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抓好体育教研工作的思考

2020-09-06李玉荣李巍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教研员冰雪

李玉荣 李巍

教研工作是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研工作也得到国家的重视。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对教研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工作任务。因此,体育教研工作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服务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引领体育课程改革,促进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于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指导体育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于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

一、深化课程改革,聚焦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构建科学、严密、系统的课程体系是教研的重要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中明确提出应“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实现培养具有核心素养人才的重要举措。体育教研工作应该积极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2019年初,哈尔滨市教研团队根据于素梅关于一体化体育课程构建的基本理念,首先进行了冰雪课程的一体化实践研究,目的是以冰雪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解决课程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不足等诸多问题,是对各水平阶段应该掌握哪些冰雪知识和技能、各个学段都应该学到什么程度、各阶段如何衔接等问题的探索。

哈尔滨市每年都有3至4个月的冰雪资源,各个地区在这个期间都以冰雪课程为主,但是,由于长期没有统一的冰雪课程体系,导致各个地区的冰雪课程内容不统一,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是纵向上各学段各年级课程内容缺乏衔接性,横向上相同学段或年级课程相对不一致。学了12年的体育,多数学生未能掌握一项冰雪运动技能。各学段所学内容有的蜻蜓点水,有的低级重复。如,速度滑冰项目,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滑到底”,却依然不能熟练地滑冰。二是一线体育教师不知道该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三是未能建立起相对统一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监测标准,也不能真正实施冰雪运动技能的质量监测工作。如,哈尔滨市每年体育中考中,由于全市没有统一冬季项目的课程体系,因此,中考冰雪项目就不能达到全市统一的考试标准,而是由各个区县自定测试项目,最后的测试成绩也缺乏说服力。

目前,哈尔滨市正在进行中小学冰雪“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建设,逐步破解困扰冰雪教学难题,并确立每个学段所学内容的评价体系,开展相对统一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监测,这样有助于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二、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创新体育教研模式,提升体育教研能力

以往教研强调“管理”,是以政策为核心,以体育教研员为核心的教研思维,现在强调的是“服务”,教研思维有了质的转变。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服务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创新教研方式,只有从思想上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教研工作才能达到效果,这是新时代教研观念的深刻变革。想做到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必须做到“以教师的发展为中心”,要让体育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体育教研员要为体育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让每一名体育教师真正地成为舞台主角,改变过去体育教师配合体育教研员的教研方式,唤醒体育教师在舞台上的主角意识,激发体育教师的个性,促使体育教师的发展。体育教师只有自主地做事,工作才能较好地完成。基于服务思想下的体育教研员和教师的关系是共生的,是同伴中的首席。因此,在服务理念下的体育教研行为,应该是为体育教师提供展示平台,应该是让体育教师做自己想做的事,让体育教师演绎自己的教育故事,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学研究中,才会充满教研激情,才会发自内心地做好教研工作,体育教师才会有价值体验。

基于服务的思想,教研应该创新教研模式,“研、修、培”一体化教研正是基于服务思想下应运而生的。具体做法是:从整体上形成以教研室、工作室、工作坊为团队的研修平台;以研、修、培为教研的内容;以专业引领、自我发展、同伴互助为教研形式、以培养专家教师、优秀教师、教育管理者为目标的多维教研模式。近年来阿城区体育教研团队在体育教研员的带领下,总结了备课“三段七部法”、教学诊断的“六维切入法”、区域教研的“研修培一体模式”、体育教研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精准教研”和“智慧体育课堂”,充分调动了教师们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果。

三、强化研究意识,增强体育教研工作的核心能力

研究能力是教研员的核心能力,这是由教研员的社会角色决定的,教研员必须能研、乐修、善培。“研”是体育教研员必须有意识地去研究体育教育新思想、改革方向、教学问题。体育教研员如果没有对体育教育进行思考,他的教研行为永远是浅薄的,研究必须为体育教育教学引领。“修”是内驱力的激发,是自我提高和完善的环节,体育教研员的“修”要提高理论水平,要强化专业技能,要深谙教育实践,没有理论修为的教学实践是形式,没有教学实践的理论是纸上谈兵,没有专业能力的理论和实践是空中楼阁。“培”是指专业的引领,也包括在培训别人的同时,实现自我再提高。

体育教研员不是一线体育教师,不是具体体育教育教学的实践者,也不是专业的教育科研人员。体育教研员介于研究者和实践者二者之间,是体育教育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纽带和桥梁,是将体育教育理论转化为体育教学行为的研究者,体育教研员的工作是将抽象的教育理论和理念转变为可执行的教育行为,还要将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炼为课题,对课题进行科学的研究,以便于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多年来哈尔滨市的教研工作始终是以科研为引领,先后立項了“哈尔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提高中小学身体素质对策的研究”“黑龙江省中小学校开展冬季体育冰雪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哈尔滨市中小学一体化体育冰雪课程研究”等课题,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将体育教育的问题及时解决,并通过研究形成了科研报告,为地方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如,2019年,哈尔滨市冰雪工作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对全市的冬季上冰雪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研究,最后为全市破解冰雪课程实施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获得了积极的效果。同时,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体育工作,也影响着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现在,哈尔滨市区区有课题,教师人人有微课题,研究氛围蔚然成风。通过课题的研究提升了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能力,积淀了教师学科素养,让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认识更加深刻,从而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此外,哈尔滨市教研团队还根据区县教研情况,开展了区域教研活动,区区联合、区县联合、县县联合,多次组织阿城区、道里区、松北区体育教师联合的主题特色教研活动。如,“展教师风采,促教学质量提高”“逐梦冰雪,燃情冬奥”等主题系列展示活动,以及每年的“烛光杯”等教学专题展示,由区县体育教研员主持研讨活动,通过教学展示研讨,提高了体育教研员组织教研活动的能力,加强了区域相互交流,促进了共同成长与发展。

