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地方党报标题制作分析

2020-09-06高扬张玫

传媒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党报新闻报道

高扬 张玫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新媒体行业日渐发展壮大,以往严肃死板的推文和稿件无法在浩瀚的网络新闻中脱颖而出。因此,新媒体时代下的地方党报,想要抓住读者的眼球,就要试图擦亮“新闻眼”,需要在标题制作上多花费一点心思,要尽可能地让新闻标题发挥起信息传达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地方党报;标题制作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9-00-02

新媒体行业发展得热火朝天,把人们带入了快速阅读时代,但信息多了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阅览的耐心会降低,受众在浏览信息和新闻时,都是通过先阅读标题,来决定要不要点开进去。在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主流媒体的权威地位,地方党报不仅要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更需要在制作新闻标题上出奇制胜,通过标题突出每一篇新闻报道的“新闻点” “卖点”和“阅读点”。

在制作标题上,地方党报与其他营销号有很大不同,不仅内容要权威,表达要准确,还要兼顾吸引力和关注度。新媒体时代下,地方党报制作出能高度提炼、突出重点、精彩有力的新闻标题,这是一个难题,值得从业人员好好思考和研究。

如何才能制作出生动且精彩的新闻标题?从近年来《秦皇岛日报》新闻标题制作的实践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立足权威准确,极言炼句不做“标题党”

在网络世界,有些自媒体故意使用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吸引网友注意,但其内容是非常低俗的。地方党报要避免低俗化,必然要和“标题党”划清界限,做网络媒体中的一股清流。

首先,在新闻报道上,党报要注重自己所肩负的时代责任,不仅要求报道内容绝对真实,同样要求标题准确。地方黨报的标题制作不能虚无夸大、不能哗众取宠、不能花里胡哨,必须以准确为第一准则。

其次,在权威严肃中还需要有亲和力。语言生硬的标题会拉开新闻报道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因此,地方党报标题制作还要接地气,用最简单、最凝练、最直接的词句表达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地方党报应当在准确性和吸引力之间把握一个恰当的度,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力激烈的新媒体海洋中开辟出一条崭新航路。

例如,《秦皇岛日报》曾刊发了一篇名为《此生,只为那永不褪色的警徽》人物通讯,内容为追记一名突发疾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民警察。在标题制作上,记者没有使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等经常见诸报端的词汇,而是用“警徽”指代警察形象,整个标题的表达没有一个词是多余的,读者只需用三秒钟,就能读懂这篇新闻报道要记述的,是一名用生命践行为民服务的基层民警的故事,凝练的语句能够让受众迅速抓住新闻报道的主旨和内核。许多读者在看过此篇报道后反馈说,“被标题抓住眼球,为内容淌出热泪。”

例如,《秦皇岛日报》曾刊发一篇名为《11万件好事,铸就一座永远的丰碑》长篇人物通讯,内容是追记“一生要做十万件好事”、用实际行动践行诺言的优秀共产党员沈如波。沈如波是一名已故退伍军人,一生在为民服务做好事,标题用数字高度概括和凝聚了主人公一生的平凡事迹,件件小事成就凡人的伟大,犹如溪流最终汇成江河。

此外,记者在组稿时还运用了多个小标题,“绿色军营里,他许下了10万件好事诺言” “好事做多了,战士们都喊他‘雷锋” “社区里的‘老党,是居民心中共产党员的代名词” “病房里,他把好事做到了最后一刻”,这些标题读上去简单、利落,权威性不容置疑,表达也很平实具有亲和力。

二、巧用动词增强动感,让新闻标题有活力

标题要想做得活,动词一定不可缺。在汉语当中,动词数量丰富,表达生动活泼,而且极具表现力,因此,使用富于个性的动词,常常能使新闻标题的表达简练而传神,使人眼前一亮,增强新闻标题的视觉冲击力,进而更能抓住读者的眼球。

例如,《秦皇岛日报》刊发的一篇标题为《山桥锻造的钢铁脊梁托起“港珠澳”》的消息。这条新闻主要围绕具有百年历史的中铁山桥集团参与建设港珠澳大桥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创新举措,展现了国际钢桥建造领域的超高水平。该新闻点抓得很及时,在港澳珠大桥正式通车运营的第二天即见报,特别在新闻标题制作上,记者下了很多功夫。“钢铁脊梁”高度提炼和概括了港珠澳大桥的形象,而“托起”这个动词简洁大气、干净利落,让钢铁脊梁更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能准确地感受到厚重和分量。严谨及时的新闻内容与形象生动的标题,使得这篇稿件获得了当年的“河北省好新闻一等奖”。

