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

2020-09-07李鹏飞王化冰赵换丽

速读·中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李鹏飞 王化冰 赵换丽

◆摘  要:新工科的发展背景下,本文以学生为中心针对电气类专业存在的问题,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协同育人、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资源等方面针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素养进行探讨,为培养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一、引言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为应对金融危机挑战、重振实体经济,主要发达国家都发布了工程教育改革前瞻性战略报告,积极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建设与发展新工科应满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摸清行业现有问题,进而培养符合时代发展与产业行业要求的工科人才。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新产业的发展依靠工程教育提供人才支撑。新工科的内涵应在于提高学生的适应变化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为此,高校必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整体设计,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模式,并逐步构建创新创业体系,优化教育设施,变革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办出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电气类专业存在的问题

1.知识结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所学的理论内容与实际专业技术和企业需求脱节,在新兴工科专业建设和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下,电气类专业需要构建创新实践类课程体系,在进行创新创业项目中也缺乏相关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创新实践课程较少且碎片化,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工程应用,课程与实践不相协调。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缺少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等问题,因此需要更新知识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及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2.创新实践活动系统性不足。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受到挑战,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已迫在眉睫。目前电气类专业实验室大部分属于验证性类实验,用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室数量较少。实验室设备在大部分时间闲置,利用率较低,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开发实验室及创新实验室几乎没有。电气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时间短、锻炼机会少,无法将企业运行管理机制与教学环节有机融合。

3.专业化师资力量匮乏。电气类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热情较高,但缺乏教师系统规范的参赛培训和科研能力培养。当前电气院的专业教师面临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工程实践能力不足,无法开展电气专业及其他交叉学科创新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等问题。因此专任教师需要加强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完善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体系,以保障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更新。

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采取的措施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的优化过程中,按照“自顶向底,嵌套设计,逐步细化”的设计原则,设计具有相对独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知识点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完善电气类工科人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电气类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建立创新型电气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成特色鲜明、机制有效的电气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电气专业的课程体系按照学生的能力要求进行设置,除了学生通识素养能力的培养之外,整个电气专业能力培养分为数理逻辑能力、电学基础能力、电子基础能力、机械工程能力、电气传动设计能力、电力系统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智能电器设计能力、供配电技术应用能力、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等共10个专业能力模块,分模块进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体现新工科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課程优化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大量的压缩选修的学时基础上注重选修课的数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增加的课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大学生就业发展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智能电网”“高压智能开关开放实验”、“电力系统分析”等,全方位的发展学生专业能力。

2.实施“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模式。实施分布集中自主式校外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电气类专业紧随时代和地区经济发展,秉承“崇德尚能,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保持和不断拓展高压电器行业的学科特色,逐步形成了以“供配电技术”和“工业控制”两个具有明显电气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向。通过“高压智能电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高压智能电器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平台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结合学院现有的“高压智能电器”的学科特色,通过依托科研团队开展创新项目立项,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聘请企业导师并与平高集团、平煤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实验室、实训中心等方式,建立双导师制度,聘请企业导师进入课堂教学,多层次多手段培养学生。学院通过与校外实践基地的校企合作,鼓励学校专业教师团队敢于“走出去”,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技能的锻炼学习。教师通过在企业的调研学习和参与企业项目,了解行业的最前沿发展状况、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将专业发展的新成果、新思想、新技术等学科前沿知识渗透到实践教学之中。鼓励引导学生在科技活动中有特色,从社会需求中拟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题目,在完成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过程中辅导学生以项目进行创业尝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创业实践,完善以学生为中心、专家为指导、企业家参与的教学体系。

4.构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创新实践载体。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构建了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分层递进的实践课程体系,同时通过校内开放实验室、校内综合训练实训平台、校企合作实习平台三大平台。引导学生敢于去创新创业,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课程中增设“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工厂供电课程设计”“电机控制课程设计”等应用创新实践类课程,增加一些注重学生创新性和创业型的课程,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进入开放实验室,并有指导教师定期答疑,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依据“自主学习"的原则,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发表科技论文、申请专利等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打造以建设创新文化氛围、创造创新创业空间、形成开放管理为核心的支撑体系。开展以电气系统仿真、单片机设计等多方向的训练,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机器人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总结

平顶山学院作为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本文以新工科教育模式为指导,以培养创新性工科人才为目标,对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同时结合工程教育的共性特点,协同育人,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培养大批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4]。这将有助于平顶山学院的转型发展、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地方高校新工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慧勤.“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143-144.

[2]房汝建,朱锡芳,伍婷.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9(03):103-106+112.

[3]张薇,李学生,肖明霞,祝玲.基于“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通信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建设——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166+168.

[4]谢雅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江苏科技信息,2015(04):38-39.

作者简介

李鹏飞(1986—),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高电压绝缘技术、电力设备状态检测等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电气类专业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XGK03。

猜你喜欢

新工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