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类型在竞技体育运动领域中的现状分析

2020-09-05张佳琰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8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

张佳琰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物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其中神经类型学可以不断促进竞技体育运动领域的发展,而竞技体育运动是人类依靠机体所完成的,需要人类利用精巧、复杂、高级的神经系统来完成一系列活动,依靠大脑神经组织发出相应的指令,使机体正常运转。本文对神经类型在竞技体育运动领域中的现状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神经类型;竞技体育;运动员选材

1神经类型的基本理论

神经类型是前苏联生理学巴甫洛夫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学说,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研究发现,人与高等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都由兴奋和抑制的两个过程组成,这两个过程只有人类和高等动物才会有,这两种基本神经活动过程具有一定的强度,使机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均衡性,这些不同属性相互配合,构成了不同的区域划分。对神经类型学的研究需要生理学的涉入,并且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使机体的各大系统巧妙配合,使各大系统之间表现出差异性和规律性。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中,体育文明不断发展壮大,各种运动项目成为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对神经类型学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促进竞技体育运动领域的不断发展,还可以不断促进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把控。各个运动员之间的身体差异性决定了是否适合此类运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不同的运动项目适合于不同身体素质的运动员,神经类型的研究和发展将各种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利弊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于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2 神经类型的概念

神经类型是按照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特性来划分的,简称神经类型,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或者日常训练时,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生理学、心理学、训练方法、训练项目等。由于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可以将生理学作为体育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并且神经活动是生理学课中最为复杂的生命活动现象,这一点与竞技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神经活动出现问题,将会导致运动员机体难以发挥出正常水平,影响着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神经类型学是脑科学的一个庞大分支,集中了生物所有的神经活动,是生命体意识的中心。机体进行的任何生命现象都是由大脑发出指令,然后在传递的过程中使机体作出应有的反映。由此可见,对神经类型学的研究在体育运动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神经类型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神经类型在体育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运动员的选材、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及诊断等软件的开发和量表,帮助运动员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使得运动员可以清楚的了解身体素质内容。工作人员应该时刻掌握运动员身体各项指标,让运动员可以在良好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和比赛,一方面保证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保证运动员可以发挥出正常水平[2]。

3 运动员的选材

对运动员的训练材料需要严格把控,近十年来,运动员的选材是神经类型研究的最重要的方向,可以看出训练材料对于运动员的重要性,神经类型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项目,不断研究运动员的训练材料,保证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健康。很多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进而研究的方向不断扩大,主要包括:篮球运动、足球运动、长跑项目、短跑项目、铅球项目、举重项目、冰球项目、武术项目、游泳项目等,根据不同的大量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运动员的选材对于神经类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神经研究的大方向。

4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及诊断

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锻炼和诊断,可以帮助运动员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神经类型的研究可以保证运动员的绝对健康,根据这一情况,竞技体育运动领域需要不断重视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和诊断,设立心理咨询室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定期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检测,保证运动员在运动或者比赛时可以正常发挥。随着竞技体育领域的不断发展,投身于此行业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普遍差异性不大,但往往决定结果的因素却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心理素质包括:信心不足、太过自信、过于急躁等,这些都是影响心理素质下降的原因。为了更好的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竞技体育领域需要不断加强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检测,开展心理素质课,进而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运动员的发展[3]。

结语:

综上所述,神经类型学是研究人脑功能的一门学科,在对其進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身体素质,巧妙的利用各种器材来锻炼运动员的身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不断挖掘运动员的潜能力,提高训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海鹏.科技助力竞技体育-可穿戴设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与发展[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1877-1878.

[2]王晨星.电子竞技运动对我国体育事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5767-5769.

[3]崔莉.社会主义改造及全面建设时期中国的体育强国思想[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6620-6622.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
浅析青少年拳击爱好培养的重要性
兴奋剂对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影响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研究
探究竞技体育科技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产权困境”下我国运动员培养模式探究
生理学视角下减量训练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