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智媒时代主持人的“底气”

2020-09-06罗娟

传媒论坛 2020年19期
关键词:底气人性化

罗娟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运用,传媒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体智能化发展催生出越来越多的“AI合成主播”,给播音主持领域造成不小的冲击,主持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人工智能主持人虽然可以替代部分主持人工作,但还不能动摇主持人的主体性地位。主持人与机器人合作,相互补位、共同进化是未来的趋势。主持人需要发挥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情感、思想等优势,在主持传播中突出表现人性化色彩,才会有与人工智能主持人抗衡并驾驭好它的“底气”。

关键词:智媒体;AI合成主播;人性化;底气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9-00-02

一、引言

从手机的人脸识别解锁、搜索引擎上的语音搜索,再到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家庭扫地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层出不穷的智能产品在预示着我们正在逐渐走进人工智能时代。然而,在享受着人工智能产品带给我们生活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人工智能的挑战。2016年3月,机器人Alpha Go与韩国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从而引发了人们关于智能机器人是否会战胜人类智慧的讨论,让人们对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产生担忧。如今,智能机器人已经在各个行业中担任相关角色,传媒行业出现了写作机器人、突发识别机器人、虚拟主持人、AI合成主播等。机器人来了,在传媒生产流程中处于重要位置的主持人将面临怎样的未来?

二、智媒时代已经来临

纵观传媒业的发展史,每一次重大的技术突破都能推动传媒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重构传媒产业的生态。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以及5G等技术的发展普及,媒体的生产与传播架构正酝酿着一场百年未遇的剧变,智能化发展成为媒体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方向。“媒体在呈现出走向深度融合的同时,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越来越多地介入媒体运行、内容生产和新媒体传播过程,媒体的演变趋势呈现为从融媒体走向智媒体的鲜明特征。”[1]所谓智媒体,就是基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生态系统,让信息传播跟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传播的蝶变。

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进入“智媒时代”。“各大媒体的报道方式进一步改造升级,创新应用最尖端技术。5G、VR、AR、AI、H5、VLOG等表现出‘个性化生产、可视化呈现和互动化传播的特点,为用户提供全媒体渠道体验‘表演‘在场‘陪伴式的两会盛况。”[2]新华社“新小浩” “新小萌”、光明日报“小明”等AI合成主持人全面发力,为媒体平台实时传输现场数据,同时也代替主持人录制节目。

2020年初开始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宣传是智媒体集结抗“疫”的一次大检阅。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智媒体让信息传播方式从传统媒体全面转向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人工智能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助力媒体及时、客观、理性地看待舆论走势,把握好报道的时、度、效。新华智云、新浪新闻、封面新闻等媒体的疫情报道机器人、新闻机器人、直播拆条机器人、人工智能虚拟主播等在新闻信息采集、内容生产、舆情分析、内容分发、鉴谣辟谣以及新闻播报等多方面各显神通,为用户提供更权威的信源、更便捷的获取渠道和更细化的内容分类,有效开展舆论引导。

三、人工智能给播音主持领域带来的冲击

2018年11月7日,新华社与搜狗公司合作开发的全球第一个全仿真智能虚拟主持人“AI合成主播”亮相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辟了新闻播报领域音视频AI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从此,“AI合成主播”不断迭代升级,在节目中与实体主持人分庭抗礼。

2019年的中央广播电视台网络春晚中,AI主播与央视真人主播同台秀技,撒贝宁、朱迅、高博、龙洋等主持人的“AI 孪生主播” “小小撒” “朱小迅” “高小博” “龙小洋”逐一亮相,与真人主播进行了“角色裂变式”的科技感互动,让真人主播“感觉像在照镜子”。

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又推出了全球首个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参与两会的新闻资讯播报。“新小微”以记者赵琬微为原型,具备转身、走动等复杂肢体动作的能力,形象十分逼近真人,表情丰富,可根据不同新闻场景变换表情与着装。形形色色的“AI合成主播”让实体主持人感到了被取代的危险,连撒贝宁都感慨:“正在直面自己的未来职业危机。”

