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2020-09-06冯野

公关世界 2020年16期
关键词:马克思关系

冯野

摘要: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类探究了几千年的问题,马克思经过对前人的批判和自身的研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观点,对国家和社会进行了科学地界定,指出国家最后向社会复归的发展趋势。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及复杂的过程,其历史渊源也是十分的丰富,本文从西方的社会与国家思想入手,纵向的探析了该理论的历史渊源,并且从横向的角度对其科学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对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研究在当代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 国家与社会 关系

一、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历史渊源

(一)传统国家主义:国家与社会的同一

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时代,人们都依存于城邦共同体,“对全体希腊人来说,城邦就是一种共同生活”。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市民社会就是城邦共同体,国家与社会是复合而一的,两者是没有区别的,城邦的正义和善就是这种复合的基础,总体来说他的国家理论为传统国家主义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虽然承认这种国家与社会的复合,但是他将城邦与家庭和作坊相区分,在一定意义上也做出了对国家与社会进行区分的尝试。西塞罗明确了传统意义上市民社会的概念,指出了市民社会不仅指国家,还包含着市民生活的领域,但是他把正义和理性看作是国家的基础,总的来说他关于国家与社会的思想依旧是存在于国家与社会的混合中,并没有对国家与市民社会作出区分。国家与社会不可能长期复合,中世纪基督教兴起,独立于政权之外的教会的出现是后期国家与社会分化的根源之一。

(二)近代自由主义:社会先于国家

在霍布斯自然法学说的基础上,近代自由主义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自然状态”这一概念,认为自然状态位于国家产生之前,自然状态的社会先于国家而存在,这已经从一定程度上试图对国家与市民社会进行区分。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是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而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当属亚当·斯密。洛克是近代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他高度评价了自然状态,认为人在这种状态中是自由且平等的,他以自然状态的理论论证了政治国家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并把这种状态作为先于政治国家的存在。卢梭也具有社会先于国家这一理论逻辑,认为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植根于基于“公意”的社会契约,他虽然也没有对国家和社会做出根本上的划分,但是他强调了国家的整体性,建立了普遍意义上的现代性国家。康德从他所认为的没有法律和国家的原始自然状态出发,认为不基于法律保护的社会是完全可以先于国家而存在的,正是契约的缔结才使得国家产生。

(三)国家理性主义:国家决定社会

黑格尔是对国家与市民社会作出明确划分的第一人,他反对近代自由主义者对国家和市民社会的混淆,提出了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这一理论,使市民社会从国家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理性主义的国家观。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正是市民实际生活的领地,它是每个成员作为独立个人的联合,是各种需要的整体,在市民社会中,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社会成员表现出一种利己主义,与此同时,市民社会具有普遍性的原则,自己在同别人发生关系来满足自己目的的同时,自己也是他人实现目的的工具。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作为伦理精神发展阶段,既是对家庭这种血缘关系的否定,同时又整合于国家之中,因为国家在伦理上既包含了家庭和市民社会,同时又高于市民社会。黑格尔认为,市民社會具有不自足性,而国家正可以弥补这种不足,追求普遍利益的国家处于市民社会之外而又高于市民社会之上,国家是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基础,由此颠倒了国家和家庭、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

黑格尔认为,国家决定市民社会,国家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国家分化出家庭与市民社会,而国家是绝对精神的主体,家庭与市民社会只是国家的附属环节,是没有自己的主体地位的。黑格尔的这种观点意味着国家权利高于一切 ,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贬低。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观唯心主义,他指出黑格尔把国家与市民社会、家庭的关系颠倒了,准确地指出了国家是产生于市民社会的。马克思认为,国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指出“家庭和市民社会本身把自己变成国家,他们才是原动力”,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是建立在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之上的“原动力”思想,家庭和市民社会才是国家的存在方式,人类社会无论在什么时代,市民社会都是国家的基础,国家的政治本质以及国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是由市民社会决定的。这从根本上对黑格尔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匡正。

(二)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理论

马克思首次提出了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问题。在封建社会,市民社会依赖于国家而存在,国家与社会是一体化的,直到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系列阶级矛盾引发了各种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开始逐步走向分离,社会经济开始摆脱政治国家的压迫,国家和社会开始出现了二元化问题,马克思认为这种二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的自由得到了解放,同时也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的出现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的逻辑进行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来维护资本家的利益,资本家为了更好的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国家进行更少的经济干预,这些都是这种二元化产生的根源。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了国家与社会分离的路径和重要意义,这种二元化对社会及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具有先进性的。

(三)国家向社会复归

国家与社会的对立不可能持续,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实际上已经预示着国家向社会复归的趋势,而在国家与社会统一的过程中,国家逐渐消亡。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而伴随着阶级社会的消失和阶级矛盾的调和,国家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会随之消亡,国家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就会向社会回归,这时,国家只是提供社会管理并服务于社会,恩格斯对此也提到,“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人民重新恢复了社会管理的主体地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马克思认为国家向社会复归是人类发展的最终趋势,到那时,人类将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自由的发展。马克思指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是不复存在的,“劳动阶级在发展进程中将创造一个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联合体来代替旧的市民社会”,即自由人联合体,只有通过这一联合体才能实现人类真正的解放和自由的发展。

三、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对我国的现实启示

(一)坚持国家以社会为基础的发展理念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一直是马克思关注的重点,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完成了自己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塑,指出国家是从社会孕育而来,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主张国家向社会复归,实现社会普遍利益。实践证明,一个虚弱的社会是无力支撑一个国家的,中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培育社会成长,建立一个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的社会对国家的强大和发展至关重要。反腐败斗争在我国已持续多年,增强对国家权力的制衡,制约权力的滥用,是强大社会权力的有效措施。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对国家的监督,继续深化改革,通过建立社会协同参与机制等一系列制度措施来深入推进“治理”这一理念,坚持社会本位,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民生。

(二)强化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市民社会作为一种制衡国家的力量,因为其自身缺陷,需要国家进行一定的协调和影响,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十分重要。马克思指出国家必然走向灭亡,但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状况,我们不能盲目的主张国家消亡,国家与社会在当前中国缺一不可。在当前我国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应整合国家与社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国家在治理体系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使二者从对立走向合作共赢。规范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需要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国家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发挥社会和大众的监督作用,实现国家和社会的良性活动。

(三)推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要议题召开,可见这一议题对我国的发展十分重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推进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需以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为指导,以国家为主导,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协同发展,使社会良性发展。社会需要的是一个有效且有限的政府,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及保障人民的安全,在经济上稳定市场秩序,调节经济收入,加强宏观调控;另一方面政府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实现政企分开,将政府职能逐步转到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上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任务。

参考文献:

[1]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

[2]杨飞飞.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3]许坤.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及其现实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7.

[4]张雪梅.马克思“国家—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J].中共西安市委党校,2016.

[5]俞可平.让国家回归社会—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的观点[J].马克思主义论苑,2013.

猜你喜欢

马克思关系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