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俄美阿拉斯加交易的缘由

2020-09-06马天新

公关世界 2020年16期

马天新

摘要:阿拉斯加交易是俄国处理领土问题上的重大事件。究其缘由,就俄国方面而言,由于它对阿拉斯加地区开发和经营不善;是它同英美在该地博弈失利的结果;同时也是其扩张战略重心由美洲转移至亚洲的客观需要;阿拉斯加交易的达成标志着俄国外交政策出现新的转折,即俄国结束对阿拉斯加的控制,转而全力投入到亚洲地区。

关键词:阿拉斯加交易 俄美公司 俄美关系

1867年俄美两国从各自国家战略利益出发,完成了关于阿拉斯加的交易。在历史上俄国主动出售其领土尚属罕见,造成该现象的出现是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本文基于俄国视角,以俄美公司经营情况和俄国政府外交重心转移为主题,试图深度剖析其中缘由。

(一)俄美公司的成立

阿拉斯加由俄国首先发现并予以管理,但因其远离俄国本土,所以俄国政府最初对阿拉斯加未给予重视。但仍对该地区抱有兴趣,因为此地区的存废关乎到俄国世界霸权的建立。由于阿拉斯加地区是海濑毛皮的主要产区,俄国商人在毛皮贸易利润的驱使下,不畏艰辛前往阿拉斯加开展毛皮资源开发,舍利霍夫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阿拉斯加丰富的毛皮资源,致使俄国商人与外国商人在毛皮贸易上进行激烈争夺,舍利霍夫需采取有效的方式以保证自身的利益,便向沙皇政府提议成立类似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业垄断组织,但此时沙皇受制于欧洲局势,便将舍利霍夫的建议束之高阁。随着大量商人涌入阿拉斯加,私人垄断公司纷纷出现,为俄美公司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俄国政府考虑将当地分散的私人垄断公司予以整合,以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并且能够为俄国向其他地区的扩张提供必要援助。于是沙皇同意批准成立俄美公司,并赐予该公司在此地的专营特权,以其作为俄国向美洲扩张的有力工具。俄美公司的建立有效规避了英俄官方间在此地扩张所产生冲突的风险,促使俄国在北美西海岸的扩张进入新阶段。

(二)俄美公司经营状况变化

19世纪40年代俄美公司面临着经营不善贸易持续萧条的状况,阿拉斯加毛皮资源的日益短缺,而这是由于该公司过度捕猎所致。以其在当地海獭的捕获量为例,“从1797年到1821年,公司捕获海獭为72894只,而从1842年到1861年为25602,减少47292只。”

此外,赫德森湾公司以高于俄美公司的价格,同当地的印第安人部落开展交易,这与俄美公司向该部落推销劣质商品有所不同,赫德森湾公司的策略致使俄美公司在北美的货源被分流。俄美公司与赫德森湾公司的矛盾逐步升级,俄政府认为处理好两公司间的矛盾,将有助于稳定英俄关系,决定将在北美西北海岸的部分领地租借给赫德森湾公司,此举反映出俄属美洲在沙俄全球战略中地位逐步下降。

俄美公司同其他公司的竞争不只局限于对毛皮来源,更表现在毛皮消费市场的变化上(中国曾在俄美公司毛皮贸易额中占据相当的比重)。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后,来自加拿大的毛皮大批涌入中国,凡此种种以致俄美公司毛皮在華销量持续下滑。俄美公司急需开拓新市场,公司将目光投至欧洲,然而欧洲市场畅销的毛皮品质上乘、价格合理,致使其产品再度滞销。同时它企图通过其他途径弥补亏损,即增添新品种毛皮和贵重稀有毛皮的数量。19世纪50年代俄美公司,即使在毛皮方面仍拥有专营权,茶叶贸易已取代毛皮贸易,俄政府为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授予公司免税政策。然而最终未能使俄美公司摆脱经济困境,俄美公司的衰落使其为政府提供的商业价值变得微乎其微,政府对公司的态度产生逆转,并准备物色阿拉斯加地区的买主以取而代之。

(三)俄国扩张战略的转移

沙俄起初成立俄美公司意在将太平洋北岸纳入俄国版图,俄国对此地域的扩张计划包括“加利福尼亚,以及在夏威夷群岛、萨哈林岛南部和阿穆尔河口等地巩固下来,连同俄国的勘察加、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将使俄国成为太平洋北部流域拥有无限权力的主人”,然而该计划由于美国的崛起和英俄争霸而流产,尤其是1824年俄美《关于太平洋和美洲西北海岸的协定》签署后,俄国已失去将领土由阿拉斯加继续向南延伸的可能性。加之俄美公司中后期惨淡经营,促使沙皇俄国将侵略目光重新转移至黑龙江流域。

《南京条约》规定中国需对英国开放五个通商港口,英国的殖民势力进驻中国。俄国政界通过鸦片战争觉察到中国的衰落,同时担心英国在中国势力蔓延会威胁俄国的远东利益,俄国官员围绕北太平洋沿岸扩张问题进行辩论,意在对本国的扩张方向予以调整。与此同时,俄国舆论界也对俄国在阿拉斯加的大政方针颇有微词,个别媒体发出呼声“认为俄国不应在美洲浪费自己的时间和资源,而应集中力量于亚洲。”此时,俄国在对黑龙江流域的扩张问题上表现得较为谨慎,继续借俄美公司商业考察为名掩人耳目,对黑龙江流域的状况侦察和收集情报。为此沙皇成立“阿穆尔问题特别委员会”,该机构由外交军事等部门政要组成,便于筹划和实施侵占黑龙江流域计划。

考察人员经细致考察并确认黑龙江可以通航的事实,而且由此可直抵太平洋,将探查的所有情报上交与穆拉维约夫收到考察队的报告后,便力主集中力量加大对该地域的扩张,以捍卫沙俄的远东利益。鉴于俄美公司在阿拉斯加地区萧条的经济状况,提议转卖阿拉斯加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沙皇接受了他的建议,为此“1854年1月,沙皇命令皇太子亚历山大召开‘特别会议,决定不管清政府同意与否,都要沿黑龙江航行。”沙皇对远东态度极为强硬欲行武力征服。此前,俄国哥萨克多次强行闯入黑龙江并在江岸架筑炮台,欲武装占据黑龙江进而蚕食该地领土。沙俄抓住清政府应对英法入侵无暇东顾的有利时机,成功掠夺黑龙江左岸大片领土。俄国对华侵略的行动已是明目张胆且不再需要俄美公司的掩饰,故阿拉斯加的地位再次下降。

(四)英俄矛盾尖锐化

19世纪上半叶英俄争霸是国际舞台上的重头戏,俄国击败拿破仑后以欧洲大陆霸主的身份进驻巴黎,欲凭借自身强大的陆军优势向欧洲施加影响,而此时英俄关系也因拿破仑帝国覆灭产生了微妙变化。1815年后英俄两国同时对欧亚大陆扩张,然而欧亚大陆的空间终究有限,双方的扩张诉求在克里米亚产生猛烈的碰撞,进而演变为兵戎相见,最终酿成了克里米亚战争。经此役英国成功挫败了俄国妄图掌握黑海制海权的计划,沙俄在黑海地域的大部分既得利益均化为泡影,俄国从欧洲大陆霸主的位置上跌落,沙皇只得将扩张方向从欧洲转移至亚洲。正如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所言:“在欧洲文明我们是衣架上的奴隶,而在亚洲,我们将去当家作主。”俄国国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受到极大削弱,其对亚洲扩张的同时谨慎处理英俄关系,避免再次激怒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