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大班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究

2020-09-05马文娟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8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传统文化

马文娟

【摘 要】桃花坞木刻年画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以浓厚鲜明的民族特色驰誉中外。幼儿园凭借特有的地理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的本土传统文化资源。将家乡传统文化资源整合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与游戏活动中,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所课程。幼儿能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并了解、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桃花坞木刻年画;传统文化;园本课程

年画,是富有绘画特色和装饰意味来自民间的美术品,它与年俗有密切关联。每逢春节来临,聪慧的古人会在长方形的桃木板上绘上门神画像,悬挂在大门两旁,以求祈福纳祥,这便是最早的桃符。桃符后来逐步分化出春联和年画。所以年画也是“万象更新”的重要特征,既喜气洋洋又吉祥如意,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

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独有的民间木版年画,因为曾经集中在姑苏城内桃花坞地区一带生产而得名。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年出产的年画达百万张以上。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的木版年画一齐被称为我国的五大民间木版年画。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被广泛学习,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活的教育”,更以鱼入水,鸟归林,花生长来比喻活的教育,一天进步似一天。我园在特色课程的开发阶段一直遵循“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主线。以身边的资源的抓手,尊重幼儿的内在需要。

一、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传统文化资源的意义

(一)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2017年新年初始中央就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传统文化成为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源泉。桃花坞木刻年画是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之一,源于宋代雕版工艺,拥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具有浓厚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水乡隽秀的地方风格。不仅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而且在世界版画史上也有相当高的评价。通过在幼儿园渗透优秀的民间文化,让更多孩子了解,参与到非遗文化资源的同时又尝试建构自己的经验和文化。

(二)促进幼儿园的特色发展

幼儿园园本课程具有全面性,启蒙性和生活性,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以幼儿的现有经验水平为基础。

桃花坞木刻年画代表的是成人的生活和审美,在题材和内容上不是完全为幼儿创造的。这样,对年画主题的选择就成了幼儿园特色园本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对年画的组织,加工和二次创造就组成了幼儿园课程设计的重要部分。

(三)推动课程游戏化发展

幼儿园园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站位于幼儿的立场,充分关注他们获得的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二、桃花坞年画传承视角下幼儿园课程现状

(一)园本课程资源储存不足,体系不完整

对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只有将分散和缺乏组织的木刻年画资源构建成课程体系,才能进行课程实施。对于教师来说,知识储备之外还要有资源的储备。储备的资源是否丰富是保证幼儿活动是否能夠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但是一部分幼儿园关于桃花坞年画的资源储存不够,活动材料长期一成不变,无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活动流于表面,过分关注外在

木刻年画课程的实施必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发展需要和兴趣相融合。而在很多幼儿园的实践活动中,“文化”被剥离了,脱离了生活性,只剩下工艺。只抓住了其中的教育价值“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而舍去了蕴含其间更为深厚的民间风俗和文化氛围。有的幼儿园过分强调对制作技巧的训练,对作品精美程度的要求。仔细分析却发现并没有抓住年画中的内涵,使得年画资源的应用没有与幼儿实际生活充分结合,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相互独立状态,导致其蕴含的自主学习、心智启蒙等教育价值难以得到发挥。

(三)对资源的利用缺乏研究,指导缺乏针对性

园本课程的根本价值是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学习性、探究性基础上,能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首先,教师要引导和激发幼儿自主活动,自由游戏,选择和使用各种课程资源。其次,要重视对幼儿的指导,细致观察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积极回应幼儿的需求,鼓励幼儿不断尝试,探索,获得新经验。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对如何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和适宜指导缺乏思考研究与方法,因此,“高控”的情况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自主探索和思考的机会。

三、园本课程开发策略

(一)请进来,走出去

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内有多位年画制作大师,其中更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房志达先生。馆内至今留存房志达先生曾经制作年画的工作室。

