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历书的出版特色浅析

2020-09-06武丹丹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出版

武丹丹

摘  要  近几年来,以《故宫日历》为代表的日历书,受到读者的喜爱与追捧,成为图书市场的“网红”。日历书内容编排颇具创意、设计精美,顺应时代需要,契合了出版产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功能,满足了当下人们“碎片化”阅读的需要,对于出版业态有着一定的影响,也给图书这一文化产品的出版方式带来新的思路。

关键词  日历书;出版;文化创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0-0123-03

在出版行业内,2016年被称作“日历出版元年”。自《故宫日历》打开市场后,各种主题日历迅速“抢滩”图书市场。自2016年至2020年,每年出版的日历书种类逐年递增。日历书符合时代潮流的需要,适应出版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其内容的创新编排、精良的装帧设计,受到读者的追捧。这种出版编辑形式也给图书这一文化产品出版带来新的思路。

1  主题突出,有创意的内容编排

日历作为百姓常用的工具,最基础的功能在于计日,一般包括阳历、阴历日期及节假日、二十四节气等。2016年之前,由出版社出版的、含有书号的日历、台历图书较少,民眾使用的多是传统的台历、挂历、手撕老黄历等。而2016年之后,以《故宫日历》为代表的日历书受到读者的青睐,尤其是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日历书包含各种主题,如文博类、诗词类、电影类、音乐类、旅行类、影像类、养生健康类,以及艺术类、漫画类、名言金句类、亲子类、法律类,等等,其内容经过作者和出版社的独特编排,各具特色。

1)文博类:如故宫博物院编写的《故宫日历》,国家博物馆编写的《国博日历》,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写的《陕博日历》,敦煌研究院编写的《敦煌日历》,以及云冈石窟研究院编写的《云冈赐福——云冈石窟佛造像日历》,等等。文博类日历书多基于博物馆自有的藏品资源,每年主打不同主题。如《故宫日历》,2017年是鸡年,“鸡”谐音“吉”,寓意吉祥如意,日历以禽鸟为主题;2018年为狗年,日历的主题是“灵犬报兴旺,瑞兽祝昌隆”;2019年为猪年,日历选取表现福猪与富足生活的文物,表达“金猪喜贺岁,盛宴长相欢”的主题;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以表现紫禁城建筑为主题。每年更换主题,满足了读者对于日历书新鲜感的期许。

2)诗词类:如《中国诗词日历》《中华诗词大会·每日读诗日历》《唐诗之美日历》《唐诗宋词日历》,等等。多将诗词与传统名画、日历结合设计,诗境画意,应时应景,典雅有致。

3)电影类:如《豆瓣电影日历》,每日一张豆瓣高分经典电影剧照,附有精彩台词及豆瓣评分,文艺气息浓厚。

4)音乐类:如《网易云音乐日历》,橄榄古典音乐编的《可以听的音乐日历》等。《网易云音乐日历》每日精选一首歌曲及歌词(或10万+评论),为读者打造独特的“时光黑胶机”。

5)旅行类:如lonely planet的《LP日历》系列。属于周历类,每周一幅地图(挑选自己出版的lonely planet图书中),让读者足不出户就能领略万千世界。

6)影像类:如《国家地理中文日历》《忆江南:湖山日历》。后者以西湖山水摄影作品为主题,让读者领略江南四季流转的风景。

7)养生健身类:如丁香医生的《健康日历》、企鹅医生的《健康真相日历》《范志红健康日历》《健身日历》等。前两者均从“破除健康谣言”入手,每天一条健康知识。

8)漫画类:如《蔡志忠国学漫画日历》《小林漫画日历》等。《小林漫画日历》中,漫画家将人们对生活的调侃和人生的感悟等画入漫画,让读者“感悟日常,笑看人生”。

大部分日历书的内容主题非常明确集中,内容轻松有趣,读者可从中获取新知,或陶冶情操、怡情养性。日历书内容的编排多遵从时序。如诗词类日历书,不仅依据季节与节气,紧扣花草树木、江山风物的变化来选诗词,也展现古人出猎、看花、乘凉等不同节令生活场景,让现代人在一张张日历中穿越时光,与古人共同感受四季流转的节奏,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部分日历书的内容是出版社基于自身的优势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比如《故宫日历》是基于故宫出版社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故宫日历》,但是重新进行了内容上的编排,每年更新。在此基础上,故宫出版社还对日历IP资源进一步挖掘,拓宽产品线,推出了定制版、汉英对照版、限量典藏版、青少版、福寿版等以及《故宫满汉全席日历》《故宫如意日历》《故宫月历》等日历“方阵”,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的“日历家族”系列。既增加了读者的选择范围,又拓宽了出版社的选题维度,且有助于出版社产品线的构建与品牌的打造。

