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情境,指导读好长句子
2020-09-06庄晓凤
庄晓凤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诵读长句子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节奏感,诵读效果不好,理解也不够深刻。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诵读,在表演情境中体会如何停顿,在想象情境中试着读出心情,在整体情境中尝试读出感悟,在生活情境中试着读出体验。这样诵读长句子才能声情并茂,读出情感。
【关键词】情境;长句子;小学语文
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中包括“读好长句子”这一点,诵读训练是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诵读中学生能体会作品的节奏,深入理解作品中包含的情感和蕴藏的深意。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长句子的诵读有一定难度,有的长句子有很多分句,还有的结构复杂,内容深刻,如果没有深入理解这些句子,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停顿,更不知道该如何表现情感。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整合文本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诵读长句子。
一、表演情境,读出停顿
表演情境比较适用于情节性较强的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表演一边诵读,尝试将自己代入到作品中,这样他们就会随着人物的情绪波动而认识到该在哪里停顿,进而提高诵读的水平。
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虽然是诗歌,但是却有一定的情节性,其中有些句子较长,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了解诗歌押韵的特点,又要引导他们关注调整节奏。此时笔者鼓励学生展开回忆,想一下自己是否害怕黑夜,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怎样的感受,然后试着将诗歌中爸爸和“我”练胆的场景表演出来。学生一边表演一边诵读,他们自然地认识到哪里可以停顿。如,有学生在读到“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的时候不仅停顿,而且还压低了声音,表现出了害怕的状态。有的学生在读到“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的时候伴随着诵读做出了小鸟飞翔和睡觉的场景,并在“看见、月光下”等地方停顿。
处理好连贯和停顿是诵读的标准之一,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则他们不容易读破词句,还能随着表演的不断深入而流畅通达,了解什么地方适合用逻辑停顿,什么地方是语法停顿,需要停顿多少时间,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展开诵读,提高诵读水平。
二、想象情境,读出心情
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所以教师要利用他们的这个特点,鼓励其一边诵读长句子一边展开想象,尝试体会一下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并在诵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的变化。《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诵读中除了要读得流畅、正确以外,还要注意有感情,在想象中学生能形成强烈共鸣,进而读得更有感情。
笔者在教授一年级下册第11课《彩虹》的时候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尝试将想象作品中展现了怎样的自然景观,然后试着和同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如,有学生提出:“读到‘如果我拿着你梳头用的那面圆圆的镜子的时候我就想象拿着镜子走上彩虹的样子,我手中的镜子和月亮一起发出了亮光,让地面变得亮堂堂。”此后鼓励学生展开诵读,学生在读到类似的长句子时不仅懂得在“拿着”等地方进行停顿,而且还注意了调整语气和语调,用舒缓、悠扬的方式进行诵读,表现出了“我”欢快的心情,体现了“我”想要探索大自然的心情。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想象的情境,这样他们的诵读就更有情感。此外,学生在倾听他人的叙述后,自己的想象世界也会变得丰富多彩,能巧妙地运用轻重缓急体现出不同的心情变化。
三、整体情境,读出感悟
在一篇文章中不可能全部都是长句子,很多学生在诵读长句子的时候较为紧张,这样就将长句子和原文割裂了开来。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到整体情境中,在整体感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诵读,这样有助于读出感悟,对作品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在这样的诵读中,教师没有从技巧上进行指导,而是促使学生在整体感悟中读出语感,从而提升诵读水平。
笔者在教授一年级下册第11课《彩虹》时鼓励学生将长短句结合在一起,整体思考,这篇文章中有“你高兴吗”这样简短的词句,也有“如果我提着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等较长的词句,整体考虑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情感。如有学生提出:“在读了这首作品后,我觉得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我仿佛也看到了如同童话般的世界。”还有学生提出:“我觉得这篇文章不仅有想象力,而且有生活气息,其中水壶、镜子等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有了感悟后,再来诵读,学生就能更好地强调“不是我在下雨了吗”等词句的语调,展现出欢快的心情。
在整体感悟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说说自己对作品整体的印象是什么。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试着模仿优秀的诵读片段,试着琢磨如何能将自己的感悟通过具体的诵读表现出来。
四、生活情境,读出体验
生活情境指的是将学生的诵读和他们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相同的情况会如何表达,然后试着将自己的体验融入到诵读中,这样能让他们的诵读变得更自然,和真实生活更为贴近。这样就将文本情境和人文教育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
笔者在教授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时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交流一下自己吃粽子、包粽子的经历。如,有学生提出:“我们家没有这样的气氛,爸爸妈妈都不会包粽子,我很想经历一下课文中的场景。但是吃粽子的经历有很多,粽子的香糯让我很难忘。”笔者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人物,体会包粽子的经历,并尝试想象粽子的口感和样貌。在诵读中,学生更有情感,如在读到“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让语调变得缓慢,笑着诵读,体现出对粽子的期待,仿佛真的品尝到了清香黏甜的粽子。此外在读到“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等句子的时候,他们的诵读也更有感情。
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深化读书过程。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能让学生逐步升华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此时再来诵读他们能自然地控制语速,调整节奏,让诵读效果变得更好。
情境教学法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為主题的场景,引发学生主动体验的教学方法。在指导学生诵读长句子的时候,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处理连贯和停顿,投入情感,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多种情境,促使他们投入其中,提高诵读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彭阳英.低年级长句子教学“解密”——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彩虹》一课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05):38-41,46.
[2]丁文静.多维整合 指导读好长句子——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编排解析及教学方法[J].小学语文,2019(04):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