(一)人工智能主持人的优势

人工智能主持人是通过提取真人主持人播报视频中的声音、唇形、表情动作等特征,运用语音、唇形、表情合成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联合建模训练而成。相对于真人主持人,人工智能主持人可以随时在岗并且一直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实时播报最新的消息,提高新闻播出的时效性。还可以批量复制无数风格各异的人类形象,并能够跨区域跨时间分身,最大化降低制作及人工成本。在全球化的传播背景下,人工智能主持人还可以用世界多国语言进行主持播报,承担起“连接中国、沟通世界”的使命,增强对外传播力。

(二)人工智能主持人的不足

现阶段的人工智能还是弱人工智能,人际化角色发展并不成熟,还处于模仿和学习人類播报方式的阶段,无法完成对于稿件内容的深层次分析和解读,也无法像真人主持人一样根据稿件内容进行情感的体会和表情的控制,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艺术创作境界。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出的以白岩松为原型的人工智能记者助理“小白”为例,面对在《两会1+1》节目中“笑脸相迎”的白岩松,“小白”的表情显得僵硬呆板。白岩松评价这位“徒弟”时说:“它的声音唯真度可以,就是缺乏情感”。

人工智能主持人是通过技术手段“建模”来模仿真人主持的。然而再精细的编程也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现场情况,如遇突发状况,“AI合成主播”只能在现场“墨守成规”,不能像真人主持人一样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所以人工智能主持人在交流互动、采访提问等方面还无法应付自如。

(三)部分替代主持人的工作

人工智能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是人类远不能及的,所以,对于交通路况及时反馈、天气预报实时监测、股票行情预测等以大数据分析为支撑的资讯服务类节目,人工智能主持人能够发挥它的核心优势,高效准确地传递信息。人工智能主持人还能克服很多人类无法达到的物理及生理极限,能够进入危险性的特殊场景中主持,比如进入极寒或酷热地带、沙漠无人区腹地、灾难现场等,毋需过多考虑安全问题,还能呈现出“临场式”新闻,带给用户生动的体验。

人工智能还可以实现新闻工业化生产,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以“微软小冰”为例,这款由微软亚洲研究院推出的虚拟主持人,从2014年5月推出,到2019年8月已经有七次版本的更新,先后参加了上海广播电视台《小冰摇摇吧》、东方卫视《看东方》、湖南卫视《我是未来》以及北京电台《一路领先》等众多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持,被称为“永不退休的主持人”。央广主持人王冠说:“如果人类主持人依然将自己的工作重心侧重于将文字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岗位空间将会被极大压缩。”[3]

四、主持人怎样才有竞争的“底气”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在谈到未来机器人与人的关系时说:“尽管机器将在未来的传媒业不断渗透,人机互动也将日益进入深层,但在人机互动中,主导者还是人。”[4]主持人虽然受到人工智能主持人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但主体性地位并没有被撼动。今天的主持人该如何面对?白岩松在2019年11月的第三届中国主持传播论坛的发言中指出,主持是技术,人是内容,主持人需要围绕核心力量迎接迭代的技术升级。[5]白岩松所说的“核心力量”就是人工智能主持人所不具备的“人”的优势,也就是人的情感、思维、应变的优势。主持人竞争的“底气”就植根于主持传播中强化的态度、情怀、思辨力等方面的人性化色彩和个性魅力中。

(一)态度鲜明——树“正气”

与人工智能主持人不同,主持人的表达源于对社会时代的思考,蕴含着立场、态度与价值坐标。作为节目“把关人”的角色,主持人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面对新形势,主持人需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把‘党的喉舌功能真正体现在工作实践中,体现在与受众交流的言谈话语中。”[6]

