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0-09-06朱立人徐国平
朱立人 徐国平
摘要: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而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因此,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可以从挖掘并弘扬我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精髓入手,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氛围营造、社会实践等教育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传统文化 廉政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直高度重视防腐惩治工作,形成了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反对腐败,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等重要思想。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结合特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提出了一系列防腐惩治的新思想、新观点。防腐工作是否要一直持续下去?答案是肯定的。从国家、社会层面来说,防腐工作能否做好,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关系到国家能否长远发展;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层面来说,防腐工作能否做好,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是否具备正确的三观,是否满足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包含了丰富的廉洁、清正思想,不仅是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瑰宝,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素材。
一、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廉政思想教育是国家未来防腐倡廉工作取得关键胜利的基础
当前,每年数以百万的大学生毕业生走向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并经过几年的打拼,纷纷走上该领域的重要岗位。毋庸置疑,这一群体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走向。大学生是否具备廉政思想,关系到国家未来防腐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其大意是善于消除灾害和治疗疾病的人,一定会找到灾害的原因和断绝疾病的源头。因此,要想在根本上杜绝腐败的发生,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将廉洁、清正的美好品质深深烙印在大学生的思想中,是非常有效且必要的一个工作。
(二)大学生廉政思想教育是党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之一
党对大学生成才定义的标准之一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放在第一位,而廉洁思想,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政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该文件指出,必须将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培养和高尚道德情操塑造的全过程,由此看出党对大学生廉洁思想培养的重视程度和切实践行的决心。通观文件内容,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融入廉政思想教育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是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重大问题。
(三)大学生廉政思想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大学阶段,是学生心理、生理逐步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特性是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但还不完善,三观尚未成熟,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这一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廉洁教育本身性质决定的。因为廉洁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是非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除此之外,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背景下,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职业道德十分看重,而大学生在校时期所接受的廉洁教育,就是一种“岗前”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廉洁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直勤俭、诚实守信、崇尚廉洁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在步入社会选择职业时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
二、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传统廉政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积淀,蕴含着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关键“钥匙”,是中华民族不能抛弃的血脉基因。
(一)传统廉政文化蕴含“仁义、廉洁,持家修身”的优秀品质
“仁义、廉洁,持家修身”是我國传统儒家思想。“仁”即仁爱、仁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核心是推己及人,在达到自己需求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他人的需求,不能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要顾及到他人的利益。“义”也就是个体的行为准则,要求在任何人际交往过程中都不能见利忘义,充分推崇见利思义的价值观念。在儒家思想中,义是衡量君子和小人的主要价值标准。由此看出,只要做到“仁、义”,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考虑他人的利益是否受损,那么就能做到廉洁、清正。在儒家思想中,廉指廉洁方正,就是指个人在处事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洁身自好,具备清白的优良道德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以此告诫广大师生要常怀礼义廉耻之心。那么如何做到“仁义廉耻”呢?儒家思想也给出了答案,就是“持家修身”,是指个人在发展过程中要通过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等方式,提升自己、升华自己,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认知水平。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认知水平,才能做到“仁义廉耻”。
(二)传统廉政文化蕴含“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司马光指出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大德,而奢侈是邪恶中最大的恶。“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因为勤俭,衰败因为奢华。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因勤俭节约而留下美名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是用红萝卜、韭菜等简单的食物。再比如汉文帝、汉景帝勤俭一生,开创盛世文景之治。除此之外,大量史料记载因骄奢淫逸而遗臭万年的例子,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商纣王的酒池肉林。由此可看出,从国家层面来说,勤俭节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反复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勤俭节约,那么也就不会再出现贪污腐败的问题。
(三)传统廉政文化蕴含“知耻”的判断标准
“知耻”的思想源远流长,是传统廉政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民之敝……胜而无耻”,“民无廉耻,不可治也”等等,说明古人已经具有了“耻”的意识和对“耻”的判断。知耻而后勇,说的就是可通过发挥“耻”的引导作用,以此达到教化个人的目的。除此之外,“耻”是一种对于个人人格、价值的判断,那么判断标准是什么呢?孟子认为“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孔子认为“巧言、令色、足恭……丘亦耻之”,说好听话、装好脸色、过分卑微是可耻的,意指做人应表里如一;孔子还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被不少人所误解,他们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追逐利益的都是小人。事实上孔子并未否定理的客观存在,但强调要重义轻利。综上所述,“耻”的判断标准,即“羞耻心、表里如一、重义轻利”。不难看出,“耻”的判断标准能够评判出一个人的廉洁程度。
三、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将传统廉政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
虽然当前高校主张多种学习渠道共同开展,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学习效果,但大学生接受知识最普遍、最直接的方式仍然是课堂学习,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传统廉政文化教育不能忽视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首先,我国各大高校都开设有概论课、思修课、形势与政策等思政类课程,在此基础上将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其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也要求思政教师熟练掌握传统廉政文化相关知识。其次,高校可专门开设传统文化课,这样不仅能使大学生深入了解传统廉政文化,还能让大学生全面涉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最后,高校可开展“地方文化进课堂”活动,主张各任课教师特别是思政教师,深刻挖掘高校所在地的特色传统廉政文化,将地方传统廉政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增长知识面的同时,提炼自身的廉洁思想。
(二)将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种渠道,已成为大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桥梁。社会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一种形式就是实地调研、实地考察。不难发现,我國各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与廉政文化相关的历史遗迹,以河南为例:开封包公祠、水德祠等祠堂,南阳、内乡、叶县等地的古代县衙遗迹等等。基于此,高校可利用假期开展以“寻找当地传统廉政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创立传统廉政文化实践团队,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观当地廉政文化遗迹、廉政名人故居,指导学生制作考察报告,让学生在实地考察、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感受我国传统廉政文化的魅力,总结传统廉政文化的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身廉政素养。
(三)将传统廉政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氛围塑造全过程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将传统廉政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氛围塑造全过程,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政意识、廉洁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首先,做好校园宣传工作,利用板报、横幅、校刊、校报等传统宣传手段,开设传统廉政文化专题,定期更换相关内容供大学生参阅。其次,高校可定期开展与传统廉政文化相关的活动,比如征文比赛、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等,学生在参加比赛的同时,大量查阅传统廉政文化相关材料,从而丰富自身传统廉政文化知识储备。最后,高校可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传统廉政文化主题讲座,组织学生观看相关题材电影、戏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传统廉政文化传递出去。
参考文献:
[1]《策林一·兴五福销六极》
[2]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第4页.
[3]《训俭示康》
[4]《礼记·表记》
[5]《淮南子·泰族训》
[6]《论语·学而》
[7]《论语·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