幼儿园组织幼儿参观,现场观摩年画的印制过程,了解各种工具。同时,借助各种电子科技辅助产品,将木刻年画请进幼儿园,让更多的孩子认识年画,喜欢年画。

毗邻年画社的苏州美术馆经常不定期举行年画展览活动。如19年初,天津杨柳青与苏州桃花坞两大年画,在木刻年画的诞生地---桃花坞,联袂打造“说‘年品‘画——己亥年春节‘南桃北柳古版年画展”。这些展览对幼儿园来说,是让孩子们走近年画,走进年画的好机会。通过参观,幼儿对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由来以及发展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近距离感受和比较中国南北年画的不同韵味与独到之处。

幼儿教师是活动设计的引领者,如何更好地把年画元素进行游戏转化,必须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外在形式。园所邀请专家和民间艺人开展讲座,对年画样式,制作工艺,题材选取进行深入了解,提炼出适合的信息和元素。将中年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悟和青年教师的创新,灵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凸显资源特色。

(二)家园合作,丰富活动内容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前期收集资源的过程,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利用休闲时间和节假日,参观博物馆、走访民间艺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记录表。在这过程中,幼儿对木刻年画这一本土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感知和了解。为之后课程的进一步展开奠定基础。

四、木刻年画活动的开展、实施

(一)专题活动室的建设

幼儿园专室源自传统的幼儿园区角,是一种教师为了满足幼儿自身需求、促进幼儿发展,通过组织某些物质或精神资源而创设的,供幼儿在特定领域从事可持续,较体系化的探索、游戏和学习活动的空间。在活动刚开展时没有头绪是遇到的首要问题,专室的建立能够帮助我们较快的明确收集课程资源的范围,很好的减少因为缺乏目标而带来的盲目性。同时专题活动室为梳理年画课程资源提供了思路。前期收集到的课程资源内容繁杂,必须经过科学筛选、整理后才能进入课程和游戏,发挥教育价值。专题活动室还对提升课程资源提出了要求。如木刻年画的很多题材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或民间故事,大班在课程游戏化精神下开展桃花坞年画活动,不是对创作简单的复制与模仿,掌握制作技艺,而是了解祖辈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和发展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与工艺的热爱。专题活动室所利用的各种课程资源会根据幼儿的需求不定期更新,这会促使教师尽可能的发现和挖掘资源中的价值,从而帮助幼儿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幼儿的需要,是幼儿身体、认知、情感方面的需要。因此,关注幼儿意愿,从幼儿角度出发规划和布置环境,是重要的课程事项。在物质环境中怎样彰显幼儿意愿?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多主体参与。把幼儿看作重要的规划者、布置者、使用者。参与这些也是课程的内容之一。

所以,大班教师和孩子们对年画小馆共同进行规划和环境设计,鼓励幼儿直接感知和自主探索。创设游戏化的情境,让幼儿不仅有游戏的体验和愉悦,还能在游戏中收获木刻年画的知识。在活动中,大班教师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以及最近发展区,将年画操作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开展。如:在了解幼儿能力基础的前提下,可将活动分为预备期,练习期,学习期。

预备期:对于毫无木刻年画经验的幼儿而言,在预备期中,我们安排了几次练笔活动,提供了各种颜料,幼儿可以随意用刷子或排笔涂抹,这些活动旨在激发幼儿兴趣,了解颜色的搭配与对比。

练习期:当幼儿具有一定的色彩认知,就进入了练习期,此时我们引导幼儿继续尝试调色和印画的基础知识,并一同参观美术博物馆,欣赏优秀作品,帮助幼儿形成美的认知。

学习期:年画的学习具有鲜明的由易到难的层次性。从表现单个的物体逐渐过渡到多个物体。如:在最初期,幼儿只会画一朵花,但随着活动的开展,经验的不断积累,画面也越来越复杂,幼儿会画一束花,细节也更全面。这时,我们积极引导和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创作自己喜欢的年画。

(三)关注内容生成,增添活动乐趣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示,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培养幼儿对生活的兴趣,让幼儿用发现的眼光看待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而幼兒园的传统教学活动,多以教师为主导,往往在高度的预设下进行。即使有生成性的活动,大部分也会被教师“牵引”到原先的“轨道”上,局限了幼儿自主探究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降低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改变现状,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在年画内容的制定中,我们遵循大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主题活动,设计调查问卷,并与幼儿一同商量。如在开展以《大家来运动》为主题的各种活动时,我们紧扣主题,进行了《我喜欢的体育运动》、《各种球类》等年画活动。这些活动内容简单并且符合幼儿的兴趣、贴近日常生活,所以在有了前期经验的支持之后,幼儿能更进一步探索。

