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生态嬗变

2020-09-06巨高飞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嬗变

巨高飞

摘  要  后真相情绪化叙事的特点在商业资本和媒体技术的渗透下使网络舆论生态成为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网络空间延伸了舆论表达窗口,社会矛盾催生了舆论现实基础,多元需求引导着网络舆论的动态本质,后真相时代的网络舆论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界限的不断模糊中呈现出新的特点:理性与情感交织、真相与谣言渗透、技术与人性融合、需求与利益充斥。这些新特点有利于把握网络生态新趋势,而且对网络生态治理具有深刻的价值导向。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生态;嬗变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0-0027-03

如果说传统舆论生态治理在现实空间,那么后真相时代就是以网络空间为核心的舆论生态治理。2016年后真相一词被《牛津词典》收录为年度词汇,随着英国脱欧等事件的不断展开,这一词语似乎成为网络舆论的关键词。在情绪化叙事、盲目迎合、偏见固化等特点支撑下,后真相时代网络空间舆论参与呈现出事实和情绪相互渗透,真相与谣言难分难辨的复杂场面。与之伴随还有网络舆论引发的次生灾害日益频发,网络暴力、网络犯罪危害正常网络空间秩序。网络舆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不仅关系到网络空间治理,更体现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2018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1]。这一讲话不仅反映了我国当前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性,更为网络生态治理指明方向。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与社会治理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前,随着网络环境和公众社会需求的变动,网络舆论动态化愈强,引导和管理难度更大,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认识和把握这些趋势对于处理好网络舆论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具有深刻借鉴意义。

1  理性与情感交织:“群体极化”诱发网络舆论极端化

“技术赋权”和社会需求变化相互作用下的显著表现就是公众通过网络空间参与社会治理。网络空间延伸使社会问题得到集中反馈,官方与民间在互动中进一步探索网络空间生态治理的可行性路径,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网络舆论是公众表达的窗口,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網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网络舆论的形成,这也是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复杂化的原因。

情绪化叙事主导下,网络舆论生成的偶发因素增加,依靠新媒体力量裂变式传播使其触及率更快,传播过程伴随着信息再加工和深度解读,这些特点都使得网络舆论动态化属性更加明显。民众通过网络空间获取信息,参与讨论,表达观点,这原本是网络舆论生发流程的关键环节。但是后真相时代,由于民众媒体接触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具体事件关注中情感逐渐战胜理性,成为“注意力经济”下引发网络舆论的导火索,网络舆论的生发流程愈加复杂化。网络舆论讨论过程中,民众并不是单独个体,而是从属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有既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背景,因此就会形成不同的意见群体。一方面,网络信息动态流动和强大聚合能力使不同意见群体能够迅速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群体,并通过讨论不断壮大群体力量,而这正是形成群体极化的信息影响途径。另一方面,网络为民众意见表达窗口,使其不仅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还能最大可能获取他人的观点并参与讨论,在讨论中一部分民众通过观点比较意识到自身观点的局限性,从而发生极端转移,这就构成形成群体极化的社会比较途径。现实社会中信息影响途径和社会比较途径往往是同时发生,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在后真相网络空间,由于媒体使用习惯、信息接触以及情绪化叙事的原因,两者关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重,信息影响在群体极化的形成过程中影响程度更高。网民通过相互交流,激烈情绪和观点会不断被复制,并不断扩散传播,产生群体极化现象[2]。2019年2月,翟天临因直播风波引发舆论学术不端质疑。2月11日,北京电影学院成立调查组并按照相关程序启动调查[3]。2月15日,教育部回应“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事件”称,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要求有关方面迅速进行核查[4]。2月19日, 北京电影学院发布关于“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的调查进展情况说明,宣布撤销翟天临博士学位,取消陈浥博导资格[5]。在舆论发酵中,公众参与绕过事件本身直指教育资源不公,通过新媒体平台分享自身遭遇将舆论推上高潮。虽然舆论最终以问题的解决得到平息,但是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的表现也引发公众对后真相的思考。