四、深谙教育规律,引领特色教研

指导教学是教研工作的根本任务,更是常态工作,及时将教育改革的思想和理念传播给每位一线体育教师,让教育的新思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落地生根,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具有体育素养的社会人才,需要体育教研员和一线体育教师不断地学习,尤其是体育教研员更应该及时了解体育教育改革的新动向,站在全国体育教育改革的前沿。随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与实施,新的理念被推出,要求体育教研员能够及时地落实到基层学校。这些理念的落实不是原封不动传递给一线体育教师,而是要将这些深层次的理论变成具体体育教育教学案例,一线体育教师才能掌握和接受,体育教研员要能将这些理念变成鲜活的教学案例,使一线体育教师能够看得到、学得会、能掌握,转化为体育教师可执行的教学行为。

此外,指导学校校本教研也是体育教研员的一项重要教研工作。目前,校本研修是各学校重要的教研活动内容,虽然学校具有实践的优势,但在理论层面做得还不到位,校本研修缺乏专业引领,始终处于低层次运行,难以达到提升效果,需要教研部门的专业指导。哈尔滨市体育教研室从3个维度对学校体育教研活动进行指导,将研修分为3个模块:自助模块、互助模块、专助模块。其中自助模块分为教学设计、课例、教学案例、微型课题、学习之旅;互助模块有求助主题、参与研修活动、共同成长、智慧碰撞、他山之石;专助模块包括教研员引领、同行专家引领、高层培训、参观访学等。目前已经形成手册,将教研指导工作常态化,伴随着教师研修过程,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五、培育优秀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研工作的首位任务。只有队伍团结、合作、务实、敬业、钻研,才能在体育教育的道路上有长足的发展,因此将队伍中有追求的体育教师组织起来,让这些人成为教研工作的先行者,将正能量传递给团队中的所有人。有了先进的团队,还需要团队的内涵发展,用文化指引队伍前行。教师成长为名师的必由之路,就是脚踏实地,以教研为平台,不断地自我修正、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汲取体育教育精髓。

打造优秀教研团队,以典型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是哈尔滨市教研的突破点。通过市、区、县体育名师工作室,积极开展区域培训、引领活动。2019年6月在道里区通达小学组织召开了哈尔滨市“名师引路求精,聚焦素养求实”杜娟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展示活动。从体育校本课程小纸剑的校园推广,到阳光体育活动无器械障碍赛的巧妙设计,到风雨课程的实际应用,再到室内交流研讨,“杜娟名师工作室”成员结合课堂教学监测情况进行了现场测评、数据分析,通过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体现了道里区体育教研团队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精心谋划、扎实有效。通过利用现代化手段对课堂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监测与分析,更容易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于素梅也被杜娟老师勤勤恳恳、努力钻研的精神所感动,并评价:“杜娟名师工作室”不仅是哈尔滨市道里区的卓越名师工作室,也是“大中小一体化”工作组不可缺少的力量,同时也为小学体育教学长远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一位名师就是一所名校,通过培养名师,带动体育名校,教研工作培养的不仅是名师,还培育一种思想。在数年的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哈尔滨市教研团队的文化追求定位为“做生命健康的教育”“做严、实、精的教学”。在实践的操作中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短期行为与长期规划相结合,向内发掘教师自身的潜力,向外拓展教师教育视野。学科工作室是教研工作倾心打造的品牌,在整体设置上,以工作室作为体育学科的引领,以工作坊作为体育教師自我发展的平台,从而达成了体育教研的全面覆盖,构建了工作坊、工作室、教研组三位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教研模式。经过多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工作室成长为教研工作的骨干力量。如,阿城区教研员带领的“王列廷名师工作室”、道里区教研员带领的“杜娟名师工作室”、南岗区教研员带领的“宋艳丽名师工作室”等,也正是通过工作室的教研正能量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从原来职业倦怠中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主动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从而改变了学校体育教学的状况。在这些体育教师的努力下,出现了许多具有“一校一品”的典型学校。目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工作室已成为打造体育教师成长的高效平台,引导体育教师自我发展,整个队伍的发展模式根据体育教师自身的特点量身定制,有目的地培养,教研工作不仅培养了学科优秀教学人才,还培养了体育教育管理优秀人才。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印发,指出,“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理顺教研管理体制,完善国家、省、市、县、校教研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应独立设置教研机构”“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联系点制度”,为教研员积极有效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增添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面对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需要与挑战,每名体育教研员的素养与理念须提升,教研员不仅是学科的指导者、研究者,更是学科教研的引领者、创新者、实施者。因此,体育教研员必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从学校基础教研工作做起,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落实现行课程标准,积极推进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教研员冰雪
It’s Snow Time!
画作选登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有失尊严
3名黑龙江越狱逃犯1人被抓
冰雪幽默来袭
我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