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

2020-09-06颜廷利

公关世界 2020年16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培育

颜廷利

摘要:在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具备扎实动手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除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需要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专业教师的授课及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等方面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并处理好“较真儿”与“差不多”、“显性”与“隐性”、“眼前”与“长远”三个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匠精神 培育

一、“工匠精神”的准确理解

“工匠精神”其实不是今天才有的,当然也不是今天人们的创造,纵览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其实历史上我们并不缺少工匠和工匠精神,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我们没有很好地将它传承下来而已。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产生了数不胜数的能工巧匠,如鲁班、华佗、李时珍、黄道婆、庖丁等,他们都有着令人惊讶的高超技艺,并且也都利用自己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受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工匠艺人们的技术劳动及创造却受到人们的轻视,甚至被贬斥为“奇技淫巧”;而西方的工匠精神自其萌芽之初就被看作是一种“非利唯艺”的纯粹精神,柏拉图认为,工匠从事产品制造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获取报酬,而是为了追求作品本身的完美与极致,工匠所具有的技艺明显有别于挣钱之术。

二、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在工作中,笔者通过与一些教师同行的沟通交流和与不少企业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等的接触和了解,现在不少企业都反映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职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基本都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即使个别学生在某些技能方面有所欠缺的,只要他(她)愿意学,也都可以通过企业的在岗培训加以提升;但普遍反映毕业生比较欠缺的是踏实肯干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爱岗敬业态度,甚至有部分毕业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工作,还戏称自己为“佛系青年”。这也反映出我们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态度方面的要求要远低于对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为了纠正这一偏差并为“中国制造2025”服务,我们必须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要更加强调“工匠精神”

高等学校学生的培养,都离不开具体的专业,同样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也不能离开专业,这首先就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要与相关行业的发展实际保持紧密的联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南和依据,专业课程、基础课程、素质课程和公共课程等如何开和课时比例等都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以规定,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应该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既然行业企业的发展实际中反映学生存在“不够踏实认真”和“不能爱岗敬业”等方面的问题,那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应该加强对这些方面的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除了对专业技能的强调之外,还要加强通过人文素质课、思想政治课等进行的踏实、乐业、敬业等精神的培养。防止培养出来的是技能过硬,却不爱工作甚至是不愿工作的毕业生,因为无论如何只有踏实努力和热爱工作,才可能在工作中对专业技能和生产工艺进行精益求精的追求,最终产生行业精品、形成可贵的“工匠精神”。只有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对“工匠精神”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设定,才能有相关的课程开设,也才能在具体的课程授课中着重进行这方面的针对性培养。“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靠单独哪一门课程,而应该是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等都要强调和挖掘课程中的“工匠精神”素材,通过全时段、全科目和全方位的“工匠精神”熏陶和培育,最终才有可能达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工匠精神”培养目标的设定和要求。

(二)教师的“言传身教”要体现“工匠精神”

都说教师的工作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通过“言传身教”来进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当然需要为他们进行授课的教师首先具备“工匠精神”并且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工匠精神”。包括任课教师对教学任务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专业技术技能的精益求精、对学生学习及生活等各方面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学生学习目标的严格要求和学生专业技能的严格把关等各方面,学生常年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教师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也就能形成认真负责、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习惯,一旦踏上工作岗位,自然也就能体现出严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符合“工匠精神”的素质要求来。

(三)校园文化的打造要充满“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育,除了课堂上的专业教育,还需要校园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制度建设、实物展示和价值信念三个层面共同营造尊重工匠、培育工匠和学习工匠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要从一入学就向学生传达“崇尚技能、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价值信念,培育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技能、对技能不断追求卓越并能自觉做到爱岗敬业;日常管理中也应有“尊重工匠、挖掘工匠、培育工匠”等相關的制度保障。

三、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除了主动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教师授课过程和校园文化的打造都需要紧紧围绕“工匠精神”之外,还需要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必须要有“较真儿”的精神,摒弃得过且过的“差不多”想法