后真相时代,民众在接触网络舆论信息之后,最先想到的并不是理性分析,而是情感化参与。通过共情场景、情感共鸣选择与自身观点一致或者相似的群体,在讨论中意见愈发统一,群体也愈加极端化。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代表理性的消失,而是在与情感的斗争中占据下风。网络舆论参与中少部分公众仍然能够坚持自己观点,以理性和真相尽力削弱舆论极化,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本质上还是理性与情感交织过程中形成的。

2  真相与谣言渗透:“沉默螺旋”引起网络舆论扭曲化

任何媒介的影响力和作用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6]。后真相时代移动媒体为公民新闻、参与式新闻崛起插上翅膀。民众通过网络平台进入现场,一方面实现与媒体新闻的无限衔接,另一方面依靠新媒体力量使事件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场景性更强。但是,媒体技术只是打开民众参与舆论的窗口,参与什么,怎样参与才是影响网络舆论趋势的核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38.1%、23.8%;受过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10.5%、9.7%[7]。当前我国网民学历结构普遍较低,组成人员复杂,网民的媒介素养滞后于网络发展,这也从本质上决定了我国网络舆论面临的复杂局面。

社会转型时期矛盾与民众需求多元化是“后真相”的现实基础。在现实空间正常表达渠道受阻的情况下,通过网络空间延伸现实问题,在讨论中通过意见凝聚形成舆论促使现实问题的解决就成了后真相时代舆论生发的核心。民众通过新媒体平台上传事件信息成为引发舆论导火索,但是个人的媒体素养存在差异,对事件看法和态度有所倾向,在信息表达上难免有缺口有侧重。加之网络匿名性的特点,信息在裂变式传播的过程中经历二次解读和再加工,成为谣言和情绪化信息滋生的温床。信息在讨论发酵中,真相和谣言相互渗透,共同组成网络舆论。在这一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就是公众参与。但是出于选择性接触和媒体接触习惯差异,他们只会接收与自己观点一致或相似的信息,且不会更多的关注事件本身,而是将本就浑浊的信息以情感包装再次参与到舆论讨论中去。随着参与人数不断增加,这类观点触及面愈广,影响愈大,遇到反对观点就会群体而攻之,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形成足以左右舆论的“沉默的螺旋”。在舆论讨论中,包含价值判断,充满争议以及与民众切身利益关联性较强的舆论事件更容易引发“沉默的螺旋”[8]。2019年9月,昆明理工大学大二学生李心草与两男一女聚会后落水身亡,昆明警方通报李心草为意外落水事件。10月12日李心草妈妈不满警方调查结果,在微博发布题为《一个母亲的血泪控诉:谁能告诉我一个真相?》长文,引发舆论关注[9]。一时间,讨论中谣言与真相难分难辨,舆论在“一边倒”的过程中呈现扭曲化,对官方的不信任成为舆论的主导声音。

“沉默的螺旋”最早是由诺伊曼提出,表达在舆论形成过程中多数意见对少数意见的孤立,这一理論在后真相时代依然有其生存的基础。网络空间虽然赋予更多人表达意见的权利,但是群体害怕被孤立的假设前提并没有消失,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暴力比现实孤立更让人觉得恐惧。后真相网络舆论在真相与谣言相互渗透中形成“沉默的螺旋”,不仅蒙蔽了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而且使网络舆论扭曲化程度加深。

3  技术与人性博弈:“过滤气泡”导致网络舆论层次化

技术与人类社会进步相伴而生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智媒化,这一点在后真相时代最为明显。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底层架构的网络空间智媒化为技术与社会的衔接铺平道路,通过交互性体验、可视化展示、移动支付加速信息流动,便利信息获取和舆论表达。但是智媒化背后的主导力量仍然是人,这就意味着智媒并不总是拥有好的舆论导向,后真相智媒化的过程其实是技术与人性的博弈。正如麦克卢汉所言,技术产生一种迫使人需要它的威力,但这一威力并不能摆脱技术而独立存在,技术是人体和感官的延伸[10]。如何平衡技术与人性的关系到后真相时代舆论趋势的价值导向。

