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的成长散发着良好教养的芬芳

2020-09-06陈丽娥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1期
关键词:笔者习惯读书

陈丽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形成品质习惯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成功,更要让学生心灵变得丰富、深刻。近年来,我们学校围绕“让学生天天有进步,人人能成才”的德育目标,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使学生学业取得成功的同时,实现全面、个性、可持续的发展。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事业,但教育的宗旨决定了教育的道德性,是教育最为重要的属性之一。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实,教育者不应只教书本上的知识,更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而学生也不应只读书,是应在学习中懂得人生的道理。因此,笔者在“三全教育”中把活动育人放在首位,把教育价值取向的核心放在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强化思想导航,引导学生有教养地做人,并从小抓起,在学生學习知识和校园生活的同时得到教养的熏陶,引导学生去思考追问人的价值和意义,启迪学生思维,培养高尚人格与丰富情感,蕴孕创新能力,倡导培养“完整的人”,并让自己的教育回归于培养人的本质,让学生的学习习惯、思想情感、道德修养和文化涵养得到了全面提升,现将“三全教育”的工作经验浅谈如下。

一、知晓价值观,教导记心间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人生价值观即是一个人对事,对人,对生活的看法。主要表现在“人生的目的和意义”。首先应在生活中点滴细微逐步的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什么对于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因为人不同的世界观而产生的不同的对人生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理智的人,做任何事情的决定,都会权衡结果与得失,在选择时,都会再三考虑,有轻重主次之分,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以违反、乱来的;什么是不可以背叛的,从而形成是非观与价值观。

如,笔者乘着学校“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月,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课,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24 个字的意思: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要是理解领悟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意思。活动课上,笔者作为主持人向学生提问: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们对待国家应该怎样?笔者板书“爱国”,学生回答道:“爱自己的国家是必须的,我们总不可能不爱生我养我的国家而去爱别的国家吧?”笔者继续追问:“那我们应该怎样爱国呢?我们目前能做的是什么?谁能说出我们的祖国好在哪里?长大了可以怎样爱国呢?如果有其他国家来欺负我们国家,我们应该怎么做?国家发生了大灾难:比如地震、洪水……”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说:“免费读书、优越的学习条件,保家卫国还有很多。”

笔者还趁热打铁地问了以下几个问题:

1.知道什么是敬业吗?目前我们还没有工作,我们应该做什么?(学生异口同声说“学习”)那么,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个别学生发表看法“读好书,遵守纪律 ,做个好学生。”这些你觉得怎么才能做得好呢?“上课、作业、复习、卫生、纪律评比,等等”。

2.你知道什么是诚信吗?是“真诚,老实,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 那我们应怎么做呢?比如,你答应给同学带一把雨伞,却在路上丢失了,怎么办?又如,你说了今天要还我的钱,又还不了了,又该怎么办?

3.什么是友善呢?比如,对同学总是欺负;比如,对家人漠不关心;比如,对老师不恭敬… … 当然,对于敌人、仇人、坏人可以友善吗?可是你知道什么是敌人、仇人、坏人吗?学生答:“朋友之间亲近和睦。”笔者总结:那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大家说。

最后,笔者总结:我们要做这样的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请大家谨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且要求学生争当“美德少年”、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并评一评。队活动后写一写收获,在实践中做一做。

一节课下来,通过说一说、评一评、写一写的活动,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明白价值观的意义,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争做文明友善的好学生,用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在学校和区德育评选中,本班学生屡次获得“先进优秀”等荣誉称号,并代表学校参加区活动或会议。

当代少年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人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是螺旋上升的过程,甚至还会走一些弯路,所以,文明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目标,坚定地向前追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为一名小学生,首先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习,如,国学知识与道德法治等,聆听经典道德励志故事,端正态度,提升思想,正确运用发展的观点去解决存在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来应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各种挑战。

第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许多小学生心态不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学习,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让他们进入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还要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劳逸结合;让他们学会科学用脑;学会如何专心听讲;学会如何合作学习;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争当学习先锋;争做“小老师”,等等。《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要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如,语文学习中边读边想,边听边记的学习方法;勤于读书积累,善于背诵写作的方法等;小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会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

笔者还给学生讲《时间简史》创作人霍金的故事:霍金在21岁时他被确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使他的身体情况每日愈下,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能转动,最后连心肺功能也丧失了,当时大夫预言他只能再活两年。但他神奇般活着,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奋发图强,最终进入剑桥大学任研究员。这个时期,他奇迹般创立了宇宙之始的赫赫有名理论。听完这个故事再跟学生讲:1973年,霍金考察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辐射;1980年以后,霍金的兴趣转向了量子宇宙论,提出了能解决宇宙问题的无边界条件;2004年7月,他著作了西方被戏称为“读不来的畅销书”《时间简史》承再进一步跟学生说:“霍金成名成功的秘诀是任性、倔强、直率、不服输的个性。即坚持生病住在公共病房,坚持一个人学习生活等;坚持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坚持不停地思考,坚持活着,像一个健康人一样坚持着本就属于每一个人的尊严。他的任性倔强让他从不向坎坷命运低头,他的孜孜不倦让他出类拔萃。顺势要求学生向霍金学习,坚定他们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学习,勇于追求的信念,然后请学生们把这霍金成功学习研究的秘诀、永不放弃的精神和自己的学习目标写在一起。

