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焦化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0-09-07李苗
李 苗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030032)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298万km2,人口13.53亿,属于人口大国,也是近10年全球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自2011年以来,印度的经济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并在2014年—2019年年均增速达到7%以上。随着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印度钢铁消费随之快速上升,预计未来将成为全球钢铁产能扩张的重点国家之一。受钢铁工业的拉动,印度焦化工业也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笔者从事海外项目多年,亲历了印度焦化产业的发展历程,现就印度焦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供业界同仁进行参考。
1 印度焦化市场概述
近年来,印度的钢铁产能处于持续快速增长状态,2011年—2017年钢铁产能年均增速为5.83%,相比世界平均增速2.25%,高出1倍之多。2017年印度粗钢产能突破1亿t,位列世界第三;2018年和2019年粗钢产能分别为1.09亿t和1.11亿t,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1]。
作为焦炭主要的消费行业,钢铁生产所需焦炭量约占焦炭消费总量的80%,因而印度焦炭“随铁而动”,其表观消费量基本随着印度国内生铁产能的增长而增长。
根据英国商品研究所CRU(Commodity Research Unit)“全球焦炭市场分析”数据和其他交流资料[2]显示,2015年—2019年期间,印度焦炭总需求量和本国的供应量均整体增加,焦炭总需求量年均增长5.25%,本国的供应量年均增长5.30%,2019年印度国内焦炭总需求量为4 900万t,实际产能为4 460万t,占总需求量的91.02%。2015年—2019年印度的焦炭总需求和实际产能见图1。
图1 2015年—2019年印度国内焦炭总需求和产能
从图1焦炭总需求和产能的差额可以分析出,2015年—2018年印度的焦炭进口量在逐年增长,于2018年达到历年最高,随后出现下滑,预计2020年进口量在400万t左右。通过政策刺激,扩大本国自主生产规模,提高国外焦炭进口关税等措施,保护本国焦化产业的发展,使焦炭进口依存度逐渐降低是印度国家发展战略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2 印度焦化产业发展现状
2.1 印度焦煤资源缺乏,基本依赖进口
印度煤炭资源丰富,属于储煤大国和煤炭消费大国,煤矿总量的70%集中分布于印度东部的几个邦,但印度煤炭资源主要为动力煤,高灰分、低热值的劣质煤居多,炼焦煤资源稀缺,仅占煤炭产量的不到10%[2],且炼焦煤主要以中等品质焦煤和1/2焦煤为主,优质炼焦煤产量非常少,主要依赖进口。
2.2 2011年以来印度焦化产业快速发展
印度焦炭产能基本是随着钢铁企业高炉炼铁的快速发展而同步发展的,在早些年印度钢铁行业还未快速发展的时候,国内小型焦化厂和土焦厂并存,炼焦技术落后,焦炭质量也不稳定。自2011年起,印度大型钢厂加大力度建设焦化工厂,大型冶金机焦炉应运而生,焦化产业从此兴起。
印度钢铁产业的集中度相对较高,国营企业以印度钢铁管理局(SAIL)为代表,私营企业以塔塔钢铁公司(TATA)、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JSW)、埃萨钢铁(ESSAR)、京德勒钢铁和电力公司(JSPL)为代表。2018年,行业前4名TATA、JSW、SAIL和ESSAR的粗钢产能共计为6 676万t,钢铁行业CR4(行业前4名份额集中度指标,即最大的4家企业的产能占总产能的百分比)为61.1%[3]。目前全国焦炭产能80%左右分布在联合钢铁企业,其余约20%的焦炭产能分布在独立的小型焦化厂。大型联合钢铁企业建设的焦化厂产能以年产100万t以上居多,而小型联合钢厂和独立焦化厂以年产20万t~80万t居多。
经笔者调研统计,2011年至2019年印度建成的焦化厂总产能约为1 550万t(见表1),截至2019年印度焦炭总产能为4 460万t。
2.3 捣固焦炉技术在印度获得快速发展
印度焦化项目中,除国有公司如SAIL公司大多对其旧有焦炉进行改造外,大型新建焦化工厂均采用来自德国、乌克兰和中国等的先进的捣固型焦炉技术,焦炉从炭化室高度4.3 m、5 m、5.5 m发展至6.25 m等系列大容积焦炉。采用捣固炼焦技术,有利于多配入高挥发分煤和弱黏结性煤,少用焦煤,且焦炭质量获得改善和提高,符合印度缺少焦煤的国情,同时在经济效益、节能环保方面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表1 2011年—2019年印度主要焦化工厂建设情况
3 印度焦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3.1 印度钢铁发展对拉动焦化产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钢铁消费量持续增长的潜力源自以下因素。
3.1.1 人均钢铁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9年印度人均钢铁消费量0.082 t,远低于世界人均0.230 t的平均水平,较中国的人均水平0.540 t更是相去甚远。因此,印度钢铁消费量有很大上行潜力。
