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戏曲艺术与动画艺术的结合探索

2020-09-06王磊

传媒论坛 2020年19期
关键词:戏曲艺术河南探索

王磊

摘 要:河南,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积淀十分丰富,其中戏曲艺术作为河南艺术文化的代表集中体现了中原文化的浑厚。河南戏曲艺术记载和反映出的中原地区劳动人民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如何寻求合适的方式去传承和发展河南优秀的文化艺术是艺术研究者不断探索的问题,动画艺术的出现将为传统艺术的发扬带来新的生命,如何挖掘河南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并有机地与动画艺术相结合将成为本研究课题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河南;戏曲艺术;动画艺术;探索

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9-0-02

一、引言

河南作为我国的文化大省,动漫产业发展势头正好,也拥有良好的市场受众基础。本文分析和探讨了河南戏曲艺术和动画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态势,以研究河南传统戏曲艺术的文化元素与动画创作结合而产生的戏曲动画为切入点,积极寻找河南传统戏曲艺术中戏曲元素融入中国动画的新形式,研究河南传统戏曲艺术传播的新型传播渠道,也为河南本土的动画创作提供新的素材。

二、河南戏曲艺术的发展现状及态势

河南,作为黄河文明的发源地,在这片文明的“沃土”上,河南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发展起来,时至今日,河南戏曲除了有反映历史事件的传统曲目《收姜维》《花木兰》《五世请缨》等,也涌现出了一批展示新时代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现代剧目《朝阳沟》《倒霉大叔的婚事》《老子·儿子·弦子》等,不论是传统剧目还是现代剧目,河南戏曲都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河南拥有全国最多的人口,良好的群众基础为河南戏曲的广泛传播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从城市到乡村,戏曲成为广大中原百姓在茶余饭后进行娱乐消遣的重要艺术形式,河南戏曲之所以广为流传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地方戏曲也契合了中原地区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传统观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河南戏曲既有代表中原地区老百姓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传统文化习惯传承的传统剧目《卷席筒》《穆桂英挂帅》《陈三两》《收姜维》等,也有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不同时期劳动人民文化生活以及精神面貌的新剧目《小二黑结婚》《朝阳沟》《倒霉大叔的婚事》《老子·儿子·弦子》等。

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得当时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的形势前,对于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艺术产生质疑,甚至抱有卑微的心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国人越来越多地受到了西方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折射在戏曲艺术上的表现就是戏曲艺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稀薄,流行音乐被广大百姓尤其是青少年所喜爱与接纳。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曾在高校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做过统计,其结果显示:接受并喜欢传统戏曲的大学生人数只有采访总数的4~5%。传统戏曲面临着日益无人传唱、后继无人、无人问津、社会反应平平甚至淡漠的尴尬现状。在河南农村,这片曾经拥有最广泛的戏曲爱好者的沃土上,随着老一代人的日渐老去,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由于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对于戏曲藝术非但难以接受,甚至有些年轻人还会抱着拒绝和抵触的心态看待戏曲艺术,戏曲之花在这片土地上日渐凋零。

今天,拥有深厚文化资源底蕴的河南戏曲艺术正面临着传承与传播上的困境。一些技艺精湛代代相传的戏曲艺术正在逐渐消失在中原大地上,一些身怀绝技的老艺人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河南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三大剧种豫剧、曲剧和越调在艺术形式多元化的今天已经是勉力支撑,而一些稀有剧种如二夹弦、四平调、新县地灯戏、南阳宛梆的传承与传播已经面临失传危机,如何让河南传统戏曲艺术重新焕发光彩,拯救稀有剧种于危难之际已经成为当前我们迫在眉睫,急待解决的问题。据统计,目前有29个稀有剧种被河南省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14个为国家级项目,15个为省级项目。这些戏曲剧种,不论是曾经作为河南文化名片的三大剧种,还是那些没落、正在走向衰亡的稀有剧种,它们都承载着中原地区的文化基因,正是它们的存在才能显示出河南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文化潜力和人文价值,河南戏曲艺术和其他的艺术文化形式一起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生态系统。河南戏曲艺术在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建设中对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起着不可估量,同时也是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河南动画艺术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静态的造型在动画艺术家的手中经由特定的艺术手段处理后被赋予了“生命”,静态的画面变得活动起来,静止的角色造型有了动作与情感,这便是动画的魅力所在。动画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无数的动画艺术家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断探索动画表现的新形式,所以我们看到了由泥偶采用逐格摆拍的形式制作的实验动画、剪纸动画、水墨动画等。传统的二维动画采用的是单线平涂的方法,我们所熟知的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多是以此种方法制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动画公司采用三维技术手段进行动画的制作,不论是二维还是三维,动画的制作都要遵循其特定的运动原理。

在中国,动画从最初诞生之日起就和中国本土的传统艺术形式如剪纸艺术、戏曲艺术、水墨艺术紧密结合,不断汲取了大量的本土艺术精华,所以中国动画最初被大众称为美术片。河南省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所以自然而然成为动漫产业受众最多的省份之一。尽管在省委和省政府及相关厅局的重视和支持下,先后组建了河南动漫协会和河南省动漫基地,省会郑州也成立郑州市动漫协会和郑州市动漫基地,依托于政府的支持和利好的政策,河南省动漫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杭州、深圳、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相比,河南动漫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动力不足、步履缓慢的问题。由于河南较强的人口优势以及河南动漫专业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一些外地的动画公司也看到了河南在动画产业上的巨大的受众市场及人才市场,纷纷选择落户郑州,这使得河南动画产业的产量虽日益提高,但缺乏有代表性的精品。

此外,河南动画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其他的问题:

