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鉴特约编辑队伍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2020-09-06何蕊邵权熙

传媒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年鉴队伍建设

何蕊 邵权熙

摘 要:年鉴的特约编辑队伍建设关系到年鉴的质量、年鉴的活力和年鉴的发展。本文阐述了特约编辑的特点、作用,并以《中国林业年鉴》特约编辑队伍建设实践为例,介绍了“用心做事,用情感人,天道酬勤”的特约编辑队伍建设理念及加强年鉴特约编辑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年鉴;特约编辑;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9-00-03

当下,中国年鉴编纂和出版工作如火如荼,年鉴数量堪称世界第一,但其实用性、功能发挥以及年鉴特约编辑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做好年鉴工作,特约编辑(含特约编委,下同)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发挥特约编辑的积极作用,调动特约编辑的积极性,强化特约编辑队伍的覆盖面和纵深性,对于一部年鉴而言,是内容全面、深入的要求,是权威性的保证,是满足读者可查可用信息的需要。年鉴发展的核心因素源于人才,年鉴特约编辑队伍是年鉴工作的根基。编纂一部年鉴,需要许多特约编辑的支持,他们在年鉴提纲的设计,条目的把握,撰稿者的物色,稿件的组织、催办,来稿的审读以及年鉴的发行、宣传等关键节点上,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特约编辑队伍建设是年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特约编辑事关年鉴质量

特约编辑是年鉴优质稿源的基础,特约编辑是年鉴稿件组织员、品牌宣传员、产品发行员,特约编委是奠定编纂质量基础的压舱石。特约编辑在年鉴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一个年鉴内容和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约编辑的素质、能力和责任心。特约编辑是年鉴工作中连接编辑部和撰稿人、单位主管领导的桥梁,他们对撰稿人的稿件进行收集、分析、整合和初步的编纂加工,对稿件全面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有一个整体把握。特约编辑的工作效率,也决定了年鉴的时效性。优秀的特约编辑能够帮助编辑守住年鉴稿件质量的第一关,第一时间将大量的信息资料、工作总结和基础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筛选,并按照年鉴撰稿规范进行修改,最终按时完成内容丰富、信息权威、体例规范、质量上乘的稿件,为一部高质量的年鉴出版奠定了基础。

(二)特约编辑事关年鉴活力

一个团队有没有战斗力,能不能有所作为,关键要看这个团队有没有活力,有没有士气。年鉴逐年出版,延续性很强,但年鉴特约编辑队伍却相对不稳定,人员的更替流动频繁,给年鉴工作造成了一定困扰。要保持年鉴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最重要的是激发特约编辑的活力和动力,使特约编辑和编辑部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为年鉴的进步而努力。如果措施得当,建设得力,即使特约编辑队伍变动性大,我们也可以做到留住旧人、吸引新人,用情感纽带团结起对年鉴有情怀的人,使离开年鉴队伍的特约编辑也成为洒向全行业的种子,为年鉴的宣传、发行、出版等工作献计献策、身体力行。

(三)特约编辑事关年鉴创新

任何事业的创新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努力和推动,对于年鉴的发展来说,人是至关重要的,而在所有的参与者中,特约编辑无疑是最重要的力量。年鉴编辑部就像人的大脑中枢系统,为年鉴把握方向、制订规则、控制大局,而特约编辑则像是神经系统,接受编辑部的直接管理,贯穿于年鉴工作的各个阶段,连接起编辑部和撰稿人、读者,对于年鉴的很多工作起主导作用,因为年鉴的稿件内容由特约编辑组织,年鉴的发行和宣传由特约编辑推动,年鉴的各种活动需要特约编辑积极参与,所以特约编辑队伍建设关系到年鉴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任何一个优秀的年鉴背后都有一支优秀的特约编辑队伍作为必要支撑。

