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2018年涉华社论分析

2020-09-06殷娜董露

公关世界 2020年16期
关键词:朝日新闻社论负面

殷娜 董露

摘要:《朝日新闻》不仅是日本国内发行量最大的两份报纸之一,还占据了世界日报发行量的前两位。它常常被认为对华态度温和,有独立新闻操守和担当。2018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日本社会对改善中日关系,实现经济领域的更广泛合作充满期待,《朝日新闻》2018年的涉华社论中,外交领域的社论基调积极正面正体现了这种期待;然而,在国家利益逻辑和意识形态逻辑的作用下,该报政治、社会领域的涉华社论仍然以负面基调为主,无法摆脱其固有窠臼。

关键词: 《朝日新闻》 涉华社论 主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 A

一、研究背景与数据统计

《朝日新闻》作为日本主流报刊媒体,是日本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促成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在社会舆论影响力方面甚至更能代表日本精英界及主流话语权阶层的观点和态度。研究《朝日新闻》的涉华报道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本政企业界和学界人士对中国的看法和认识。

从新闻立场上看,它常常被认为对华态度温和,有独立新闻操守和担当。那么,这样一份有巨大影响力,宣称以客观公正不偏不党为报道方针的主流大报究竟塑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此问题值得我们探究。社论,它被认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体现了报纸的方向。关于《朝日新闻》的社论分析,2016年之后的相关社论国内尚无相关分析文献。本文拟以该报2018年的涉华社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涉华报道的相关情况,解析其在社论部分塑造的中国形象。

据林子博、谢金文的研究,《朝日新闻》2014-2016的社会社论中,以正面积极倾向进行评论的社论只有 6 篇仅占社论总量的 8.7% ;而负面消极的社论有 42篇,占到总量的60.9%。2018年《朝日新闻》共计发表29篇涉华社论。在2018年社论中正面积极评论的社论仅有4篇,占社论总量的13.8%;负面论调的21篇,占到总量的72.4%。数据表明,即使是被认为对华态度温和的《朝日新闻》,其社论上的涉华论调仍然是负面消极的。

二、议题分析

鉴于社论主要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和社会这五个领域,下面笔者将按领域观察分析该报设立的核心议题及构建的中国形象。

(一)外交领域

外交议题的涉华社论共有10篇。本年的涉华社论中,正面积极的4篇评论全部归属于外交领域。4篇评论分别是《何野外相访中,抓住时机实现首脑互访》、《王毅外交部长来日,切实改善(两国)关系》、《日中平和友好40年 以构思主体性外交为契机》、《日中首脑会谈 (让两国)向新的关系迈出一步》。

2018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以此为契机,中日两国从首脑到民间开展了一系列的友好交流活动,实现了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安倍晋三的来华更是其就任首相以来的首次访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4篇社论都是与两国领导人的互访活动戚戚相关的。上述第二篇报道指出,中国人对日好感度上升,年訪日人数达730万人次,政治应该对两国人民关系起到促进作用,超越好恶,理性建立两国关系。

(二) 经济领域

经济议题的涉华社论共有4篇,都是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评论基调客观中立。均呼吁中美两国停止相互提升关税,恢复谈判,重启对话;对世界经济第1大国和第2大国打贸易消耗战可能会引发世界经济衰退表示担心,对日本而言,日本企业可能受贸易摩擦影响将设在中国的工厂外移。对美国,文章批评其保护主义政策可能会给世界经济造成恶劣影响,故而日本应该重新审视日美关系,不能一昧做美国的追随者;对中国,文章批评中国知识产权政策,强制要求外国企业出让核心技术,通过国家补贴保护本国高科技产业。经历过与美国的贸易战的日本对中美贸易摩擦自然是非常关注。观察中美贸易摩擦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关注日本在中美摩擦中可能带来的损失和机遇成为了日本媒体的热点话题。

(三) 政治领域

政治议题的涉华社论有6篇,可以说延续了日本媒体在相关涉华议题上的一贯负面论调。其中《援助非洲 中国帮助的是谁》一文则是日本媒体“挖掘正面题材和中性题材中的消极面,对其进行负面评论”这一惯用手法的典型应用。

