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阈下非遗传统手工艺传播模式研究

2020-09-06彭雅莉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传播新媒体

彭雅莉

摘  要  石雕是雷州半岛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亦是雷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以雷州石雕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正在不断没落甚至面临失传的困境,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传播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手工艺迎来了创新与变革的机遇。文章通过分析雷州石雕工艺的传承现状以及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和优势,寻找石雕工艺与新媒体结合的切入点,探索新媒体应用于石雕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新媒体;传统手工艺;雷州石雕;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1-0031-03

1  雷州半岛传统石雕工艺传承现状

雷州半岛石雕历史悠久、造型秀美、技艺精湛,是雷州传统工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雷州石雕涵盖的种类非常丰富,在雷州半岛的古民居建筑中有大量体现,包括:台基、柱基、石鼓、石狮、石狗、石像等,这些石雕集历史文物、民俗事象、雕塑艺术于一身,为世人所瞩目。雷州石雕彰显出雷州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精湛技术、巧妙构思和丰沛创造力,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雷州历史沿革、原始信仰和民俗文化的浓缩,具有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机器生产对手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传统手工艺正在不断没落甚至面临失传的困境,雷州石雕也不例外。近年来虽然湛江市对于雷州石雕的传承投入了较多资源,开展了多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雷州石雕社会影响力的增长依然十分有限。归根结底,目前对雷州石雕的传承依然采取的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方法,这些传统的传承方式虽然有它的可取之处,但是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與前沿趋势相结合。

传承分为“传”与“承”,首先要进行有效的传播,才能真正达到继承发扬。从传播的角度来说,雷州石雕工艺的传承其实也是其技艺、文化、精神的一个传播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非遗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传统的传播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传承工作的要求,雷州石雕要想实现新的有效传播,必须结合区域特色,与新时代的新媒体传播途径相结合,这是目前雷州石雕工艺传承工作的核心。

2  雷州石雕工艺新媒体传播的意义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所产生的概念,它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含数字化的传播媒介、互联网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与报刊等[1],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新媒体的“新”不仅仅指技术上的“新”,更是指内容和形态上的“新”,它意味着在这种媒体格局下,参与主体的平等性、信息内容的普适性、传输通道的流畅性、接受信息的自由选择性、意见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新媒体的即时、互动、精准、有效性使其毋庸置疑地成为传统手工艺最独特且最先进的传播媒介,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它大幅度提高了传承的质量、效率,降低了成本,关键是更能被以年轻人为主导的现代社会所接受。

2.1  降低传播成本

传统媒体无论是电子媒体还是印刷媒体,在信息采集、编辑、制作和推广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无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资金投入做为保障。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传播成本往往较低甚至近乎于零,新媒体用户只需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信息的设计制作,只需一条网线、一个路由器并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对信息进行传播,甚至有可能产生非常大的社会影响。新媒体视阈下的信息传播已经逐步全民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雷州石雕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这也体现了新媒体的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特点。

2.2  提高传播速度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更快捷、传播内容更丰富、传播形式更多元化、传播范围更广泛等优势。新媒体用户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随时随地进行传播,受众也可以在最快时间内接收信息并进行二次传播,进而形成强大的传播效应[2]。通过新媒体可以在第一时间将雷州石雕文化和技艺以图片、视频、语音、文字等各种形式传播至世界各地,使受众全方位地了解雷州石雕工艺的最新信息。

2.3  拓展交互空间

新媒体的交互性是它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显著特征。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主对从、上对下、强对弱、社会精英对普罗大众的传播,是线性、单向、不可选择和不可逆的。受众只能被动接受地接受信息,很少能做出信息反馈,这种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不具流动性[3]。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和多向的,每个受众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接收信息,并在互动中获得反馈,它重新建构了一系列新的文化情境。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交互性,新媒体的交互性无论是对于传播者还是接受者来说都是一个双向反馈的互动机制。

2.4  丰富传播内容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变革,以文本为主、图像为辅的传播形式已经落后。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三维立体图像传播、数字影像传播、网络社交媒介传播等多媒体传播方式已成为一种趋势,通过这些形式可以将许多难以记录的雷州传统石雕工艺更形象、生动、直观、全面、立体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同时,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移动终端等大众常备媒体的应用,形成了更多元化的传播格局,让更多的受众可以直观感受和了解传统石雕工艺的魅力的同时,便于进行交互式的设计和互动交流,增强了公众的体验和参与。新媒体为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丰富了传统工艺的传播内容,为传统工艺的传播与呈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  新媒体视阈下雷州传统石雕技艺传播模式的建构