二、“用心做事,用情感人,天道酬勤”理念的内在逻辑关系

“用心做事,用情感人,天道酬勤”是《中国林业年鉴》近十几年来探索出的一种可以加强特约编辑队伍建设的工作理念。这种理念要求编辑们用真心换真心,用真情赢真情,设身处地地为特约编辑着想,为他们营造一个团结、严谨、积极向上的成长平台,用脚踏实地的勤奋实干增强特约编辑的凝聚力,推动大家和年鉴事业的发展。很多特约编辑与年鉴编辑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有些特约编辑退休后,编辑部依然会邀请他来参加年鉴会议,为大家介绍林业年鉴工作的相关经验,起到传帮带的作用。编辑部到地方办会或出差,特约编辑们都给予我们最热情和热心的协助,正是大家的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林业年鉴工作才得以持续发展。就像有的特约编辑所言:不管将来我去从事什么工作,我都会记起年鉴编辑部曾给我搭起走向成功的站台;不管我们之间有谁去留,我们都会记起是年鉴把大家拉入了一个酝酿欢乐、打造团结的好集体。

“用心做事”强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特约编辑着想,把年鉴相关事情做到极致。“用情感人”体现情感沟通和关怀,用情怀做事更胜依靠行政命令做事一筹。“天道酬勤”强调勤奋的重要性,勤于沟通,勤于工作,勤于思考才是成功的捷徑。“顺其自然”体现在达不到的目标不死揪,顺应规律而为,顺应自然而为,强调水到渠成。四者相辅相成,互相依托,缺一不可。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制约行动。没有好的工作理念,就会欠缺工作思路、缺乏行动指南。各种年鉴因内容和领域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特色,工作方式也可以因鉴而异,但总体的理念是基本一致的。认识到特约编辑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特约编辑团队建设的情感投入,持之以恒地贯彻工作理念,必会有良好的收效。

三、年鉴特约编辑队伍理念的实践应用

(一)壮大特约编辑队伍,提升特约编辑队伍质量

《中国林业年鉴》的特约编委、特约编辑、编辑部编辑都为了林业年鉴这一目标走到了一起,包括特约编委、特约编辑、编写人员在内的年鉴编纂队伍是年鉴工作最基础、不可或缺、极其重要的力量,对于年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林业年鉴特约编辑队伍建设经过30多年的时间,摸索出了一些理论和经验,队伍得到壮大,年鉴事业发展迅速,特约编辑队伍以年鉴为平台增能力、长才干、促友情、助发展,获得了成果与快乐,年鉴也实现了工作的良性循环,有力保证了年鉴事业的稳定发展。

做好年鉴工作胸怀要广阔,眼光要长远,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包容创新。年鉴要增加特约编辑队伍的广泛性,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的参编单位和覆盖范围,要向各个领域拓展年鉴发展空间,特别是在一些新领域尽快设立年鉴特约编辑,增加年鉴的全面性,争取实现年鉴的全覆盖,使年鉴真正成为一个能够了解行业全貌,反映所有行业领域情况的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工具书。目前,很多年鉴的参编单位局限于所属机关单位及其直属单位,对于其他相关领域和单位少有涉及。《中国林业年鉴》多年以前就认识到年鉴特约编辑队伍广泛性的重要性,与时俱进,与行业同发展,及时增加了林业院校、相关协会、社会团体,甚至武警森林部队这些与林业相关的单位参编,近年来,又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驻各地专员办及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等新成立的部门纳入林业年鉴参编单位,很好地凝聚了全社会林业相关力量,对于林业及其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沟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行业年鉴特约编辑队伍建设除了向更广的空间拓展,还要向更深的层次挖掘。既要有国家级别的年鉴特约编辑队伍,又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年鉴特约编辑队伍。加强对基层特约编辑队伍的培养,投入精力和情感,利用年鉴这个平台使全国上下形成立体化的年鉴特约编辑组织。增加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特约编辑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把年鉴做成平台、做成旗帜,实现纵深性的资源共享体系,为机关、企事业单位、企业、基层单位架起联络沟通的桥梁,为年鉴的持续发展助力。中国林业年鉴工作会議和培训工作除了邀请各参编单位特约编辑之外,也要求基层的撰稿人员参加,壮大年鉴队伍,扩大年鉴影响力。正是由于对壮大特约编辑队伍和提高特约编辑质量的重视,《中国林业年鉴》由创办之初的23位特约编委、52位特约编辑发展到如今的115位特约编委、120位特约编辑和300多位撰稿人。多年来,我们不断扩大参编单位,并且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担任编委会名誉主任,让每一个参编单位的一把手或主管领导担任特约编委,每个单位配备一位综合处处长或办公室主任作为专职特约编辑,特约编辑下还设置众多撰稿人员。通过领导重视、各司其职、培训和评奖提高了特约编辑队伍的质量,有效促进了年鉴的发展。