首先,河南本土动画作品由于制作能力不足,缺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日益受到国内外具有实力的动画公司作品的冲击,省内市场不断受到挤压与挑战。在国外中国动画片在本土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其次,河南本土动画作品的剧本和题材来源相对有限,缺乏创意。无论是在人物的塑造上,还是剧本的创作上,都缺少创新性。

最后,对于观众的定位相对狭隘,普遍针对低幼和少儿市场,忽略了青少年和成年人群体,可以说这是十分不合理的,会制约和束缚河南动画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动画市场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河南动画产业需找准定位与创新点,做出自己的特色,打造河南的文化名片。

四、河南戏曲动画产生的可能性及其必然性

(一)动画与戏曲艺术的联系

1926年,动画片《大闹画室》的问世标志着最早国产动画片的出现[3],中国动画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动画领域的前辈们受当时文化领域整体思潮的影响,不断的探索属于我们民族特色的动画艺术形式,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得到启发,所以我们在早期的中国动画作品中看到了浓郁的中国特色,产生了剪纸动画、水墨动画形式,形成一套属于本民族的、独特的完整创作体系和美学体系,这些优秀的动画作品不仅符合我们老百姓的审美习惯,也给世界动画艺术带来了更丰富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动画产生的同一历史时期,中国戏曲艺术进入了由盛转衰的阶段,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加快了戏曲艺术的改良步伐[4],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戏曲艺术和动画艺术产生了结合和碰撞,动画吸收了戏曲的舞美、音乐等艺术元素,戏曲借由动画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从而拓宽了传播途径,从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戏曲动画。其中创作于1964年的《大闹天宫》尤为出色,片中采用了十分丰富的戏曲元素,例如片中的音乐采用了京剧配乐,角色的造型上,动画家们采用了京剧艺术中的脸谱造型元素,角色的服装创作上也大量借鉴和采用了京剧中的服饰与道具元素,而在角色的动作设计上则更是运用了京剧中的动作表演[5]。动画片《大闹天宫》的成功使我们看到了动画与戏曲结合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从而也使动画和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

近年来,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呈现衰落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河南戏曲艺术的发展也遭遇困境,三大剧种勉力维持,观众日渐稀少,而一些地方稀有剧种更是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面临着生存危机,如果不予以必要的抢救保护,就有可能从危机走向灭绝。

在此形式之下,亟待一种新的传播媒介能够对河南戏曲艺术加以创新传播,而动画是一种新型的艺术传播形式,有着庞大的受众市场,河南省也是动漫产业受众最多的省份之一,以河南传统戏曲艺术的文化元素与动画创作结合而产生的戏曲动画为切入点,立足中国动画的本体构建,以动画形式民族化为归宿,积极寻找河南传统戏曲艺术中戏曲元素融入动画的新形式,研究河南传统戏曲艺术传播的新型传播渠道,既解决了河南戏曲艺术发展的困难,也为河南本土的动画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探索了新的路径,為河南本土动画发展提供了动力。

(二)河南戏曲动画产生的必然性

戏曲中的艺术元素加以提炼融合进动画艺术创作中,两者互补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可视性的动画艺术形式——戏曲动画[6]。

河南戏曲艺术与动画艺术的结合无论是在艺术价值上还是在市场传播上都有较强的塑造性。一方面,动画的创作过程中可以从戏曲艺术的剧本、角色造型、动作设计、服装道具、音乐、舞台场景等方面汲取创作灵感,这样就使动画中融入了戏曲的元素在其中,与此同时也就使这类动画具有了戏曲的某些艺术特性在其中。当然,动画本身属于电影的一种类型,如果完全按照戏曲艺术的表演形式进行创作,必然会使动画丧失自身的艺术特点,甚至会失去对广大青少年受众的吸引力。所以在进行戏曲动画的创作时,除了要从以上所介绍的方面汲取戏曲艺术的精华,还需要保留动画本身的影视性,在创作戏曲动画时在转场、叙事结构、镜头的切换和调配上要体现出现代视听语言的特点。

当前,努力探索艺术创作的新渠道,提高艺术创作形式的创新性是所有艺术创作形式的发展趋势,于河南的文化艺术而言,戏曲动画这种艺术创作形式,既可以借由动画广阔的传播途径为河南戏曲艺术拓宽受众面,摆脱观众日益减少的困境,为河南戏曲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提供有利条件;又可以从河南戏曲艺术元素中提取剧本、角色造型、动作设计、服装道具、音乐、舞台场景等方面的艺术精华注入河南动画的艺术创作之中,为河南动画艺术创作提供新的形式,使河南动画艺术创作的题材变得更广泛、创作形式更丰富,同时也借由动画这种新兴的、为大众所广泛接受的影视传播媒体推广和宣传了河南的文化,打造出河南文化推广的“新名片”。

五、结语

把河南传统戏曲艺术与动画创作进行互相融合,符合当前戏曲艺术与动画艺术的发展,使两者都能摆脱各自的发展瓶颈,能够使得河南的戏曲艺术和动画艺术在全国文化创作领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除此之外,河南戏曲艺术和动画艺术的相互融合还可以拓宽两者的受众群体,使广大青少年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艺术,对于民族动画的创作与促进,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梦瑶.中国戏剧史[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

[2]朱剑.中国动画艺术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3]薛锋,赵可恒,郁芳编著.动画发展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4]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中华书局,2011年第二版.

[5]刘琦.京剧行头[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6]汤晓颖,吴羚翎.动画创作思维与表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戏曲艺术河南探索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浅析琼剧艺术的发展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戏曲艺术生存之我见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舞台灯光在戏曲艺术中的意义
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黑土评剧迎来希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