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和再创造:“参与式文化”视域下体育粉丝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生产分析

2020-09-06李宛潞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0期

李宛潞

摘  要  文章借助亨利·詹金斯的“参与式文化”理论,分析体育粉丝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行为,研究这种反映粉丝社群的互动共生性的新型文化生产发行的形式。

关键词  参与式文化;体育粉丝;内容生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0-0055-02

1  粉丝狂欢,舆论力量:亨利·詹金斯的“参与式文化”理论

“参与式文化”是詹金斯关于粉丝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它在核心观念中指出,粉丝并非传统意义上可控、易控、缺乏思想的实体,而是具有自身思考、能够积极消费、熟练参与的群体。詹金斯尤其着重分析了粉丝自身的内容生产部分。他指出,参与式文化的参与主体具有极强的广泛性,他们热情地拥抱所爱的文本,力图将媒体的呈现与自身的社会经验结合起来,强调自我解读、评价和创造经典的权利,并将此作为和社会交流的重要方式。詹金斯认为,共享和集体智慧,是参与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粉丝能构造新的意义,通过阐述自身观点、表达情绪,增加分享层次,提供多样体验。

2  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社交平台上体育粉丝的内容生产

2.1  生产内容形式丰富

根据詹金斯所言,粉丝的同人出版业完全不存在传统的高门槛,还一直处于手工作坊式的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将粉丝的内容创作定位为高度个人化的行业。一方面,粉丝制作的内容呈现出高度专业化的情况,技术能力较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另一方面,它也表现出了极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即使是新的、毫無经验的入圈者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为了发现体育粉丝内容生产的多样性和整体趋势,笔者选取了微博超级话题体育榜的前5名,并对其中的100条精华帖进行分析,并给予内容统计。根据微博发帖的内容,将其分为类:a)技术向科普内容;b)文字类创作;c)资源汇总;d)视频制作;e)歌曲创作,包括同人歌曲制作;f)粉丝的心路历程分享;g)海报、图片创作;h)同人、漫画作品。

通过多样化的内容生产,粉丝们能够实现自我赋权,构建自我认同,形成群体间的交流与互动。有时,粉丝们甚至可以打破原文本之间的界限,看到不同圈子的体育偶像在粉丝的创作作品中隔空“对话”,实现交流。

2.2  生产内容含义多样

与其他粉丝群体类似,体育粉丝群体的内容生产中也包含了众多不同的含义。这些不同的内涵一方面能够帮助粉丝表达自己对体育偶像的热爱,另一方面也能够维持粉丝群体间的内部黏性和认同感。借助意象和情感的投射,粉丝们构造着属于自己的含义。值得一提的是,体育粉丝中对“技术”的分析呈增长趋势,尤其是在运动员所获得的荣誉与奖励和其实际实力并不相符时,这种内容的生产更成井喷状。以羽生结弦超级话题为例,在花样滑冰世锦赛上,粉丝普遍认为裁判给分较低后出现了大量的“科普贴”“技术贴”,分析给分标准和给分原因。尽管看似是经验分享和常识普及,但实际上,通过这些分析,粉丝们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2.3  生产内容受到认可

正如詹金斯所言,粉丝内容创作的参与者多、覆盖面广,生活中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都可能因为同一个目标而加入内容创作的大环境之中。目前,许多体育粉丝的内容生产已经超脱了“自娱自乐”的范畴,正式进入了专业媒体、运动员工作室等的关注重心之中,获得了专业的认可。

近年来,社交媒体上传播度较大且被“官方盖章”的粉丝内容创作比比皆是。如2016年宁泽涛粉丝创作的《情非得已》视频剪辑就一度“出圈”,被众多媒体甚至是央视等官方媒体转发,让许多非游泳爱好者都了解了这位游泳新星,一夜“入坑”。

除了粉丝自创作内容被广泛认可和传播“出圈”之外,各大官方媒体还乐于通过调动粉丝内容创作积极性,增强自身的用户黏度。以官方账号“微博体育”为例,在疫情期间,由于赛事的停摆,它发起了“体育迷失恋33天”社区创作大赛,以各个体育粉丝圈层为中心,发起分享自己经验的活动,并通过评选给予一定的奖励。