(二)稳定特约编辑队伍,重视“旧人”、培养“新人”

稳定特约编辑队伍需首先要以人为本,年鉴工作的以人为本就是以特约编辑为中心,重视读者的需要,重视编辑的发展。《中国林业年鉴》编辑部坚持用真挚的情感和用心的付出为特约编辑们营造一个温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稳定特约编辑队伍需要重视“旧人”,培养“新人”,林业年鉴编辑部通过情感沟通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年鉴拥趸,他们热衷年鉴事业,认真履行职责,圆满完成各项年鉴工作任务,同时,他们也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身体力行地成为年鉴的宣传者、发动者和推广者,为继任的特约编辑奠定一个良好的工作基础。中国林业年鉴编辑部每年都会组织特约编辑召开座谈会,编辑部编辑与特约编辑面对面核实稿件中存在的问题,现场进行答疑解惑,同时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特约编辑们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进行介绍和推广。对于新接手年鉴工作的特约编辑,编辑部也会耐心地予以指导,为他们提供往年的撰写范例,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他们尽快适应特约编辑的角色。

(三)从细节入手,促进特约编辑成长

年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年鉴编辑部坚守阵地,撰稿人员更新频繁。近年来,林业年鉴每年特约编辑和撰稿人员的更新率都在20%左右,撰稿人员队伍更是不稳定,这给林业年鉴的编纂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为了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林业年鉴编辑部从每年一次培训会议增加为每年组织两次常态化的培训工作会议,邀请年鉴和史志方面相关专家来授课,重点讲解林业年鉴编纂规范和要求,从源头上把握好年鉴撰写质量。很多特约编辑会后在本单位对撰稿人员进行及时传达,为他们发放年鉴编辑部印制的《中国林业年鉴工作手册》和撰稿规范,督促基层撰写人员尽快熟悉和掌握年鉴编写体例和方法。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很好地保障了年鉴的质量,使得《中国林业年鉴》屡次获得中国版协年鉴工委会等颁发的年鉴质量大奖。

细节决定成败。编辑部从细节入手,为特约编辑提供很多专业方面的指导。编辑部会编辑印刷通讯录、林业年鉴工作手册、撰写规范等材料下发给特约编辑、利用微信等网络形式及时发布编校相关信息,帮助大家迅速进入年鉴工作状态。在通讯录中我们不仅记录当下的特约编辑信息,还把以往所有特约编辑的名字都列在附录中,始终不忘他们对林业年鉴所做的贡献。每十年编辑部会有对以往工作总结性的论文集或是纪念册出版,其中记录了林业年鉴历年的大事和重要人物的贡献,为特约编辑们留下一份值得珍藏的记忆。为了满足特约编委、特约编辑对林业图书的需要,编辑部会寄送中国林业出版社的新书目,加深大家对林业出版的了解。编辑部也会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寻找到他们需要的书籍,帮助其在业务方面成长。

编辑部每两年对中国林业年鉴优秀工作者和先进工作单位进行表扬,很好地起到了激励先进、促进工作的目的。编辑部也会针对表现突出的特约编辑,专门撰写表扬信给该单位寄送,使单位领导了解到该单位林业年鉴特约编辑的工作情况,在表扬先进的同时也引起领导更加重视林业年鉴工作。中国林业年鉴编辑部是中国林业出版社的一个部门,通过年鉴这个平台特约编辑也成为了出版社潜在的作者群,很多特约编辑注重日常积累,善于挖掘信息,借助编辑部出版了本单位或个人撰写的图书,丰富了人生阅历,积累了成果经验,取得了多个领域的成绩。多年来,林业年鉴编辑部正是通过这一点一滴情感的投入和细节的关注,让特约编辑们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人性化的工作模式收获的不仅仅是工作的顺畅,更是友谊的提升和人脉的拓展、事业的进步。这些举措都增加了特约编辑对林业年鉴的向心力,使大家团结在林业年鉴编辑部周围,为了共同的年鉴事业而奋斗。