第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要求“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并提出了具体养成的习惯。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等。新理念下的教育,还要求小学生要养成认真学习、勤于动脑、乐于合作的习惯,还有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等习惯。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桥梁,它一旦形成,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起到推动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学生战胜自我,提高自我,使学生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形成阳光向上的心态,提高学生的素养。

二、学会爱他人,增强责任感

责任心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集體、社会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周末时笔者会带领学生们一起去小区打扫,到养老院、福利院等地做义工,做志愿服务者,等等。一方面是帮助别人,另一方面是提高认识和修养,也增强了责任感和义务感。因此,平时笔者会教导学生们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感恩他人,奉献社会”的思想,告诉他们每做一件事,都能影响到周围的人,甚至能影响整个国家,整个世界。学会爱人民、爱国家、爱社会、爱世界。鼓励学生去做利人利已的事情,多参加公益活动,培养有价值、有能力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人。学生潜移默化,积极响应号召,经常主动到护理院、社区等参加志愿者活动,收获良多,意义非凡。

三、培养阅读习惯,提升文化素养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赫尔曼·黑塞曾说:“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就是研读世界文学,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要虚情假意、得过且过地生活,过毫无意义、视而不见的人生,要将自己的人生变得充实、高尚、有意义、有价值。读书是获得教养之道,可见读书的意义深远。读经典作品,可以让学生从名作家的思想和经验中,得到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去发现世界、认识社会,不断完善自我修养、提高思辨能力。因此,笔者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设阅读世界,让每个学生都可交流、展示阅读成果。做学生阅读的“知心人”,用喜闻乐见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组织图书角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法补充学生书籍,首先动员家长购书给班级和学生,让学生踊跃把自己的图书存放在班里的书架上,再组织学生互换轮换借阅,主动自我管理,阅读完后互相畅谈感受。规定课余时间随借随还,采用“流动图书角”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并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等,为学生创造了优越的阅读条件,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让同学们在阅读的海洋里乐此不彼,汲取知识。

2.保证阅读时间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作业,增加阅读作业,提供课外阅读时空。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午读”时,不限课内与课外书籍,只要是课本、好书都可大量阅读,每周一节阅读课,开展阅读指导,且保证学生能在学校图书室阅读。每次读书时间,师生一起读书、摘记、写读后感;每次读书展示周,师生共同制作阅读手抄报。用自身阅读的习惯、示范感染学生,让学生们自然而然爱上课外阅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欲望。根据学生特点爱好,适当安排时间,引读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创新作文、名人传记、经典小说,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兴趣。

《荀子·劝学篇》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只有培养学生把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才能持之以恒、积少成多,即使每天只花点一滴的细碎时间,积累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书中承载着智慧与道理、趣味,只有勤于读书、善于思考才能够领会和体悟。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用心思辨感悟,才能让学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受益终生,真正成为一个有教养、散发香气的人。

3.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走进名著

书能够带给我们精神上的享受和欢愉,选择要读什么样的书,也完全可以从学生原有的兴趣爱好入手,由点及面,触类旁通。比如,笔者发现学生喜欢玩三国游戏,会在课堂上引导他们去读读“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就会发现熟悉、通俗、精典的三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三国的了解,以及对古典小说与史书经典的感性认识,还有可能由此产生新的兴趣点,进而扩大阅读范围,就可能对历史产生兴趣,阅读更多的史书著作与相关书籍。这样一来,学生读书就会越读越多,对读书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爱好名著,走进名著已成为笔者反复琢磨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笔者决定在全班开展以“走进名著”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积累名人读书名言,了解名人读书的故事。通过讲述名人读书故事,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用欣赏的眼光品评名著语言特色和人物形象。还可以以辩论会的形式展开,一组为正方,论题是:应多读经典名著;二组为反方,论题是:应多读流行作品。要求论据充分,有说服力。也可以让学生向亲朋好友推荐一本名著、讲述名人读书故事,等等。从而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读名著的习惯,在古典名著的土壤中汲取营养,陶冶审美情操,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格里梅尔斯豪森说过:“没有教养,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总而言之,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会学生学习中华文化,做真人、做实事。教师责任重大,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教养,让学生的成长散发教养的芬芳。培养什么样的人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衰。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的:“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猜你喜欢

笔者习惯读书
习惯
上课好习惯
老师,别走……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好习惯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