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下社会主义文艺为人民服务
2020-09-06项阳闻婧
项阳 闻婧
【摘 要】文艺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这是毛泽东毛泽东提出的重要理论,也是必然的,因为这是由文艺的阶级性质决定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创作
文艺是什么,文艺可以从两大部分来解读,分别是文学和艺术,有时指文学或表演艺术。提到文艺,自然而然有一个词语就会被我们联想到——文艺复兴。西方的文艺复兴远早于我国,我国的文艺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的板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脍炙人口的口号被我们所熟知。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这场大讨论,引起各方面关注、重视。1979年3月,胡耀邦在中宣部例会上明确提出,不再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稍后在周扬为四次文代会的报告稿所起草的提纲中,如何吸收这次讨论的成果、正确阐述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也是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胡乔木认为,能否正确阐述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是开好文代会的“关键”!
生活的文艺,一切文艺都是生活的文艺,都离不开,也超脱不了生活这片广阔天地,评论家王进玉认为,无论是创作者本人,还是其作品的思想、主题、素材等,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都不过是对部分现实生活经历的某种感想、感受,并加以不同程度地演绎、反映罢了。如果文艺脱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那就不能称作文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这也是这也是当今时代下,社会主义文艺最鲜明的主题。我国的特殊性质,也决定了我国的文艺必须是社会主义的文艺。必定是服务人民的文艺,必定是人民自己的文艺。好的文艺能对社会起到推动作用,庸俗的文艺也自然会对社会起到阻滞甚至是退步的作用。所以对文艺工作者也要有相应的监管,提升文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水平,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众的价值走向,做出具有人民性、群众性、社会性的文学作品。
文艺为什么样的人服务,从始至终都是原则性的问题,为谁服务,是一切文艺创作思想和创作活动的“总开关”。创作风格可以百花争艳,百家争鸣,各自彰显自己的特色,可所有的起点都必须是人民,所有创作的作品都应以人民的口碑来当做评价标准。与此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性和商业性,国家也要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藝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最近十年内,各种战争烂片层出不穷,各种小鲜肉的天价片酬,如今的文艺作品也越来越资本化。一些意志力较不坚定,信仰缺乏的文艺工作者,就被资本腐蚀。出现了各种网络热词。除此之外,一些文艺工作者对表现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的题材缺乏热情,不问世事、不接地气,甚至出现了一些戏说历史、迷幻穿越、娱乐至上等不良倾向。歪曲传统历史,玷污民族经典和历史伟人。因此,文艺创作者必须深刻明白与把握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性问题,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自觉把最广大人民作为文艺创作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自觉从人民群众智慧创造中寻找灵感,着力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歌颂光明、抒发理想,鞭挞丑恶、抵制低俗,在人民生产生活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时代文艺工作对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第一,坚持“身入”与“情入”浑然一体。第二,坚持“继承”与“创新”有机统一。第三,坚持“线上”与“线下”同频共振。第四,坚持“政治性”与“艺术性”有效结合。文艺原创力,是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表征,也是国家软实力的突出体现。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演化中博采众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风格,蕴含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风貌。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波澜壮阔的文艺改革浪潮、火热沸腾的人民生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难得素材、难得机遇、难得的挑战。我们要在聚焦实践中彰显文艺胸怀,以中国传统精神作为文艺创作的灵魂,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让社会主义文艺真真切切来改变我们生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张晓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规律性探析[J].探索,2007
[2]杨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思想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