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2020-09-06王红强邓启湘张晓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

王红强 邓启湘 张晓文

内容摘要:科研创新能力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针对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从课程设置改革、导师团队建设和加强科研实践三个方面探索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以期为我国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研究生 创新能力 工科院校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动力,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归根结底主要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因此,大力培养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不仅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2003年教育部就着手实施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明确提出要把研究生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上来。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支撑,更关系着强国兴邦。尤其是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对于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一个学校科研能力的体现也直接关系到国际科技实力的竞争。

近年来,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一直是研究生教育的热点问题。科研创新能力就是指运用已有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相关资料文献,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创造性科学研究活动的能力,其核心在于突破前人未发现的有价值的知识或提出对特定概念或科学问题的独到见解。具体形式表现为提出新的科学问题,产生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技术、方法和产品的能力,其本质在于创新思维。

目前,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培养环节、导师队伍、课程与教材、实践平台、学位论文等要素组成的校内保障体系和由政府、市场、社会评价机构等要素组成的校外保障体系两个部分组成。为此,有必要从课堂学习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科研实践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导师团队建设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探索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一.通过课堂学习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

工科研究生不仅要具备较为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更要具备创新思维、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全面的综合素养,这就对其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目前单一的学科知识体系已经很难揭示物质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必须借助于多学科知识的参与和聚焦才能够透视隐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事实上,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研究生课程设置陈旧、单一,缺乏学科交叉,缺乏能反映学术前沿及社会迫切需求的综合性课程,最终导致研究生科研视野不开阔、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此外,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培养提高的。因此,课程设置应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在开设课程时,要增开选修课程,要紧扣社会经济发展,突出课程设置的时代性和前沿性。选修环节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扩大形式,例如参加论坛、撰写前沿报告等方式。

二.通过科研实践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来源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持,也需要实践的锻炼,因此,让研究生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和实践加以联系,强化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识,为创新奠定基础。通过科研实践能够培养研究生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社交合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科研项目都是由若干技术人员共同创造和完成的,在研期间需要科研人员、项目的各个部分之间严密协作。

尤其是工科院校更应该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通过研究生实践基地平台建设,让研究生更多地接触到生产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原有技术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工程中的盲点,通过思考、学习、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技术手段解决问题。此外,让企业专家参与工科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使研究生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增长了新知识。在合作培养过程中,工科研究生参加企业的技术攻关、科学研究等工作,将生产、科研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除了在科研项目和到企业实践锻炼以外,还可以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前沿知识讲座,让学生领略百家之长。

三.通过导师团队建设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对于“新工科”,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研究生教育比本科教育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因为研究生阶段正是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活跃期,创新型研究人才已成为当前实现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一对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利于研究生个性差异性的存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不适合新工科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依赖导师的引导和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还依赖于导师组建的科研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只有依靠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创新能力强的研究生。因此,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为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保驾护航”。导师团队不同年龄层次、专业背景以及学科差异性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每位导师的学术专长,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克服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的不足。以集体智慧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拓宽研究生的思路,启发研究生的思维,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此外,对于工科研究生的培养,除了校内导师团队,还需要拥有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在企业技术研发岗位工作的校外导师队伍,坚持校内校外导师沟通合作,共同培育,采用“双师制”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以保证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四.结论

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工科高等院校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与核心内容,也是衡量工科研究生教育成效的重点。本文针对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从课程设置改革、加强科研实践和导师团队建设三个方面探索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艰巨任务,需要高校、企业和政府群策群力,不断地完善、深化和提高,使中国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参考文献

1.刘丽洁.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科研究生模式的改革研究.科教导刊,2013, 36-37.

2.尹世平,吕恒林,吴元周.工科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的现状.教育教学论坛,2016,(9):176-177.

3.王静,史立秋,荣守范,李星逸,孟祥才.产学研结合全面提升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论坛,2012,(37):17-18.

4.曹付义,郭广林.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31):125-127.

5.卢毅屏.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素初探.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54-56.

6.石防震,包艳华,王庭慰.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探讨——基于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9):105-106.

7.韦良文,刘芸波,王福志.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教育教学论坛,2017,(44):90-91.

8.段修生,单甘霖,李鸣.工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初探.教育教学论坛,2016,(26):58-60.

9.吕改玲,蔡琼.大学的学科群建设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国高教研究,2007,(10):46-49.

10.石防震,包艳华.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2,(32):17-18.

11.刘丽洁.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科研究生模式的改革研究.科教导刊,2013,(4):50-51.

12.胡朝斌,陈新,郭兰中.工科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科教文汇,2013,(264):53-54.

13.杨坤,赵同彬,谭涛,邱月,房凯,尹延春.基于导师团队协作模式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梯级培养.科教文汇,2018,(427):30-32.

14.高欣.淺论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管理机制构建.教育管理,2019, 121-122.

15.董帆,傅敏,钟成华,郑旭煦,孙艳娟.提高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及对策.广州化工,2013,41(4):187-188.

16.常启兵,王霞.新工科背景下的研究生创新与协作意识教育.教育教学论坛,2019,(31):161-163.

17.王红强,李向阳.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文学教育,2018,(8):68-69.

18.唐志军,吴笑峰,席在芳,吴亮红,胡仕刚.面向实践创新能力的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山西科技,2015,30(5):91-93.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南华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