又例如,《秦皇岛日报》刊发的一篇名为《阳光照亮山村脱贫路——一个驻村工作组的付出与收获》通讯,记述的时驻村工作组为贫困村引进分户式光伏发电项目助力脱贫的故事。记者在制作标题中是这样思考的:用“阳光”指代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而动词“照亮”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能够完整表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帮助贫困村脱贫过程中发挥的效果和意义,暗暗指明了应用这个项目后,未来贫困户增收和贫困村脱贫是有光明前景的。仔细品读标题,表达极简却耐人寻味。

古人曾在诗歌创作中感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为了寻觅一个合适的字,需要不断揣摩琢磨,甚至要捻断几根胡须。写诗需要字斟句酌,制作好的新闻标题亦然。汉语中,动词是音义结合体,如果讲究“动词”的炼字艺术,可以增添新闻标题夺目的光辉,向受众传达出一种特有的感觉和精神。

三、运用通俗生活化的表达,赋予新闻标题生命力

翻阅地方党报或者微信公众号,我们经常看到新闻稿件使用很多样版式的标题,比如“某某项工作取得重要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某某领导在会议上或者调研中提出要求” “某某部门扎实有效开展活动”等等。这种千篇一律的万能标题,十分空洞且读不出什么实际内容。

地方党报记者在给常规性、重复性的新闻报道拟标题时,不妨可以将百姓生活化、通俗化的原生态词语进行加工提炼,通过口语词手段形成标题语言。

例如,《秦皇岛日报》刊发了一篇名为《高庄村开“诸葛亮会”说脱贫》的通讯。稿件内容记述的是市委书记到乡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采写稿件时,记者没有按照党报对地方领导活动的常规报道方式,只采写干瘪的活动内容和领导讲话,而是独辟蹊径,描写了市委书记与村书记、村民们围坐在热炕头上,敞开聊天,畅谈如何脱贫攻坚的场面。

记者在拟标题时,抓住了市委书记在聊天时提及的一个词儿——“诸葛亮”。“诸葛亮”的形象大家都知道,有抱负、有理想、有谋略,而标题里使用“诸葛亮会”充分展示了市级领导、村带头人和村民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都能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调动各自的积极性,努力为乡村发展出好主意、想好办法。受众在读标题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好奇心理,很想知道在这个脱贫攻坚围坐会过程中,“诸葛亮们”开会是个什么场景?“诸葛亮们”都会聊些什么?“諸葛亮们”都有什么主意和想法?由此,顺着标题的指引,读者就能耐下心来,留足一定的时间细细品读新闻稿件内容。

此外,稿件还有三个小标题,也很吸引受众的目光,很有生活气息:“一米七的个头,不能和姚明比抢篮板球”,这个标题下要表达的是,脱贫致富办法很多,但要发挥乡村自己的比较优势;“一根手指拎一百斤费劲儿,两只手却可以盖起高楼”,这个标题下围绕的是,脱贫致富要靠集体合力,依靠示范引导吸引农民积极参与;“人啊,就得有那么一股子劲儿”,这个标题下主要写是市委书记在围坐会上的讲话和指示,讲的是脱贫攻坚需要一种信念和精神,不服输、不怕苦、顶着困难上,有这股子劲儿才能打赢扶贫攻坚战。

由此可见,在拟新闻标题时,适当运用洋溢生活气息的表达,发挥老百姓口语的特有魅力来改变标题文绉绉的书卷气,让新闻标题变“写—读”为“听—说”的传播方式。

四、结语

屏读时代下,新闻标题不是报纸新闻标题的简单网络化,要根据网络传播的需要进行制作,既要做到内容具体、观点鲜明,又要表述生动、文字简练。一个“好看”的标题明显能够吸引更多读者,而只有人们能点进来阅读之后,才能谈得上党的宣传工作到位,才能保证党的指导思想能被有效传递到群众中去。

参考文献:

[1]汪亚伟.党报标题制作如何既先声夺人又韵味无穷——以《人民日报》优秀标题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1):146-147.

[2]王紫研.让新闻“眼”韫玉怀珠——对创新党报新闻标题的观察与思考[J].新闻战线,2019(08):68-70.

[3]李爱梅.点亮新闻的“眼睛”——浅谈读题时代党报的标题制作[J].新闻爱好者,2014(03):85-88.

其他作者简介:

张玫,女,汉族,河北衡水人,助理编辑。研究方向:新闻写作。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党报新闻报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2018世界杯英文体育新闻标题的及物性系统分析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采编探析
试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