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刘元举的《大建筑师》

2020-09-07张秀枫

新阅读 2020年9期
关键词:世民建筑师作家

文/ 张秀枫

刘元举先生的《大建筑师》是一部严肃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在图书市场持续低迷的凄风苦雨里,却罕见地逆势而为,迎来一抹曙色,于近期重版,值得关注并探究。

作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写作冒险。作品以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厚重感完美融合地呈现了新中国自己培养、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建筑师,他们筚路蓝缕、艰苦卓绝地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书写了英雄的传奇和辉煌的篇章。作品成功地塑造了陈世民“这一个”有血有肉、有歌有哭大建筑师的典型形象,也详略得当地描绘了袁镜身、程文生、曹大澄等新中国建筑事业的领导者和参与者的群像,说它是一部文学版波澜起伏、壮阔坎坷的新中国建筑史似不为过。题材的独特性,在新时期纪实文学的版图里,具有开疆拓土的意义和填补空白的价值。

作家没有停留在廉价颂歌的肤浅层面,而是真实地书写了第一代建筑师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蜕变的“苦难历程”。旧有体制的掣肘、身份转换的阵痛、产权辨析的尴尬、与国际接轨的曲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再造都经历了“浴火重生”,用陈世民的话说,就是为了“梦想”而“挣扎”。第一代建筑师们孜孜矻矻的奋斗拼搏,反映了改革开放的艰辛复杂,也折射了时代前行的坚忍沉重。

《大建筑师》刘元举 著 定价:56元漓江出版社 2018年12月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陈世民是个公认的“工作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像一团火,永远熊熊地燃烧。他曾三次创业,到了耄耋之年,仍然老当益壮地驰骋在一线,“老骥何需伏枥”?他历经体制内、股份制和民营完全不同的环境,在充满风雨雷电的时间和荆棘丛生的空间里行走,其中的艰难复杂曲折和创痛,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不被打垮而昂然挺立、奋勇前行。陈世民百折不挠、英雄不屈的拼搏,昭示了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勇作“排头兵”的时代精神。

陈世民具有渊博学识和创造性思维,建筑与环境与人的关系,建筑的现代化、美感和民族化,“建筑是人学”和“建筑首先是商品”等诸多识见独树一帜,走在了时代前沿。为了国家的尊严和事业的权益,六十多岁仍以永不服输的劲头在加拿大打赢了官司,赢得的不仅是个人的身前身后名,而且彰显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风范和执着奉献的精神。

陈世民不仅是建筑师、设计家,而且是实体公司的缔造者、组织者和奋战在建筑工地和室内装修的实干家,是一位难得的“全能运动员”。

作家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陈世民惊人的适应能力。遇事不是一根筋地死磕到底,而是既坚持原则又能灵活调整,与环境友好握手,与世界充满善意合作,这是他的独到之处,也是他事业有成的“密码”。深圳蛇口的南海酒店、深南大道上一座座里程碑式的建筑,以及北京、西安、重庆和海外的众多建筑作品,见证了陈世民惊世骇俗、难以企及的伟大成就。

作家以平视的眼光,把陈世民作为一个情感丰满、个性鲜明的普通人来塑造。

作家在为人物“雕像”时,除了正面发力,还使用了其他艺术手法。从领导、朋友、媒体和家人眼中“他者”的多视角强化主人公的形象;从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个性;丰富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而饱满。多种艺术手法的交织运用,把陈世民的奋发有为、科学精神、胆识智慧、气质风貌和人格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历史价值、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陈世民大师已于2015 年不幸辞世,然而他的建筑和精神却将永留人间。这也就是作家深情书写与出版人出版和再版《大建筑师》的初衷吧。

猜你喜欢

世民建筑师作家
作家的画
胖胖的“建筑师”
作家谈写作
黄科院田世民、吕锡芝、张雷入选水利青年拔尖人才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理发师
失去,亦是另一种获得
最后的麦子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