3.1.2 城镇化过程产生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据悉,2017年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仅为32.8%,落后中国近26个百分点,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为了解决基建设施落后的问题,近年来印度政府制定了多项政策,加大基建投资力度,用于加强农村铁路等基础设施的长期持续建设。
3.1.3 铁矿石资源丰富
印度拥有丰富的高品位铁矿石资源,是铁矿石净出口国。丰富的铁矿石资源是钢铁生产的必要原料保障。2018/2019财年(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印度铁矿石供给量达到2.077亿t,需求量为1.89亿t[4],供给量可满足国内需求。
3.1.4 政府大力支持国内钢铁行业发展
印度政府非常重视保护本土钢铁产业发展,近几年多次出台关税壁垒政策,抵制国外低成本钢铁的进口冲击,并通过钢铁BIS(The 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是印度唯一的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等制度,提高进口门槛,维护国内钢铁的市场秩序,提升民族产业的自信心。
上述因素可知,印度已形成“焦钢”产业链快速发展的大趋势,焦化工业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3.2 印度焦化产业发展预测
印度钢铁生产中短流程(电弧炉+感应炉)和长流程(高炉/转炉)炼钢并存,与中国国情略为不同,主要源于印度国内焦煤缺乏等各种原因。鉴于印度电力紧缺和废钢进口依赖度大等现状,印度如要实现大力发展钢铁的预期目标,建立长流程炼钢是必经之路,预测长流程炼钢产能占比将由原先的30%~40%逐步提高到60%。
据调研,印度未来5 a新建投产的焦化产能可达到1 400万t(见表2)。
表2印度未来5 a新建焦化产能统计
结合印度政府制定的2030年钢铁产能将达到2.5亿t/a~3亿t/a的长远发展计划,按长流程炼钢产能占比为60%推算,到2030年印度焦炭产能将增加约3 000万t/a,届时印度焦化总产能有望达到8 000万t/a。
3.3 印度焦化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3.1 焦化产业链本身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3.3.1.1 焦煤资源短缺,对进口炼焦煤的依赖度持续增长是印度焦化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2018/2019财年,印度焦化行业焦煤需求量为5 837万t,其中5 183万t需要进口,占需求量的88.8%。
目前印度70%以上的进口焦煤资源来源于澳大利亚和南非。为此,印度钢铁企业积极收购海外焦煤矿山,以增加对优质焦煤的掌控,主要活跃在非洲等地;同时,印度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炼焦煤供应,如2019年印度煤炭部重新分配开发了2座炼焦煤矿,据悉这将可能为焦煤市场增加1 000万t/a的产能,另外政府利用外交渠道,努力从美国、俄罗斯、蒙古等国进口焦煤,确保进口焦煤来源多样化和稳定性。总之,拓展焦煤进口来源将是印度未来5 a~10 a发展焦化工业需克服的问题。
3.3.1.2 环保治理将日趋严格
印度法律法规规定的环保标准虽比较严格,但尚未真正执行,仍处于松散管理的状态。随着焦化工业的发展,三废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愈发凸显,届时印度政府定会加大力度,严格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三废排放,企业投资费用和生产成本将增加。
3.3.1.3 化产品回收和焦炉煤气利用可能迎来好的市场机遇
焦化副产品包括焦油、粗苯、二甲苯、萘、硫等,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可生产甲醇、合成氨等产品。近几年印度逐渐出现焦油加工、苯加工、焦炉煤气利用等项目的规划建设,未来的焦化发展将会与中国的发展道路类似,化产品回收和焦炉煤气利用可能迎来良好的市场机遇,为焦化的发展带来更多收益。
3.3.2 外部环境因素对焦化工业的制约
印度基础设施落后,本土配套的工业体系不健全,项目建设所需的设备制造、土建、安装均不成体系,致使建设速度慢、效率低,一些焦化企业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虽然政府一直积极致力于改善行政工作,但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印度的行政效率仍然很低,这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制约国有焦化企业的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的改善。
4 结 语
随着印度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印度钢铁产能快速扩张。印度焦化产业受钢铁产业的拉动,自2011年以来产能持续增长,2015年至2019年以年均5.30%的速度增加,2019年国内焦炭产能达到4 460万t,进口依存度逐渐降低。在国内宏观经济企稳、钢铁行业稳步增长的大背景下,印度焦化工业发展具有良好的预期,预计到2030年焦炭产能将增加约3 000万t,届时国内焦化总产能有望达到8 000万t/a。与此同时,印度焦化产业既面临焦煤紧缺、环保治理日趋严格的挑战,基础设施落后和行政效率低下的外部大环境的制约,也存在由于化产品回收和焦炉煤气利用带来的良好市场机遇,总体来讲,未来印度焦化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