识的积累阶段。
和这种原始的成才意识相对应,青年初期的成才意识,则更多的具有自我的独立选择性,更多的与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相一致,带有更多的主观色彩。
(2)成才意识的高度猎奇
青年初期,由于青年的成才意识脱离了朦胧意识的支配,意识的独立性,使青年的成才意识有了高度的自由选择性。这种高度的自由选择性,又是建立在青年意识批判性的基础上的。因此,在青年的成才意识中,出现了一个猎奇中心。这种猎奇,主要表现在青年选择成才目标的过程中“朝三暮四”、“得陇望蜀”的心理不稳定状态;由于批判意识在成才意识中占重要地位。因此,这种猎奇性意识又表现为反传统性和反世俗性,在选择成才目标时,不考虑社会的需要,不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不考虑主客观条件是否相一致,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因此,成才目标不是过多,就是过高,而这种“过多”和“过高”的目标,又没有持久的兴趣作保证,没有坚强的意志做后盾。所以,在行动中,也就表现出散马无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其成才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3)成才意识中的排它性
青年初期,青年成才意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成才意识的排它性。这种成才意识的排它性。一方面,表现为成才意识的“代沟”,所谓成才意识的“代沟”就是年轻一代和老一代之间的不同的成才价值观。不同的成才途径观,表现为青年一代,对老年一代成才期望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也就导致青年成才的行为和老年人的成才期望背道而驰,或者出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局面。成才意识排它性的另一方面,即同辈之间的嫉妒。这种嫉妒,又以两种形式形诸于外,一种是同行相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诽之”,不承认别人的成绩,总是以众多的理由,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是异行相轻,对自己的成才目标,敞帚自珍,而对别人的成才目标和行为,则嗤之以鼻。所以在行为上,目空一切,孤芳自賞。上面三个方面,是青年初期成才意识的主要特点。
二、青年第二阶段(18岁-25岁)身心发展特点
1.青年第二阶段:身心发展定型期特点
十八岁至二十五岁,在传统的心理中,视为青年末期,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年,身心发展主要是由成熟走向完善,从质变走向定型,进入新的量变阶段。此阶段的青年,在心理方面表现为以下一些特征:
(1)智力焕发曙光
青年初期,高度发展的智力,到了这一年龄阶段,开始释放出能量,在抽象逻辑思维中,创造性思维日益占据重要位置,创造的欲望,创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通常认为,数学家创造积极性的高峰在23岁,在智力兴趣方面,稳定性、系统性、方法性、都有了加强。
(2)内外自控系统趋向平衡
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年,由于有机体的定型,各种机体功能的完善,神经系统稳定性的加强,内控制和外控制基本上趋于平衡。所谓内外控制系统的平衡,主要是指有機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能够及时调节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心理环境,使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心理环境相一致,从而保证人能更好的作用于客体,使人的行动更加具有独立性和主动性。
(3)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相融合
和青年初期相比较,青年中期,在意识方面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相融合,这种相融合的意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机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意识的社会化程度确了加深。在意识中,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更多的考虑社会群体的意识,把思维立足于众俗的水准,从实际出发,合理地超出或低于众俗意识。
和此阶段的心理特征相适应,青年在成才意识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
2.青年第二阶段:成才意识的反刍特点
由于此阶段青年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相融合,具有二维性。所谓成才意识的二维性,主要是指青年成才意识的反刍,不仅能够从好的方面反刍,而且能够从坏的方面反刍,不仅能够改正成才目标中不合理的因素,而且能够重新选择成才目标,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探索成才计划、目标、途径以及一切相关的成才措施,从而使成才意识达到最优化程度。
因此,在成才意识中,也就呈现出成才意识反刍性的特点,所谓成才意识的反刍,也就是指立志成才的青年,在这一年龄阶段中,能够把自己的成才目标和众俗的目标相比较,客观的定出优劣。在成才意识中,检索自己的成才目标、成才途径、成才计划,是否主观和客观相一致,是否是自己的最优化方面,从而决定自己的成才目标和途径,支配自己的成才行动。
三、青年第三阶段(25岁-35岁)身心发展特点
1.青年第三阶段:身心发展的黄金期特点
二十五岁至三十五岁,是青年晚期,也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青年的身体特点是,各种机体组织停止发育,肌肉组织和神经储存的能量十分丰富。和这种旺盛的机体特点相依存,在心理方面有这样一些特征:
这一阶段的青年,智力急剧转化为一种高激能的创造力,在青年所从事的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美国学者(Gi8Jnan)和丹尼斯(砒WDennis)在总结几个世纪的许多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的生平之后,发现他们一生之中最有效的创作时期是20-40岁,得出的结论是,数学家创造的高峰是23岁,化学家是29-30岁,物理学家是32-33岁等等。从研究的数据可以看出,25-35岁。是青年创造发明的黄金年龄,是智力高激能发挥作用的关键期。
2.青年第三阶段:意识发展的实际性特点
和青年初期中期相比,青年晚期的青年,在意识中更多的考虑实际性。换句话说,他们意识中衡量客观事物的尺度,就是实惠,意识中的空想色彩减少,理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共同支配有机体的活动。和青年晚期青年身体特点相适应,青年晚期,成才意识有这样三个方面的特点:
(1)中心成才意识的出现
中心成才意识,就是指在青年晚期,在青年的成才意识中,有了一个明确的成才意识,它的清晰度、力度都大于其它意识,其它意识都围绕这个成才意识并为它服务,中心成才意识的出现,是成才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
(2)成才意识的有效性
成才意识的有效性,是指这一年龄阶段,青年的成才意识,是一种有效能的意识,它能支配人的行动,对人的行动起调节作用,使主客观相一致,内外环境相一致。
(3)成才意识的自控性
成才意识在此阶段,已经能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人们的行动,调节人们行动向有利于成才的方向发展,而避免不利的成才行为,调节内在的环境和外在的环境有机的一致性,使内外环境和谐的发挥其各自的功能,为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志坚.青年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8-15.
[2]李建军.青年成长攻略[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01):9-37.
作者简介
刘光仁(1962.10—),男,湖南隆回人,本科学历,高级讲师,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和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