部分日历书的出版依托于出版社的专业资源和品牌,如中华书局的《唐诗之美》,宗教文化出版社的佛学主题《修心日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经方历》,中国大地出版社的《宝石日历》,红旗出版社的《红旗日历》,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列国图志·世界日历》等,这些日历书专业性较强。部分日历书与编辑的专业背景密切关联,如河南文艺出版社的《笺谱日历》,创作者为著名的书籍设计师,一直致力于笺谱的收集与创意开发,希望读者“用文艺的方式拥抱新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本草时光》手绘日历书,策划编辑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专业背景,借由“采摘本草,收割时光”来传播中医药文化。

部分日历书由自媒体平台、网站研发,如单向空间的《单向历》,果壳的《物种日历》,丁香医生的《健康日历》,网易云音乐的《网易云音乐日历》,六神磊磊创作的《唐诗日历》,王左中右创作的《汉字日历》,等等,不拘一格,各具特色。这些平台、网站有庞大的粉丝群,重视用户的体验,甚至向读者征集日历书创意素材,将部分内容选择权和决定权交付于读者,这种互动的形式增加了读者黏性和参与感[1],增强了产品的社交属性。部分日历还采用融媒体的出版形式,通过扫码或AR技术,使读者体验日历之外更丰富的场景和感受。

2  装帧精美,有品质感的设计

日历书广受年轻读者的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精美的设计,不止有内涵,还有颜值。日历书的形式借鉴了我国传统的日历形式,以图书的形式进行出版,但有别于一般的图书,具有明显的文创性质。日历书的编排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设计感十足,讲究细节和布局呈现效果,材质考究,触感有品质,在材质、工艺的选择上,天地盒、纯质纸、红卡纸、黑卡纸、烫金、烫银、烫白、压凹、磨砂、铆钉装、布包、环装等,比比可见,或平铺,或竖立,或撕页,用色或典雅庄重,或清新脱俗,异彩纷呈,以精美的设计给予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感。

比如《故宫日历》,包裹日历的布面所用颜色,正是象征故宫的红墙色;《网易云音乐日历》以黑胶唱盘元素设计;橄榄古典音乐编的《可以听的音乐日历》,封面用草木纸兼压印技术,切口涂以橄榄色,并附以文字雕刻工艺;果壳《物种日历》外封设计多种颜色——鲤红、骊黑、篱黄,用色大胆。《单向历2017》,获得2017年度红点产品设计大奖红点奖,获奖理由为“这本桌历以经典传统和现代技术的成功结合打动人心,并且以简洁、清晰的设计呈现”;而《笺谱日历2018》获得2017年度“中国最美的书”。日历书的“美”,赏心悦目,给人以高雅、美好的精神享受,给读者增添生活美学和审美情趣。日历书畅销的背后,折射出人们对于高品质文化创意产品的诉求。

3  顺应时代需要,增强读者体验感

3.1  感知时序,增加“仪式感”

我国是农耕文化,人们借由昼夜轮替、寒暑易节、草木枯荣这种自然时序的变化,来观察天文物候,并体察、感受自身变化[2]。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三伏、三九天等蕴含的传统的节令时序观念,是古人顺应自然时序而确立的,是古代“天人相应”观念的体现。