(四)强化平台意识,助力发展需求

年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借助于年鉴平台特约编辑可以实现个人的成长进步,进而提升特约编辑队伍的战斗力,反过来推动年鉴事业的发展。年鉴是了解全局、养成全局观的平台,特约编辑通过组织本单位、本系统的稿件,可以熟悉掌握行业内方方面面的情况。年鉴是锻炼文字功力、学习文章技巧的平台,使特约编辑养成文风朴素、用词妥帖、严谨务实的文字功力。年鉴是沟通上下、联络左右、锻炼能力的平台,能够提高特约编辑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年鉴是培养自己会用工具、善用工具习惯的平台,帮助特约编辑将善用工具书的技能应用到工作中,使特约编辑读懂书、读透书、会用书。年鉴是行万里路、交四方友的平台,利用和借助年鉴平台,林业年鉴特约编辑结交了全国各地林业行业内的同行,增长了人脉,加强了交流。年鉴也是成就功名、助力人生的平台,丰富了特约编辑作为林业改革波澜壮阔历史创造者的阅历,增添了历史记载者的神圣职责。年鉴构建的这样一个平台,使特约编辑能知全局事,交四方友,助力发展。加强特约编辑的平台意识,就是要让大家时刻关注年鉴平台,致力于建设年鉴平台,不断整合多方优势资源,竭力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不单纯为了年鉴而做年鉴,而是以年鉴为平台施展更大的抱负。通过林业年鉴这个平台,很多特约编辑得到了历练和提升,已经有几十位林业年鉴的特约编辑走上了厅局级的领导岗位,有更多的特约编辑不断进步,收获了不可多得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了解了行业的全局情况,提升了文字水平和沟通能力,使大家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另外,年鉴特约编辑队伍建设还要在创新工作方式上下功夫,可以利用座谈会议和媒体宣传等方式推广典型经验;年鉴工作业绩可以作为单位年终考核的一项,更好地激发特约编辑的积极性;在年鉴撰稿培训过程中不只培训年鉴写作规范,还要关注特约编辑的个人成长,传授他们日常工作中感兴趣、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进步;注重学术研究的创新,使特约编辑从实践到理论都有一个提升;利用QQ、微信、网络平台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搭建一个特约编辑沟通联络的平台,使特约编辑与编辑部人员日日能沟通,时时能分享信息、互相学习,共同推进年鉴工作。

四、结束语

年鉴特约编辑队伍建设事关年鉴工作全局,是年鉴持续繁荣发展中的关键一环,年鉴特约编辑要有广阔的心胸、细致的工作、扎实的措施、勤奋的努力,大家带着感情创新工作、主动出击,才能在年鉴工作中找到快乐、找到朋友、找到自己的位置。年鉴编辑部也要在年鉴特约编辑队伍建设方面多动脑筋,多付出情感,多措并举,保持特约编辑队伍的稳定,激发特约编辑队伍的活力,通过打造团结、互助、奋进的特约编辑队伍来促进年鉴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权熙.行业年鉴理论与实践[M].北京:线装书局,2009.1.

[2]肖东发等.年鉴学[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4.4.

[3]丁卫国.浅谈年鉴编纂队伍的培养和提高[J].年鉴信息与研究, 2006.5.

[4]中国林业年鉴编辑部.《中国林业年鉴》创办20周年纪念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

其他作者简介:

邵权熙,男,汉族,江苏南通人,博士,编审。研究方向:图书出版、报刊编辑、年鉴编纂。

猜你喜欢

年鉴队伍建设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年鉴工作会议暨年鉴编纂培训班在京召开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探究如何加强项目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第五届全国年鉴质量评比结果揭晓天津市7部年鉴获奖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
中国雕塑年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