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20-09-06张翠平
张翠平
【摘要】随着新时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的主体性与个体性逐渐被放在更凸显的位置,人们越来越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刚好迎合了这种学习需求。本文选取北师大版小学一、二年级教材中的具体实例,从合理划分小组、联系生活实际、提供有效指导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创新精神;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意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下文将根据小学低年级实际,具体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水平。
一、合理划分小组
教师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每个班级成员在各小组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促使成员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发挥1+1>2的学习效果。但如果在对班级学生分组时过于随意,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支撑,那么实际教学效果可能与预想相差甚远。由于生理条件、成长背景、教育经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每位学生在性格爱好、反应能力等方面都是存在差别的。如果教师在分组时,不考虑这些差异,那么可能出现不同组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所以教师在上课前要尽可能全面深入地搜集學生资料,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分组。
分组的基本依据可以概括为求同存异,即小组内存异,小组间求同。为确保分组的公正性,每组学生的学习水平应该是差不多的,而为了实现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效果,小组内应该呈现一定的差异性。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各自担任一定的组内角色,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使学生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依照一定的秩序开展讨论和学习。还需注意的是,小组的成员搭配也可以适时调整的,教师可以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后重新进行分组,让全班学生能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让每位学生能尽可能多地加入更多的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
比如,在学习北师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分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按性别分成男生组、女生组,让男女生分开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最后对比两组学习成果的差异。教师也可以将学生按其他依据分组,然后为每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如在学习将图形分组时,可以安排一部分学生将图形按颜色分组,另一部分学生将图形按形状分类;也可以让学生按形状分组,不同小组负责整理不同形状的图形,最后看哪个小组搜集得最快最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是一门集抽象性与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教师要善于将外部世界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的学习搬运到实际生活中去,帮助小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这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有较大的困难,所以教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课题,使学习内容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水平。同时,在小组学习开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扫清学生在之后的探讨中可能会遇到的阻碍。将数学教学放置在一定的生活场景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相关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充分研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改动,设计贴合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排除陌生感,不受约束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钱币”的内容时,在学生学会识别不同币值的钱币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小智拥有一张10元,一张5元,两张2元,三张1元,他需要买两个笔记本,一共7元5角,请问小智可以怎样付钱?”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引导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是唯一的,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将想到的所有方案记录下来,计算出每种方案找回的钱有何不同,观察各个方案剩下的钱是否有区别。这种开放性且贴合生活实际的数学题便于学生进行讨论,对于思维活跃的小学生具有较大吸引力,还可以让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
三、提供有效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组织形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但也对学习者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判断失误,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只是将学习任务简单提出,没有对必要的背景信息进行介绍,没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那么小学生,特别是刚刚进入小学的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将不能很好地进入小组学习的状态,从而大大降低了该模式的教学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三个不同阶段,教师都需要提供恰当而及时的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是知识和工具准备的阶段,教师要明确告知学生本次合作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针对具体的任务目标,帮助学生规划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与进程,为学生解释清楚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地四处观察,及时发现陷入困难的学生,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协助,同时帮助得心应手的学生探究问题的更深层次,拓展学生的思维。当各小组基本完成各自学习任务以后,教师要有秩序地安排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或观点分享,对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完善,最后教师要带着学生一起对此次小组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学习规律。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大数”的相关内容时,要在合作学习开始之前,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正确认识亿以内、亿以上数字的读写,指出学习的难点是数字中关于“0”的读法和写法。教师还要在小组练习的过程中,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精准的指导,在合作学习结束后总结易错点,巩固所学内容。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旨在促进课堂教学的革新,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这种模式的价值,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整体分析班级学生特点,按照科学依据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结合生活实际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情境,并在小组合作的不同阶段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唐兵.小学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6(20):119-120.
[2]卜义.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