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策略研究

2020-09-05杨晓燕王文新田桂先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8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制约因素专业发展

杨晓燕 王文新 田桂先

【摘 要】自2014年教育部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就开始思考:应如何真正具备作为传道授业者必须拥有的道德品质与关键能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与核心素养背景相结合,具体分析影响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应进一步完善评估制度,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加强在职教师研训,才能真正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尝试探索一条适合农村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制约因素;优化策略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核心素养”就成为教育领域探讨的新话题。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执着深厚的教育情怀、廣博扎实的专业素质、娴熟高超的教育艺术、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自得其乐的职业幸福感。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培养,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非常多,但是对农村教师队伍的研究却很少,这不符合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新时代带来的新挑战,重新审视农村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重新认知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一、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

习近平主席说:“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事实上,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下滑,据调查,个别农村教师长期请病假在外经商或带孩子,临时找人代班代课,学校考勤制度不够严格,对其约束力不够;个别教师语言粗俗,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重影响教师在学校、社会上的形象。

另外,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农村根深蒂固地束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动机。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分数的片面关注,迫使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对学生综合素养和全面能力的培养,导致一部分教师总认为,教学成绩提高了,教学能力就具备了;他们不注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挖掘教材和提高学生成绩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学科素养的提升、新教学理念的领悟、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等工作都置之不理,意识不到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不够成熟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大势所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但农村学校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欠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教师专业发展受约束、缺少有效引领

农村教师工作内容过多,教师专业与所教课程不对口,教学资源困乏。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大,很多教师身兼数职,工作内任务重,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具备培训、阅读、研讨的条件,农村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难以提升,会影响教学效果。

另外,农村教师队伍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与外界的沟通相对少,对学科知识的新发展了解也不多,导致专业发展缓慢;部分教师敬业精神淡化、专业意识淡薄、产生教师职业倦怠,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这种现状,急需要名师、专家专业引领,引导农村教师创新理念、加强学习,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优化策略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严格教师队伍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狠抓教师队伍中的不正之风,坚决纠正教育教学工作中玩忽职守、散漫消极现象,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机制,要制定全面、合理、公平、公正的教师考核机制,全方位地评价每一位教师,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同志要理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营造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推动农村教师队伍健康成长,使教师牢固树立终身从教、立德树人的信念。

2.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农村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一要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使所有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获得教育技术能力初级认证;二要充分发挥电教中心的检查指导作用,对农村中小学进行督促检查、考核,不断提高各类学校校长的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三要制定考核办法,对教师实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情况进行严格考核,推动教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

3.因地制宜,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缺失、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以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第一,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准确地了解农村教师缺乏、专业不对口的情况,针对农村学校所需师资,到师范院校进行重点专业培养,以满足农村中小学师资的专业需求。第二,各类学校要对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进行调查了解,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及兴趣爱好来发展自己的专业优势,对于部分教师从事与个人专业知识相近的学科教学任务的,可鼓励其向已调整的专业方向发展,并进行专业培训,在所任教学科能熟练地驾驭教材,尽早成为本学科的教学骨干。第三,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核心素养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要加强校本培训,这是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针对教师最困惑的问题进行有计划地培训,研讨。开展理论讲座、观课议课、课例研修、同课异构、交流探讨、示范引领、总结提升等活动。通过培训,思想得到升华,问题得到解决,专业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分批分次派农村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去名校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效的教学技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发挥辐射带动引领作用,或者把名师请进来进行集中培训,有效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

总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影响着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效果,所以造就一支核心素养下新型的教师队伍是农村基础教育的焦点,也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任务。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善于学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就一定会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涌现出一大批好老师,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健康、持续、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章.农村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浅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7(12).

[2]王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制约因素专业发展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报告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