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剖宫产后实施产后全面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
2020-09-06魏华
魏华
【摘 要】 目的:探究分析产妇剖宫产后实施产后全面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的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n=25)、研究组(n=25)。对照组剖宫产产妇给予常规的产后护理,研究组剖宫产产妇实施产后全面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剖宫产产妇实施产后全面护理后,和对照组产妇相比,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产妇,且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产妇剖宫产后及时实施全面护理工作,能够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
【关键词】 剖宫产;全面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
文章编号:WHR2020054010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女性的妊娠率也开始逐年上升。剖宫产和顺产是临床常见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手术相对顺产而言,手术创伤较大,产妇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卧床休息,血流速度缓慢、血凝指标下降、产后抑郁等均可能会增加剖宫产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1]。本次研究通过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产妇剖宫产后实施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的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对照组产妇年龄最小21岁、年龄最大42岁,平均年龄(27.32±2.34)岁,孕龄29~42周,平均孕龄(36.54±1.54)周;对照组产妇年龄最小22岁、年龄最大43岁,平均年龄(27.64±2.17)岁,孕龄30~42周,平均孕龄(36.36±1.26)周。纳入标准:所有产妇均为单胎产妇;不符合顺产指征;符合剖宫产手术条件;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本次研究;研究经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中途退出患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两组剖宫产产妇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剖宫产产妇给予常规的产后护理,包括手术评估、术后监测、相关交接工作等。研究组剖宫产产妇实施产后全面护理。1)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前,应当全面掌握产妇和胎儿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对产妇及其家属开展相关健康教育,优化产妇身体的相关指标,充分做好手术的准备工作。通过加强和产妇的沟通、交流,了解产妇的需求,根据不同产妇的心理状态,排解不良情绪,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和痛苦情绪,鼓励产妇,提高信心[2]。2)饮食起居护理。产妇剖宫产后需要进行卧床休养,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护理人员必须保证产妇的恢复环境安静、舒适,在尊重产妇的饮食偏好基础上,为产妇制定科学的营养方案,充分保障维生素、蛋白质的摄入,做到低油、低盐、低脂,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3]。3)早期康复训练。在产妇剖宫产手术结束后6h平卧期间,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产妇双下肢驱动治疗,同时给予按摩,并鼓励产妇腿部有知觉后适当活动,6h后适当摇床坐起,24h拔除尿管后,鼓励产妇进行适当的下床活动,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改善产妇血液循环[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s)、平均血流速度(cm/s)。
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下肢肿胀、下肢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百分比进行表示。
护理满意度:产妇护理结束后,出院前接受本院的护理满意度相关问卷调查,共分为3个指标: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所得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由表1可见,研究组剖宫产产妇实施产后全面护理后,和对照组产妇相比,凝血功能指标更优(P<0.05)。
2.2 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由表2可见,研究组剖宫产产妇实施产后全面护理后,和对照组产妇相比,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2.3 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由表3可见,研究组剖宫产产妇(24例满意)实施产后全面护理后,和对照组产妇(18例满意)相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3 討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下肢疼痛是临床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一旦发病可能会引发肺部栓塞,严重危害到产妇的生命安全,临床护理以预防并发症发病为主,做好产妇的健康指导和肢体锻炼十分重要[5]。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产妇剖宫产后实施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结果显示,研究组剖宫产产妇实施产后全面护理后,和对照组产妇相比,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产妇剖宫产后及时实施全面护理工作,能够显著降低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优化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 陈彩华,赵玉青.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4):118-120.
[2] 王文,白雪.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06):956-957.
[3] 赵新莉,范利.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2):76-78.
[4] 张莹.基于人性化服务理念的优质护理在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32):3613-3616.
[5] 杨烜,李奕莲.干预化护理方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05):876-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