3  互动共享,产生共鸣:体育粉丝内容生产的心理动因

3.1  寻求群体内共鸣

根据詹金斯的理论,粉丝的活跃是因为“喜欢和彼此在一起的感觉,喜欢共享的这份热情”。在传统媒体时代,粉丝只能通过线下讨论会、书信来往等形式建立小团体,对于小众体育运动、小众体育俱乐部爱好者来说,他们更难在生活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带来了诸多不便。

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粉丝们以建立社区、超级话题、帖子等形式,无论是多么小众的体育种类和文化,也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块栖息地。以微博为例,在微博体育板块超级话题中,有超过1 200个超级话题的存在,其中最少的只有22名粉丝。

除了归属感外,这还便于粉丝通过建立网上社群,建立具有结构和规则的粉丝群体,交流自身想法,利用意象和情感的投射获得他人认同,求得与群体内其他粉丝之间的共鸣。

3.2  建立群体中地位

在粉丝群体中,无论显示身份中的身份如何,都可能因为在粉丝群体中的高贡献度而拥有一定的声望。而进行内容创作,成为“剪刀手” “同人画手”,成为了获得群体中地位的最快方法。高质量的视频和同人画作内容能够吸引大批量缺少相关技能、但却愿意欣赏他人作品的粉丝,从而获得追捧,建立地位,获得更大的号召力。

为了建立自身在粉丝群体之中的地位,有不少粉丝开始从事内容创作工作,通过长期稳定地输出优质内容,获得粉丝群体中的追捧,在群体中拥有较高地位。圈层中的新内容创作者也会视这些有经验的创作者为榜样,不仅是对个人的指导,也是为类型模式做出一定的榜样。

在对超级话题精华帖的分析中,有不少精华帖是以“老粉”的名义,向新粉丝进行科普向的内容介绍。在介绍中,这部分老粉丝会分享自身心路历程,盘点运动员精彩赛事,科普技术动作等,受到众多新粉丝的广泛转发。借助人际关系网络,这些“老粉”成为了粉丝社群之中的意见领袖,具有较高的地位,能够号召更多粉丝支持偶像。

3.3  实现自己的想象

粉丝往往会利用大众文化中的形象,扭转其原有意义,建构自己的文化和社会身份,通过这一行为提出一些在主导媒体中无法言说的想法。往往流行叙事无法满足粉丝们的所有要求,此时粉丝借助其心理驱动,积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殊含义。他们更多地是修补或者重新操作原始文本,将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的重要方面进展下去。

尽管站在体育角度来看,比赛进程占据了绝大部分粉丝直接接触的渠道,但通过采访文字、采访视频、综艺节目等,粉丝们还是能够从中截取他们所需要的部分,进行意义的再加工和再创造。这部分意义再创造以体育圈中的CP粉最为常见。正如詹金斯所言,他们“是令人满意的文本,是被粉丝阅读群体热情接受的版本,契合这个群体心目中早已经设定出的理想文本”。

以乒乓球队的“科龙CP”为例,在张继科发布的训练视频中,他们将对他们来说具有特殊含义的内容进行特别标注,进一步产生意义上的联想,引发了大量转载。其他粉丝会积极提供自己的设想,为怎样更好地进行下一个内容创作提供灵感和思想来源,给出建议。

新媒介环境下,公众更热衷于自由表达,粉丝的体育价值观也在多元话语体系中得以形成或重塑。通过内容生产,粉丝正在表达他们的情绪,“重塑”体育偶像,获得群体共鳴。在参与式文化的潮流之下,如何利用好粉丝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才华,成为了下一个重要命题。

参考文献

[1]亨利·詹金斯.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M].郑熙青,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杜永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亨利·詹金斯,伊藤瑞子,丹娜·博伊德.参与的胜利.网络时代的参与文化[M].高芳芳,译.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4]张雨曦.新媒介环境下中国体育粉丝文化的嬗变及其原因[J].视听,2018(7):242-243.

[5]陈文君.媒介文化视角下的体育“迷妹”现象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