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校编辑的历史发展进程

2020-09-06翟彬偲

传媒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历史变迁

翟彬偲

摘 要:高校学报记载了诸多高校的优秀学术成果,在其背后做出巨大贡献的高校编辑正是学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高校历史成果不断积累的前提之下,高校学报编辑也跟随着历史的脚步处在不断地发展之中,高校编辑的形式、主要职责、工作性质和隶属机构也随着我国高校的历史发展与时俱进。高校编辑向着光明之处前进,也意味着高校学报将有长期稳定的发展。高校应加强对于学报编辑的重视,明确高校编辑的职责和使命,以促使其创造出成果显著的一流学报,从而推动高校发展成为铭记历史、志向高远的人才之所。

关键词:高校编辑;历史变迁;职责变更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0-00-02

高校将学报作为彰显学术成果、获取前沿知识、掌握专业技术的最佳来源地,学报编辑的角色在高校学术发展中的作用则显得更加重要。高校编辑的改革变迁见证了一个高校从籍籍无名到尽人皆知的历史过程。高校在重视学术发展的基础上,应坚持明确高校编辑的角色定位,促使其找准自身的工作属性,从而将学报建设成为超一流的学术阵地,同时,作为展示学校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窗口,为学校搭建学术平台。

一、高校编辑的主要发展历程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变化,高校编辑的工作职位与性质均处在不断变迁中。高校编辑的发展历程中主要历经四个关键化时期:萌芽时期;“专” “博”兼备期;专业化时期;矛盾化时期。高校编辑的身份变化见证了我国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亦可在高校编辑的发展历程中找寻到提升教育水平的方法。

(一)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处于20世纪中期,即高校编辑发展分布不均衡、数量较少的初期阶段。萌芽时期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高校学报的发展遭受严重阻碍[1]。随后,高校学报正式恢复发刊秩序,教育部也正式发布了关于高校学报制度的改革建议来重新推动高校学报的正常运行。高校教育虽逐渐向正轨发展,但是在对学报的重视程度上仍有忽视。高校在这一时期的发展重点在于恢复教学秩序,致力于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并没有着重于学术研究成果,以至于这时期的学报建设并不突出,可传播的优秀学术成果十分稀少。对于高校学报编辑这一行业,大部分高校秉承的态度是认为其可有可无,对于高校教育改革的作用不大。

在萌芽时期的高校编辑人员队伍,大多并不是专业的编辑人员,主要是由高校内部人员推荐的临时员工组成。高校学报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作用是为高校建设书写文章、编辑发布论文等。这一时期的高校编辑人才并没有在学报建设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仅是在做一些基础性的文档处理工作。

(二)“专”“博”兼备期

“专” “博”兼备,即为专业化和博学化兼备时期,大致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这一阶段。此阶段,高校教育开始走向新起点,中央也实行了全面的教育改革。高校学报的阵营不断发展壮大,日益增多的学术成果需要依靠高校学报来传播和分享。这一时期高校编辑的身份定位,相比之前有了更严格的标准。高校编辑由于参与到学报编辑的成果发布中,需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编辑能力,吸收不同学科行业的专业知识[2]。

高校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地创造出专业化的学术成果。此时的高校编辑已依据高校教育方针的变化而优化自身的工作职能,转化成为“专” “博”兼备的专业编辑人员。如作为一名医学院的编辑,不仅应掌握医学界的药理知识,还应掌握适应编辑岗位需求的排版印刷技能。此时,高校学报的地位逐渐凸显,但还未占据学术阵地的主导地位。高校对学报编辑的要求逐渐增多,既要保持自身拥有广泛的知识基础,又要建立起集印刷、编辑一体的综合技能。

(三)专业化时期

高校编辑的专业化阶段主要处于20世紀末期。受到“教育产业化”政策的影响,高校学报的目标在于如何持续发展好学报阵地。此阶段的高校教育发展重在追求数量、规模和水平。同时,随着高校的教育地位不断上升,高校学报基本已确定传播学术知识的专业化地位,高校编辑集中在创造和传播学术知识方面发挥专业才能。处在专业化时期的编辑人员,大多是由高校的教师等高学历人才组成。高校对于学报编辑的要求既要有专业知识积累,又要有学术成就支撑。此阶段编辑员工的任职时间趋向稳定,地位较之前有了明显上升,职责主要是创造学术知识。高校编辑团队逐渐稳定化,并以其较高的专业技能来带动高校学报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四)矛盾化时期