后真相时代需求多元变动使得“注意力经济”下吸引民众注意至关重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底层架构的网络平台通过捕捉公众的网页浏览习惯、消费记录、运动轨迹等信息基于算法推荐技术对网页信息进行深度检索筛选,最终形成用户个性化的浏览空间。所有由算法构造的过滤器组成了“过滤气泡”,每个人的“过滤气泡”取决于个人网络生活的独特信息,包括你是谁,你做了什么,而每个人的“过滤气泡”也决定了你在网上能看到什么[11]。这种个性化信息服务表面上看是便利了用户的信息获取需求,但实质上是以牺牲隐私权为代价的,由此导致的网络犯罪、隐私侵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新兴网络技术所导致的“过滤气泡”现象会使得用户的认知进一步窄化甚至单向化,并将用户牢牢地包裹在他们已有的意识形态气泡之中[12]。这样的公众基础下网络舆论层次化也就不难理解。2019年8月,上海迪士尼因为禁止自带饮食,被大学生告了的相关博文在引起网络舆论关注[13]。在舆论发酵中,讨论禁止带食物是否合理的占到44%,翻包与个人隐私的占到40%,点赞支持大学生做法的占到9%,吐槽迪士尼的占到7%[14]。舆论形成了以法律分析、点赞支持、吐槽批评、理解园区等舆论讨论核心,在公众社会背景和媒体接触习惯不同的影响下,舆论层次化趋势明显。

“过滤气泡”既开启了个性化体验,又催生网络舆论层次化,体现着技术与人性的博弈的结果。技术一方面为网络舆论打开窗口,另一方面又使其复杂化,但本质上技术还是在人性驱使下参与,这一点与网络舆论的层次化存在共通之处。“后真相”的核心特征就是技术与人性的价值博弈,而处理好这一关系是破解网络舆论趋势的钥匙。

4  需求与利益充斥:“网络巴尔干化”扰乱网络舆论生发机制

注意力经济是后真相时代社会运转的动因。在社会需求多元变动,商业资本和媒体商业化的驱使下,网络舆论生成的社会环境产生了本质变革。从公众角度来说,价值观念渗透和海量信息涌动使公众个人需求动态化程度愈高;从社会角度来说,社会转型时期矛盾与深化改革的挑战使社会需求更加复杂;从网络角度来说,商业资本、平台利益、社会利益等相互碰撞,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商业化角逐的第二战场。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不仅需要打通社会与网络衔接的桥梁,更要在需求与利益充斥下治理好网络舆论生态。

现实社会中,由于经济利益等各方面原因整体社会成员会分为大小不同的群体,各群体成员为既定的目标和利益原则传播信息、提供服务,长此以往形成社会“巴尔干化”。网络空间是现实空间的延伸,网络信息动态化流动和虚拟化生存使“网络巴尔干化”成为后真相时代的典型特征[15]。“网络巴尔干化”原本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马歇尔·范阿尔泰首次提出,主要指网络在多元需求和利益的充斥下,分裂为种类繁多的小群体,群体内成员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传播的动员能力,传播信息,凝聚并不断扩大群体。这一现象宏观看是“网络巴尔干化”,微观看就是“信息茧房”[16]。群体内人只接受既定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信息壁垒,并刻意回避或者反对与之相左的意见,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容易产生信息孤岛和信息社会分化[17]。在这样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网络讨论形成统一舆论促使问题解决的社会基础就会被削弱,网络舆论正常生发机制便难以发挥作用。2019年4月11日,一则“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的视频刷爆网络[18]。4月14日,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不向经销商及客户收取任何金融服务手续费”[19]。4月16日,车主与利之星4S店达成换车补偿等和解协议[20]。在此次舆论事件中,当事人、经销商、奔驰官方、网民和媒体出于各自利益和需求,对事件做出多重解读,虽然在政府部门的干预下解决,但是影响了事件依照正常法律途径解决,扰乱了正常的舆论秩序。