文章开头说,“非洲振兴,是国际社会共同的重要课题。如果一个国家借援助之命行利己之实,那(非洲)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如果中国否认(自己)实施的是新殖民主义,那就应该公开更多的信息。”结尾谈到,“日本应该坚持把控援助的‘质量。日本迄今为止(在非洲)开展的实实在在的人才培养等(行动)在当地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抑中扬日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

其实,日本援助非洲的企图就不纯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因觊觎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才不断提升对非援助金额,以此加强与非洲的联系。到了八九十年代,日本援助非洲则主要是为了实现政治外交方面的目标。进入新世纪后,日本对非洲的经济援助在保持原有目的同时,又增加了对抗中国的意图。因此,与中国相比,日本对非洲经济援助的目的并不纯粹。”

(四) 军事领域

军事议题的涉华社论有2篇。一篇是评论中国国内国防建设,另一篇关于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争端的,均为负面基调的评论。《中国国防预算的不透明性加深威胁》一文是西方媒体军事领域“中国威胁论”的典型代表作。

该文开篇就指中国军队长年扩充军备,拓展对外行动;军备扩张的真实情况却迷雾重重,这种不透明性增加了周边区域和世界的不安。不过,2018年没有出现类似2016年把中国的国防建设与南海局势联系起来的社论,笔者推测这可能与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日本期待和中国的关系实现“破冰”,不愿过于强调日美同盟以免刺激中国有关。

(五)社会领域

社会领域相关议题的涉华社论共有7篇。按议题领域分布排第二,数量仅次于外交议题。这7篇报道集中在人权、民主、社会平等方面,从议题设定来看,延续了以往的设定模式;从评论基调来看,仍然是相关议题的一贯负面论调,6篇为负面报道,一篇为中性,将中国塑造成“充满政治黑幕,专政且富有野心,政府对少数民族极为不公,社会贫富差距极大,中国公民生活在政府监控下”的集权专制国家。

三、结语

从2018年的全部涉华社论看,负面论调仍为主流,这与安倍晋三及其政府为实现其长期以来的“修宪”和 “国家正常化”的政治目的有密切关系,他们把本来属于国内事务的问题打上“中国威胁”的烙印,并转化为对外政策。之后,日本政府把敌视中國的态度打扮成 “民意”,以此制定对中国的强硬外交政策,并期待利用 “集结效果”带来更高的支持率。

日本人常认为日本媒体享受充分的言论自由,是独立、客观、公正的,但日本政府从未放松对媒体的引导。日本首相官邸、各中央政府部门和各地政府都设有“记者俱乐部”,由各大主流媒体驻派该机构的蹲点记者组成。记者俱乐部实施封闭运作,一般只接受主流媒体记者,日本政府机构一般只对记者俱乐部召开记者会、透露信息。通过与媒体的定期活动,日本政府掌握着媒体议题的设置,比如在一些有争议的政策出台前,会有目的的释放一些话题。

但是中国的崛起让日本社会各界包括新闻媒介对中国发展模式不得不改变了过去的单一敌对态度,转向期待携手共赢,尤其是外交和经济议题的涉华社论,主要以正面积极和中性论调为主,这反映出日本社会对改善中日关系,实现经济领域的更多合作的期待。日本期待发展中日关系,与中国的关系迎来新的局面,可以说是“共盼春来”。

综上所述,《朝日新闻》2018年的涉华社论中,外交领域的社论基调积极正面正体现了这种期待;然而,在国家利益逻辑和意识形态逻辑的作用下,该报政治、社会领域的涉华社论仍然以负面基调为主,构建出的中国仍是日本媒体固有的霸权异质国家形象。

基金项目:2019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外语专项项目“基于日本主流媒体报道的中国形象研究” 阶段性成果(2019WYZX29)。

参考文献:

[1]管文虎.国家形象论[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3.

[2]潘志高.《纽约时报》上的中国形象:政治、历史及文化成因[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1.

[3]刘林利.日本大众媒体中的中国形象[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3.

[4] 张玉.日本报纸中的中国形象: 以《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为例.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

[5]林子博,谢金文.《朝日新闻》上的中国形象研究——基于该报 2014-2016 年涉华社论的内容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12.

猜你喜欢

朝日新闻社论负面
安倍频频指责《朝日新闻》被批幼稚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社论如何引导舆论
日本右翼围剿《朝日新闻》
《纽约时报》社论批评美国陆军发布的虐俘事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