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间飞行的秘密》(四上)教学设计

2020-09-06费洁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蝙蝠自然段预设

费洁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蝙、蝠、荧”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达、蚊”等 14 个常用字,联系课文理解“横七竖八”“反复研究”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兴趣。

3.通过文中三次实验的学习,体会说明文语言简洁、详略得当的表达特点。

4.通过对课文旁批和课后练习的学习,明确可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来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运用这些策略来提问。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因题质疑,感知课文

1.读题导入。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据说和蝙蝠有关系!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2.这是一个同学读了这篇课文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吸引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认认真真读课文,思考: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什么关系?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可组成词串来理解。

(1)横七竖八 许多绳子   系着铃铛

(2)没头苍蝇 到处乱撞   响个不停

(3)反复研究 实验证明   揭开秘密

(4)无线电波 障碍物 荧光屏  超声波

(第一组体会实验准备的充分。第二组体会语言的简练生动。第三组揭示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并从“反复研究”中体会科学家研究的缜密。第四组围绕“超声波”和“无线电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来理解。)

4.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什么关系?完成填空,也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科学家模仿(  )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     ),所以飞机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就更安全了。这就是飞机夜间飞行和蝙蝠的关系。

(可填写:蝙蝠探路、雷达。梳理文脉,并相机板书:飞机夜航   反复研究   装上雷达。)

5.提出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真是读书的好方法。

板块二   关注“内容”,学会提问

1.我们也可以和这位同学一样,对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等来进行提问。如,在课文第 6 自然段的左侧有这样一个问题:“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这就是针对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来提问的。

2.你会针对“内容”来提出问题吗?可以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如,读到第 3 自然段时,你有问题吗?(板书:内容)

(1)默读第 3 自然段。

(2)从“内容”这个角度自由提问。

(3)师紧扣某个词语、句子或段落等具体内容来点评。

预设 1:“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蝙蝠有什么魔法吗?”这是针对句子中的某个重点词语来提问的。

预设 2:“难道蝙蝠真的这么厉害,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针对整段话的内容来提问的。

3.阅读课文其他部分,从“内容”这个角度来提问并试着解答。

(1)默读课文,各自写下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提出的问题,并说说答案。

4.找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一起来解决。预设:

(1)蝙蝠夜间飞行这么厉害的原因,你明白吗?(第 7 自然段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蝙蝠嘴里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传到蝙蝠耳朵里, 它就改变飞行方向。)

(2)科学家做实验的时候,为什么要分别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耳朵塞上、嘴巴封住?(这样才能判断出到底哪个器官在蝙蝠夜间飞行的时候起到了作用。由此可见,科学研究多么细致,这样的实验是多么巧妙。)

板块三 聚焦“写法”,学习提问

1.我们还可以从课文的“写法”来提问。如第 3 自然段:“而且”“即使……也……”,为什么要用上这些关联词?这段最后一句用了反问句,这样写好在哪里?这就是从“写法”上来提问。(师相机板书:写法)

2.你会从“写法”上提问吗?从“写法”上来提问,可以从修辞手法、标点符号、文章结构等方面去考虑。以第2 自然段为例,练习提问。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于是,科学家做了实验。

三次实验准备相同,实验方式和实验结果怎样?读读课文,填写表格并交流填写结果。

4.实验准备相同,实验方式不同,结果不同。三次实验,表述不一样,第一次实验写了整整 6 行,第二次、第三次合在一起才写了 4 行。

(1)在“写法”上你有问题吗?想请谁来解答呢?

(2)从“写法”上去提问,对于我们在写作上特别有帮助。

(3)这样写,清楚地得出了这一结论: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5.第7、8 自然段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吗?为什么要这样写?提示:两者紧密联系,探路方法就是工作方法。生交流,明白两者相似之处。(出示,见右上图。)

6.根据课后的练习,我们知道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呢?课文后面的两个问题就属于从“启示”的角度来提问的。读一读,体会这种提问的特点。(板书:提问的角度 启示)

板块四 当堂练习,迁移运用

1.提问有三个角度。针对“内容”和“写法”来提问,一般来说阅读时提得比较多。针对“启示”来提问,一般是读完整篇课文之后,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譬如“小组问题清单”中的第3个问题: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还有,课文后面的两个问题也是针对“启示”来提的。

2.当堂练习,小组合作提问。出示课后第3题。

3.交流提出的问题。

(1)內容上:

预设:

①马铃薯和藕明明是长在泥土里,怎么就不是根了呢?

②马铃薯和藕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它们变成了什么样?

(2)写法上:

预设:

①介绍变态茎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②作者在写变态茎的种类时,为什么要举出具体的例子呢?

③第 2 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4.总结:学了这篇科普小品文,我们知道了夜间飞行的秘密,清楚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还尝试着从“内容”“写法”“启示”角度去提问。今后,我们要敢问,更要善问,因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板书:敢问 善问)

5.布置作业:

(1)学习今天的提问方法,去阅读《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2)整理今天从三个角度提出的问题,试着自己来解答。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蝙蝠自然段预设
秋天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蝙蝠
美丽的秋天
别怕蝙蝠
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