“网络巴尔干化”并不是单纯的网络问题,是现实问题在网络领域的延伸。网络空间的信息动态化和虚拟化生存虽为“网络巴尔干化”延伸了生存空间,但是需求和利益的充斥才是其生存的土壤。要想更好的破解这一影响网络舆论生发机制的难题,不仅需要强化网络生态治理,更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现实问题。

5  结语

后真相时代既是充满希望的时代,又是充满挑战的时代。既有万物互联,智能共生,又不乏隐私伦理之争、技术与人性之惑,在这一基础上的网络舆论必然饱含时代特色。情绪化叙事的舆论生发核心、动态化需求的社会现实基础、商业化运营的网络环境现状,共同组成了后真相网络舆论的复杂与新趋势。网络舆论生发是一个动态过程,趋势变化也必然有其社会动因和心理基础。如何平衡现实社会与网络空间的二元互动关系是把握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趋势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EB/OL].(2018-04-21)[2020-02-1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21/c_1122719810.htm.

[2]汪明艳,余丽彬,朱译冰.舆论反转中群体极化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18,37(9):106-112,119.

[3]北京电影学院成立翟天临事件调查组[EB/OL].(2019-02-12)[2020-02-12].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190212/35191897.html.

[4]教育部回应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事件”:对学术不端行为绝不姑息[EB/OL].(2019-02-16)[2020-02-12].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256/mtbd/201902/t20190218_369820.html.

[5]北京电影学院回应“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调查进展[EB/OL].(2019-02-14)[2020-02-12].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9/0214/c1008-30674215.html.

[6]费·金斯伯格,里拉·阿布-卢赫德,布莱恩·拉金.媒体世界:人类学的新领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469.

[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8-30)[2020-02-1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8/t20190830_70800.htm.

[8]杜骏飞.无法沉默的螺旋——纪念诺埃勒-纽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J].新闻记者,2010(5):49-52.

[9]大二女生疑遭搂抱扇打后落水死亡 母亲发控诉信[EB/OL].(2019-10-12)[2020-02-23].http://news.ifeng.com/c/7qibTC8Cbsq.

[10]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体:论人的延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93.

[11]王斌,李宛真.如何戳破“过滤气泡”算法推送新聞中的认知窄化及其规避[J].新闻与写作,2018(9):20-26.

[12]许志源,唐维庸.2016美国大选所透射的“过滤气泡”现象与启示[J].传媒,2017(16):54-56.

[13]因为禁止自带饮食,上海迪士尼被这个大学生告了![EB/OL].(2019-08-10)[2020-02-27].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908/10/t20190810_32870742.shtml.

[14]上海迪士尼翻包现象及禁止自带食物舆情分析[EB/OL].(2019-08-12)[2020-02-27].https://www.eefung.com/hot-comment/20190812172411.

[15]孙秀成,韩璞庚.论网络微内容传播巴尔干化现象的成因与应对原则[J].青海社会科学,2018(2):179-183.

[16]主流新闻如何凝聚共识?(3)[EB/OL].(2011-08-29)[2020-02-27].http://media.people.com.cn/GB/137684/15532777.html.

[17]郭秋萍,任红娟.信息空间巴尔干化现象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12):37-40.

[18]西安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全纪录[EB/OL].(2019-04-19)[2020-03-12].https://pl.ifeng.com/c/7lzsmbpQAPA.

[19]奔驰金融声明:不向经销商及客户收取任何金融服务手续费[EB/OL].(2019-04-14)[2020-03-12].http://www.bjnews.com.cn/auto/2019/04/14/567694.html.

[20]西安维权奔驰女车主与利之星达成换车补偿等和解协议[EB/OL].(2019-04-17)[2020-03-12].http://china.cnr.cn/yaowen/20190417/t20190417_524580250.shtml.

猜你喜欢

嬗变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双性同体意象及其嬗变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集方式的嬗变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浅析清代中后期以来的戏曲声腔演变
香港黑帮电影的叙事嬗变与未来
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的嬗变与改革实践
明传奇钩沉
传统孝道的嬗变及原因
广播电视网络的嬗变
论北宋美学的嬗变与宋代文书的话语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