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抖音短视频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审视
2020-09-06段婧
段婧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时代手机媒体的普及,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视频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移动社交媒体平台迅速爆红。“抖音五分钟,人间一小时”,“刷抖音”已经成为青年人的“精神鸦片”。本文通过探索青年学生使用抖音短视频的现实图景和深层原因,审视娱乐化和狂欢化的文化景观给青年学生带来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抖音短视频;青年学生;娱乐;狂欢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9-00-02
一、引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比达26%,占比职业结构比例第一,短视频用户规模为6.48亿,占网民整体的75.8%。在全民皆网民的时代背景下,能够满足各类情景化需求的短视频类新媒体蓬勃发展。
抖音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短视频类媒介之一,凭借多元化的文化传播内容,吸引着众多青年学生,成为学生手机APP的必备软件。甚至有人调侃“抖音五分钟,人间一小时”,刷抖音这类的短视频已经成为青年人的“精神鸦片”。为了博人眼球,各种娱乐化、视觉化乃至媚俗化的内容被大量点赞、评论、转发,传播速度迅速。这类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内的错误价值取向对于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关键时期的青年造成了负面影响,出现了学业成绩下滑、道德素养降低、社交能力下降等诸多问题。因此,抖音等短视频类新媒体对于当代青年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
二、缘起:网络短视频发展催生抖音APP
(一)抖音的兴起
以“记录美好生活”为口号的抖音短视频于2016年9月上线,是一个专注于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平台,在这一平台上,青年可以刷自己感兴趣的视频内容,并进行转发、点赞和评论,同时还能将自己的创意内容配上音乐“晒”出来。目前,抖音已成为时下最火爆的短视频平台,青年“刷” “晒” “评”的抖音打开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广大青年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抖音短视频的特点
1.基于大数据算法的精准推送模式与“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方式
抖音短视频依托于今日头条,利用大数据技术,凭借平台优势和算法内核,借助这一算法,平台可以记录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和习惯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推送。
抖音还采用“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模式,线上与《快乐大本营》《春节联欢晚会》等节目的合作,为抖音的线上推广提供了便利条件。线下推广线上,抖音与西安市旅发委的战略合作,让西安这座城市着实“火”了一把,成为新的“网红”城市。在线上和线下共同宣传推广的带动下,各类网红景点、网红美食、网红打卡地等成为青年学生争相追捧的对象。
2.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与传受主体的双重性
在“抖音”平台上所传播的视频内容都是当下最流行的话题,无论是风靡全国的“海草舞”还是众人模仿的歌舞《学猫叫》都使抖音成为洗脑神曲的诞生地。此外,抖音为用户提供了海量的素材,使得视频的生产方式变得简单,每个用户作为视频内容的传播者和接受者都可以沉浸其中参与内容生产。在抖音平台上,大家可以刷别人的故事,又晒出自己的生活,用户成为真正的传受主体。全民参与的内容生产方式使得大家他们沉浸在一个又一个短暂的15秒钟中,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三、探寻:青年学生群体使用抖音短视频的现状
(一)现实图景
笔者以所在学校在校学生为对象,了解其关于使用“抖音”的行为,依托问卷星平台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其中调查的学生中正在或曾经使用过此款软件的学生占到了68.33%。而其中94%的学生听说过“抖音”。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作为成长于新媒体高速发展时期的一代青年人,成为使用抖音的主力军。此外,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抖音”达到6个月以上的学生占到了46.83%,其中只有22.93%的学生使用软件进行学习,而大部分学生使用“抖音”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休闲娱乐。
(二)抖音赢得偏爱的原因
1.精神世界的自我满足
无论是衣衫褴褛露宿在街头的流浪汉,还是不满足平凡生活而漂泊其他城市的有志青年,他们内心都有对自己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观看短视频,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根据自身喜好所“量身定制”的精彩的视频画面呈现在眼前,那些生活中的疲惫似乎烟消云散,内心得到愉悦和满足。然而,对生活归属感的追求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追求,它需要我们从现实中去寻求心灵的归宿,而虚拟的短视频,只是将用户置身于虚拟的空间中,内心的空虚感和孤独感并不能填补。
2.表达自我的个性追求
青年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希望彰显自我的与众不同。抖音短视频的个性化和趣味性的特点恰好与青年学生的特点不谋而合。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只要注册用户,人人都是自媒体。一方面,青年学生充分发挥其创意,将各类富有新意的原创视频上传到平台,另一方面,大家也从别人的创意中吸取灵感,制作出更具风格特色的作品,充分满足了广大青年学生表达自我的个性化需要。
3.获得群体认同
青年学生是充满朝气但内心孤独的群体,于是抖音上的话题挑战和各类线下活动给予了青年学生寻求同类群体的渠道。抖音的话题挑战,将近在咫尺或路远迢迢的在万千的情绪中产生了某种共鸣的一群人联系在一起,他们共同用短视频传达着或满面春风或黯然失色的情绪,使其在数字化的虚拟世界中得到心灵的慰藉。比如抖音APP在春节之际推出“回家之路”超级话题,吸引了无数对故乡充满思念的人们参与其中,通过分享,人们的回家之路不再孤独,这便是超级话题的魅力。