但在生活节奏快速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这种时序感的感知似乎减弱、变淡了。日历书的编排,融入这些时令节序、传统年节,让我们与古人共享着一整套的时间观与自然观。每天翻开新一页,每日一画、每日一诗、每日一景、每日一字、每日一歌……,日历丈量着时光,时节有序,生活有趣,对于时间的安排、计划和期许,会使人感觉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新生活又开始了,催人奋进,给予人们一种郑重、正式的“仪式感”,甚至让人产生对时间掌控的自律感。这种“辞旧迎新”的仪式感契合人们对美好、有趣、精致生活的期许,使人珍视当下这一时刻,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更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更好地规划生活与工作。这种仪式感某种意义上也正是我们日常枯燥生活中所需要的“期待感”[3],它从某一方面折射了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态度[4]。日历书的产生,恰恰满足了人们对于生活中“仪式感”的需求。

3.2  弘扬传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

在日历书中,占据较大比例的是传统文化类日历书,比如《故宫日历》《中国诗词日历》《生肖日历》《二十四节气诗画日历》《茶文化日历》《唐诗宋词日历》等。这类日历书以日历的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普及与传播,满足了部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个性化美好新生活的需求,同时也是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写照。以《故宫日历为例》,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单霁翔院长表示,出版是沟通文物和观众之间的桥梁,《故宫日历》正是这样的一个载体,在推广和传播故宫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故宫日历》创作团队也表示,把故宫文化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到读者面前,加强了传统文化和古代艺术的宣传普及,实现了文博工作者传播文化的使命[5]。有研究者认为,《故宫日历》成功背后的文化根源在于它在多方面契合了中国当代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复兴的思想潮流和国人文化心理[6]。而《笺谱日历》则将“笺谱”这一传统“信纸”与现代日历结合,让人们在日历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回味逝去已久的古典情怀。

而比如果壳网研发的《物种日历》,以日历这种日常需要程度高的生活陪伴品来承载物种知识,以期潜移默化地、不断地影响大众,提升大众科学素养。这种知识传播方式,科学与趣味共生,“让专业内容不再小众、让科学更加流行”[7]。

3.3  有深度的“碎片化阅读”

日歷书其实也可以看作是知识付费的一种形式。它把一个主题分成若干个知识点,重组、包装,以精简的篇幅,按照时间进行一定的编排,契合了现代快节奏生活下人们“碎片化”阅读的习惯。但是这种“碎片化”确是连续的、成体系的,每天欣赏一幅名画、念一首诗、练一个字、听一首音乐……给予读者一种连贯的、深入的体验感。

4  日历书出版模式的启示

出版是创意产业,日历书是出版物和文化创意融合的产物之一,它跨越了单纯的图书营销产业链,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使读者感受到“高品质美感”和“深度文化体验”[8]。

日历书的出版也带来一种图书产品出版的新思路。日历书出版兴起的背后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对于出版产品优质内容和优质设计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文创出版物的兴起,都与传统图书产品的升级进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9]。

从出版产业长远的发展来说,出版者如果能够给图书增加更多的附加价值,以“多元化”的出版形式给予读者更多的体验,丰富图书的文化内涵,提升其传播能力,那么图书这一文化产品的价值链就得以延长,使得出版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10],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如此,出版这一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参考文献

[1]余芳婷.日历书品牌构建策略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9:34.

[2]袁瑾.二十四节气:天人共生的中华时令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9-20(5).

[3]唐姝.融合时代的日历书出版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49.

[4]夏玉林.日历书模式引领图书营销新思路[J].出版广角,2017(17):57-59.

[5]故宫书店.让故宫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故宫日历首推“日历家族”[EB/OL].[2018-09-11].https://www.sohu.com/a/253268595_775465.

[6]魏婉琳.《故宫日历》开拓传统文化图书出版新思路[J].中国编辑,2018(3):56-61,65.

[7]北国网.将“大自然”搬进Shopping Mall?果壳《物种日历》特展引领科普新潮流[EB/OL].[2019-12-18].https://finance.qq.com/a/20191218/035272.htm.

[8]罗蓓蓓.浅析出版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实践[J].科技传播,2017(6):104-105,110.

[9]李妙雅.我国日历书出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8:46.

[10]唐姝.融合时代的日历书出版探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35.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出版
湖州传统糕点的视觉审美及其文化创意研究
文化创意与街区营造的互动发展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接龙小说“出版”,开学大家嗨起来!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巧借“文化创意”实现转型升级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