要培育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要有“较真儿”的精神,必须敢于较真儿、勇于较真儿;而不是凡事都只追求一个“差不多得了”得过且过式的做法,我们平时的工作及社会生活中就是有一部分人、很多时候秉着“差不多”及得过且过的想法,而不去钉是钉、铆是铆地较真儿,也就无法产生卓越、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

只有在任何场合和地点、面对任何人都敢于去“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式地较真儿,完全摒弃掉那种“差不多行了”式的得过且过做法,才能够促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养成。正如德国海里派克直升机责任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柳青所说“飞机安装环节要求非常严格,假如有6个螺孔,那么技师就只能拿到6个螺丝钉;如果掉了一个螺丝钉,死活都要找出来”。正是有了这种跟自己较劲、跟数字较真儿的精神和做法,才造就了高度精密和精准无比的德国制造业,并且德国几乎各行各业都在贯彻这种看似“冥顽不化”的执着做法,比如被称为“日耳曼战车”的德国国家足球队……

(二)必须要区分“隐性”与“显性”的差异,理性对待职业技能比赛

所谓的“隐性”就是指存在于人内心的毅力、秉性等不易察觉但却能对人的行為产生影响,尤其是对长期行为产生深远影响的因素;而“显性”则是指那些能够看得见的、引起人们关注的外显的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隐性”因素更多是本性使然的、是工匠们自觉的一种下意识行为,如无论有没有外在检查都自觉去做到更好的精益求精精神,或是对出自自己手的产品(服务)坚持比行业标准更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或者是在一些别人看不到的细节方面追求极致等;与之对应的“显性”则是指比如通过技能比赛等这些风光出彩的机会,可以迅速让人们获得较高知名度等机会。

在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过程中,也应分清楚“隐性”与“显性”的差异,比如对于参加职业技能比赛等,是能够彰显一个学校及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但是不能过分夸大职业技能比赛的作用,甚至以此取代对专业非比赛选手“工匠精神”的培育,这是舍本逐末的表现。通过对所有学生的教育培育,逐步让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养成为自觉意识和行为而不是为了外在的出彩表现或获得奖励而去刻意为之的功利行为。

(三)必须要兼顾“眼前”与“长远”,避免急功近利

培育“工匠精神”还必须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坚韧和能够耐得住寂寞的毅力,切忌急功近利。对学生的培养,必须兼顾“眼前”与“长远”并且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诸如职业素养、职业习惯等一些需要长远习得和内化为自觉下意识行为的方面,应该保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被一些短期的眼前利益所蒙蔽和影响,越是长期有效和长远管用的,培育和习得的周期也就越长,是急不来的。

所以在高职教育中必须培养学生能够耐得住寂寞,在工作中不要计较短期的眼前利益,能够超越世俗和名利观念,时刻坚守自己本行业的“初心”,并且要教育学生不要被当下的困难所吓倒,要始终保持一颗“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心,真正做到如设计建造了紫禁城的明朝木匠蒯祥那样“一生专注做一事”,将一件事做精做细、做到极致。如在不少行业稍微有点名气就大肆各处开连锁店的当下,仍有不少老作坊、老手艺人仍然坚持不扩大规模、不开分店,而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传统工艺、传统做法,倔强地坚持自己的职业初心而不被短期诱人的经济效益所迷惑。这种手艺人及老匠人的坚守、对自己从事行业的热爱和专注,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吴玉剑, 刘燕. 高职院校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三大困境刍议[J]. 职教论坛,2017(4):82-85.

[2] 庄西真. 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J], 中国高教研究,2017(5):92-96.

[3] 刘春. “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的教育追求[J]. 职教通讯,2016(32):19-20.

[4] 孟源北, 陈小娟.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J]. 职教论坛,2016(27):16-20.

[5] 王丽媛. 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 职教论坛,2014(22):66-69.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