四、深究:抖音短视频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审视
(一)沉浸式的“娱乐至死”
正如尼尔·波兹曼所预言的那样,我们正活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国内娱乐化环境所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形成了与父辈截然不同的媒介使用习惯。在此次调查问卷中,有82.93%的学生使用抖音的目的在于休闲娱乐。抖音短视频火爆的背后在于它契合了人们尤其是学生群体休闲娱乐的需要,刷抖音就如吃小零食,嗑瓜子一样,刷到停不下来。
1.出于消磨碎片化时间却使得青年学生被碎片化信息所“吞噬”
隨着网络时代下成长起来的“95后”和“00后”青年学生,阅读信息的习惯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而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设计之初最初把视频定格在15秒的时间,让人们在时间短暂之余也能进行翻看。短短的15秒制造了一个短暂的虚拟空间,吸引了青年学生的碎片化时间。然而事实却是:尽管人们会在闲暇之余观看短视频消磨时间,却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一个又一个吸引眼球又刺激有趣的娱乐视频中不可自拔,原本计划用来学习、锻炼身体的时间就这样被占据,甚至有人发出了“抖音五分钟,人间一小时”的调侃。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让身处其中的人们忘记了自己原本目的只是为了消磨碎片化时间,可事实上确是自己的时间被越切越碎,原本是要进行娱乐消遣,可实际上却自身被娱乐所“吞噬”,被“娱乐文化所消费”。
2.以“智能算法推荐”为内核的抖音短视频使得青年学生“依赖成瘾”
抖音短视频背靠今日头条的大数据算法资源,所使用的智能推荐算法是一种典型的三维度推算。通过对用户内容、特征和场景的三维度算法机制,其推送的视频能够吸引用户眼球的法宝,真正做到投其所好。
另外,在抖音观看短视频时,只需轻轻上滑屏幕即可观看下一条视频,这样“别有用心”的交互界面设置,无疑增加了用户的黏性。然而这些看似满足用户体验、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要所推送的视频大餐,却像是为你量身打造的“精神鸦片”,让你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对视频内容消费的热情,通过不断制造和提供感兴趣的消费内容,快感不断得到满足,就像是一个封闭式的空间结构,使得用户在情感和行为上形成使用依赖,“停下来变得困难”,一刷刷到天亮成为沉迷于其中的很多青年学生的日常。
(二)景观化的“文化狂欢”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是建立在对两种世界、两种生活进行划分的基础之上的。第一世界是官方的、严肃的、等级森严的秩序世界,统治阶级拥有无限的权力,而平民大众则过着常规的、谨小慎微的日常生活,对权威、权力、真理、教条、死亡充满屈从、崇敬与恐惧。第二世界(第二生活)则是狂欢广场式生活,是在官方世界的彼岸建立起的完全“颠倒的世界”。狂欢理论契合了抖音平台的场域,它为彰显自我、乐于分享的青年学生们提供了开放的舞台空间,使自我表达、平等交流和实时互动成为可能。
在抖音的舞台上,主流文化、草根文化等各式各样的多元文化大餐竞相登场,相互碰撞,呈现出景观化的狂欢盛况。
1.满足青年人表达自我的需求,成为青年学生自我展示的权利空间
青年群体是抖音短视频的主流消费群体。在“抖音”社区里,85%的用户是“90后”,主力达人为“95后”和“00后”。抖音短视频去中心化的特点,保证了青年学生对平台的忠诚度。调查显示,57.56%的调查者关注的视频内容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仅有22.93%的调查者对明星类的视频内容感兴趣。自主发布视频内容,点赞、评论、分享,表达自己的声音。一段舞蹈、一处风景,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被记录,点赞和转发,获得他人的社会认同。抖音短视频为青年学生进行自由拍摄和创作提供了土壤,新的网红歌曲与创意短视频的大量出现正是青年学生用户被激励创作的结果。
2.同质化和感官化的视觉狂欢,造成青年学生理性思维的消解
抖音在社交媒体环境下,模仿行为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学习,建立个体之间的社会交往,参与共同的社会文化仪式的塑造。抖音热点的传播过程,即建立在这样的模仿行为之上。抖音在技术上运用大数据的算法,看似对用户实现个性化推荐,实际却限制了用户的选择,点击量高、同类型的视频内容被推送给用户,造成了内容的同质化严重。于是,类似“海草舞”这样的流行文化成为其中的爆款,而争相被模仿。人们在现实情境中模仿抖音中的流行舞蹈,甚至由此还带动了网红景点、网红店等“网红经济”,在争相模仿的浪潮下,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造成了青年学生的思想浅薄,个体的理性表达变得困难。
另外,抖音短视频为用户提供了视觉化观赏的渠道,使得具有猎奇心理的窥视快感得到了满足。面容姣好、身材出众的男女成为窥视的对象,搞笑、刺激的视频内容、应接不暇的镜头变化,景观化的视觉图像,“洗脑”式的音乐旋律,使用户沉浸在感官带来的刺激之中不可自拔。这些没有营养、浅层次的视觉“大餐”,实际上是一种观看快感上的虚假满足,虚度了青春的大好年华,消磨着青年学生的意志,使其理性思维方式被消解。
五、小结
抖音短视频发轫于新媒体浪潮中,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推广,风格与内容的个性化特点,使青年学生成为主要的目标受众。以智能算法为内核的推送方式,将碎片化的信息精准地推介到用户面前,本以消磨碎片化时间为目的的娱乐行为,却成为了使用者沉浸式官能感受的“至死之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可以使用抖音展现自我、挥洒青春,但它毕竟只是工具,无论虚拟空间中的世界如何精彩,我们的现实生活仍在继续,只有在逐梦的路上努力前行,才能终将梦想照进现实。
参考文献:
[1]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全文) [EB/OL].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2]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321.
[3]常江,田浩.迷因理论视域下的短视频文化——基于抖音的个案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8(12).
[4]张钧涵.弱联系的建构与强联系的削弱——抖音对青年群体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9,277(03):7-13.
[5]傅义洲.浅析短视频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以抖音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