传统的雷州石雕传播多是以政府文化部门牵头为主,通过展览展示传播、公共教育传播以及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对外进行单向的传播报道。新时代雷州石雕的传播与传承,需在原有传统媒体传播的基础上,融合新媒体的优势与特点,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发挥多元化传播的作用,通过移动终端传播、交互式信息传播和“新媒体+文创产品+电商”来扩大雷州石雕艺术的影响力,达到更好的传播传承效果。

3.1  通过移动终端媒体传播雷州石雕信息

移动终端媒体是指通过个人的移动终端设备和无线信息传播技术而实现的一种新的传媒方式,是无线互联网和数码移动产品的结合产物[4]。它的主要载体是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移动终端媒体已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雷州石雕作为一种非遗文化资源,与当今人们的社会生活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这也直接导致其缺乏一定的群众基础,传承雷州石雕的首要任务就是扩大它的群众影响力。移动终端媒体作为当今社会最具影响力和群众基础、传播速度最快的媒介形式,为雷州石雕工艺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想象与可能。因此,要促进雷州石雕的传播与传承,必须充分发挥移动终端媒体的作用,从传统单一的传播方式,扩展为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快手、抖音、微视等移动短视频平台的应用,以多元化形式为支持,用图片、动画、视频、文字等相结合的全媒体功能,满足年轻受众的浏览需求,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接近、了解、接受甚至主动传播雷州石雕文化,从而扩大雷州石雕的群众影响力。

3.2  利用交互式技术实现信息的反馈

雷州石雕的交互式信息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反馈式交互和体验式交互两种。反馈式交互指石雕非遗保护方借助网络,利用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体平台,将雷州石雕相关信息传递给受众群体,受众在接收信息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实现信息的顺利反馈,拓展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交互空间。同时受众也可以参与到信息的二次传播中去,信息的互动性使得受众角色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根个性改变。

体验式交互对于雷州石雕工艺的展示和传播意义重大,通过利用具有感染力的VR、AR、MR等新技术进行沉浸式体验,还原雷州石雕的图像、声音、工艺流程和工作场景,通过多感官激发观众的兴趣,使观众的体验更加直观和立体。同时观众也可以通过与虚拟展品之间的互动来体会雷州石雕的精妙之处,加强了用户的参与感。

3.3  打造“新媒体+新文创+电商”的传播模式

创新传统文化产品的开发是近年来新媒体运用于传统手工艺传播的一大亮点[5]。在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雷州石雕艺术应借助自身优势,以“创意”为核心驱动力、以文创产品为传播新载体、以新媒体为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新媒体+新文创+电商”的传播路径,挖掘更有深度的新媒体内在功能。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蒸蒸日上,迅猛发展的新媒体更为文创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雷州石雕艺术本身并不具备商业属性,而传统的文创产品常常由于文化内涵不明确,商业思路老套,无法得到目标受众的普遍认可,导致其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发展不平衡。“新媒體+新文创+电商”的强强联合方式打通了文创产品研发、制造、流通等所有环节,实现了用户价值与产品价值的最大化,降低了投资风险。

4  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运用以及媒介融合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非遗传统手工艺了解、认知的途径、方式也正在发生着变化,雷州石雕文化的传播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每一位致力于传播雷州石雕文化的人都要理性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平台、如何保护好雷州石雕文化的精神内涵、如何防止过度开发,这些都是我们将要面临的新问题,懂得取其长,避其短,才能将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刘行芳.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5):34.

[2]龙克楠,杨桂芳,滕姣,等.自媒体视域下黔东北侗族文化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9(8):59-63.

[3]解天然,范和生.变革与发展:新媒体传播方式下的受众心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65-68.

[4]钟蕾,周鹏.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的非遗数字化保护探析[J].包装工程,2015(10):1-4.

[5]吴师彦.新媒体视野下非遗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9(50):282-283.

猜你喜欢

传统手工艺传播新媒体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开发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牌化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