矛盾化时期即处在2000年至今的这一转型时期。在现代化的教育改革观念影响下,高校学报的地位逐渐稳固,而对于高校编辑这一职业又出现许多不同以往的声音。编辑是否应该继续保持学术化转变,或是将学术与编辑概念重新分离,这是新时代以来编辑身份认定的主要矛盾。

外界对于高校编辑的主要身份职能存在着较多的争议,可将争议的意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意见认为,编辑既应保持编辑知识,又应拥有学术身份,编辑是集“编辑”和“学者”为一体的融合身份。但是,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编辑应与学者有着较明确的区别,编辑仅需做好印刷排版的事务即可,无需再考虑相关学术成果,因为这些学术成果均是由高校专业化的学者来进行研究和创造的。同时,高校对于编辑的实践能力也存在一定的顾虑,部分编辑只在专业知识上下功夫,却忽略了对于现实操作中实践技能的培养;部分编辑人员在实践能力方面有较大改善,但是对于知识基础却不够重视。在这一矛盾化时期,高校编辑更应稳住心态,坚持本心,脚踏实地为高校学报做贡献,以此来促进高校学报的成果进步。

二、现代教育环境下高校编辑的认定标准

(一)以创造知识和分享知识为主要职能

高校要保持长期健康的发展,需要创造出辉煌的学术成果。但是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学术知识相对较难理解,这就需要高校编辑利用自身的专业编辑技能,将其转化为浅显移动的知识来扩大学术知识的传播范围。同时,高校编辑多为高学历的人员,他们不仅要编辑知识,很多情况下更要主动地创造知识。因为高校编辑自身拥有较广的知识面,更多的是创造出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成果[3]。

作为一名高校编辑,要拥有前沿思维,确保在第一时间获悉相关行业的学术动态变化,同时自身应取得专业编辑资格证书,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懂得基本的书刊设计装帧方法,掌握有关书籍印刷的规律和市场行情。身为高校编辑,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是重中之重,需要练习相应的审读写作能力,判断出关于学术稿中的不合理之处。高校编辑只有将创造和分享知识作为主要的工作职能,才能认清自身的工作性质,从而发挥出高校学报的作用,加强高校对于学术成果和教育改革的重视程度。

(二)发展知识经济和挖掘人才为必要准则

高校作为研究和创造学术成果,提高教育水平和地位的主要阵地,必然离不开学报编辑为其分享知识。高校学报主要发布学术文章,常涉及到许多跨学科的知识。如在介绍生物学科知识的论文成果中,可能会出现涉及到医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高校编辑在长期编辑、校对这类学术成果时,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编辑队伍中隐藏着许多专业技能和多学科知识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高校编辑不仅要准确、及时传播知识成果,更应在这一过程中为高校发展发掘更多多元化人才。高校编辑在新教育环境之下,应该不断优化自身,吸收各學科之长,在传播学术成果中考虑其对社会效益的影响,以此来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同时,在进行知识分享时也应考虑学校的发展效益,化知识为经济,将其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使得高校获得较多的应用研究资金支持,在学术界获得更加稳固的地位[4]。

三、结束语

高校编辑随着历史的变迁,其工作职责和角色性质也在不断变化之中。高校编辑应不忘初心,谨记为高校学报传播知识的使命,准确记录各高校的优秀学术成果,同时在学术成果传播中,为高校发展发掘更多优秀研究人才,为高校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适应历史发展各阶段对学报编辑的要求,做大做强学校学术平台,真正助力于高校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亢原彬.高校编辑的历史发展进程[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 19-20.

[2]邵治亮.论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的创新意识和历史责任[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74-75+78.

[3]孟建国.高校编辑科学研究刍议[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3):71-73.

[4]阮月华.论跨世纪高校学报编辑的历史责任[J].广西高教研究, 1997(03):109-111.

猜你喜欢

历史变迁
大凌河及小凌河历史变迁分析
近年我国有关经济结构政策的历史变迁分析
汉语拼音声母zh与日语吴汉音对照
汉绣的现代激活方式
论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集体责任感及其教育方法的历史变迁
中国乡村共同体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走向
近代以来中国武术从“草根文化”到“符号文化”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