2019年5月3日,央视《新闻联播》因主持人康辉播出的一篇国际锐评《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而“引爆”舆论。锐评中提道:“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康辉铿锵有力的语言鲜明地传达出中国敢于亮剑的态度,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大国气势。节目播出后,央视新闻官方微博此条内容阅读量超24亿,网友纷纷点赞这篇评论“言之有理” “威武” “霸气” “是真正的大国风范”。“国际锐评”一跃成为新晋“网红”。

(二)人文情怀——聚“人气”

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说:“机器人会替代我的体温,但不会替代我说话的温度。”她所说的“温度”指的就是节目中体现出来的人文情怀。主持人的人文情怀是指“主持人超越‘微笑亲和的浅层表达,由表及里,更加关注人的内心感受,以真诚、善意作为对人对事的出发点,关爱、体察受众,并在叩问人心的过程中,传播善良、正义、理解等人间美好品质。”[7]主持人是媒体与受众情感连接的纽带,只有真诚面对受众,以平等、尊重为原则进行交流,才能赢得受众的信赖。董卿在《朗读者》节目中,请来了90多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许老,她3次跪着采访,始终与老人保持平视。在主持《中国诗词大会》中,面对发挥失常的选手,她总是想办法化解选手们的尴尬,鼓励、支持他们。这种尊重观众、体察他们内心需求、用亲切朴实的语言与他们产生内心深处共鸣的人文情怀,提升了董卿的人格魅力,使她一直保持着超高的人气。

(三)增强“脑力”——炼“才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强调要增强“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脑力”是“四力”核心,主持人的“脑力”,包括高超的思辨能力、敏锐的判断力及灵活的应变能力等。这也正是人工智能主持人难以达到的。备受关注的《2019主持人大赛》为主持人践行“四力”做了一次实战演练,也让观众领略到新生代主持人的“脑力”激荡,被网友称为“神仙打架”。大赛通过3分钟自我展示、90秒即兴评述、新闻类辩论、文艺类突发应急设计等比赛环节考察主持人对素材的判断辨析、应急救场、观点提炼和态度表达、新闻评论等能力。新闻赛道的冠军邹韵以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性思维展现了一个记者型主持人强劲的实力,文艺赛道的冠军蔡紫敏锐捕捉材料重点、靠智慧处理突发状况惊艳全场。参赛主持人在比赛中显现出超凡的才气,给观众以醍醐灌顶的感觉[8]。

五、结语

董卿在主持人大赛中说道:“在未来漫长的一个职业生涯中,我们每天都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为谁说话?我在说些什么?我怎么去说话?主持人一定不是一群只会说话的人,我们是有服务对象的,我们是有社会使命的,我们的目的是如何真正地能够成为为这个新时代立德、立功、立言的一个好的发声的人。”在人机融合的智媒时代,人与机器共同进化,作为媒介与时代风尚的引领者,主持人只有拿出自我变革的勇气,坚持更多元化的学习进化,夯实“底气”,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的发声的人”,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陆小华.智媒体离我们有多远[J].学习时报,2019年1月4日第3版.

[2]彭聪.智媒时代下的新聞创新与媒体融合—2019年两会新媒体报道观察[J].今传媒,2019(8).

[3]王冠.人工智能时代广播主持人岗位的转型与价值重塑[J].中国广播,2019(12).

[4]彭兰.人与机器,智媒化时代的主角之争[J].社会科学报,2017年4月2日.

[5]晏文龙.白岩松:新闻传播教育过于焦虑技术,写作基本功不能丢[J].信息时报,2019(11).

[6]茹斐然.浅议新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使命担当[J].视听纵横,2020(04).

[7]林牧茵.试论主持人的人文情怀[J].新闻记者,2010(04).

[8]李燕.机遇 挑战 对策——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素养刍议[J].当代电视,2014(003):89-91.

猜你喜欢

底气人性化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人流手术的影响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才华与底气
“底气”作文导写
底气1
底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