(四)科学合理投放材料

在大班幼儿刚接触年画时,为了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我们在年画小馆投放了一些拓印工具。可是没过几天,问题就出现了。孩子们对这些材料的探索热情在减退。于是我们又陆续投放了木刻笔,滚轮,吹塑纸等。在幼儿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颜料的干湿度难以把握,当水加入较多时,会无法上色,使得大面积糊掉。当颜料比较干时,纸会粘在板上,印刷时就会出现厚薄不均的情况。通过与孩子们的集体讨论后,我们又投放了油墨,幼儿尝试后不仅提高了年画创作的成功率,还大大激发了参与活动的兴趣。

(五)有效重组材料,提高利用率

在拼贴年画活动中,有时候画面会显得比较单调,有许多空白之处,或是有些细节没办法通过拼贴表现,这时就需要低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玩法多样,形式不固定,对幼儿参与年画活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投放了废旧的硬纸板,KT板,海绵等,事先和孩子们一起用小木棒和海绵,扎成话筒形状,制成印制的小工具。如配合《丰收的季节》主题,幼儿进行了创作《橘子树》年画活动。我们投放了各种材料,鼓励幼儿通过撕纸、拼贴,折纸等方法与拓印技术相结合。幼儿们用过期报纸撕出橘子树的形状,然后将橘子印在纸板上,最后用水彩笔画出摘橘子的小朋友。有的幼儿还用彩色皱纹纸制作了烟花。通过多种低结构材料的有效重组,以年画为媒介,幼儿们创作出了一幅幅充满着创新气息的作品。

(六)借助一日生活,提供幼儿的操作技能

如何让幼儿的年画得到提升,这是相当重要的事项。区域游戏很多时候是各种集体活动的延伸和补充。所以在美工区投入相应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年画创作,是个好方法。年画创作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创作过程,步骤偏多,集体活动时无法全部完成。可以渗透在日常生活和区域游戏中,如餐后休息时间,合理安排孩子进行剪纸和粘贴的练习,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为之后的年画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七)把握难度,提升上色水平

年画不仅需要“版”,让“版”上的形象成为画也是非常重要的过程。这就是“拓印”。孩子们自己动手上色,印刷,从而获得一幅画。所有过程对于幼儿来说趣味性十足。上色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孩子们将颜色自主搭配碰撞,最终得到的成品也是独一无二。但如何让画面更出彩,上色是关键。教师在操作前首先要讲解示范如何正确蘸取颜料,然后均匀上色。上色的面积由小向大过渡。

(八)学会评价的方法与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评价幼儿更应该侧重幼儿的纵向比较,即对孩子们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比较。如,将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听讲,操作等方面的表现与之前的表现进行比较。如,大班一名能力形成较慢幼儿的作品与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作品效果略有差距,但是这名幼儿从刚开始接触年画时的无序,到现在能够按要求上色,拓印,完成作品。在这过程中幼儿进步非常大,收获了自信。

五、反思与回应

(一)幼儿为主,动手创作

通过日常观察活动,发现教师的指导几乎贯穿了整节年画活动。虽然内容的制定结合了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并听取了他们的建议,但有时教师也会帮忙,如上色,排版等环节。但是所有的指导都是有必要的吗?很多时候过于频繁的指导反而使教师没有较好地了解幼儿的年画意图和真实想法。只有了解幼儿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怎样的帮助,教师的指导才更具有针对性。作为引导者,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放手让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真正享受年画带来的快乐。

(二)加强行为常规培养

不论在准备过程,创作过程或是点评环节,教师经常把指导的重点都放在了技能技巧方面,虽然幼儿也能够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但却忽略了幼儿毅力,创造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应引导幼儿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每次区域,户外游戏以及专室活动结束后,由幼儿整理收纳材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让幼儿学会分享,当材料不多时,能够共同使用,不争抢,与同伴友好相处。

参考文献:

[1]陈其弟.苏州桃花坞 [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2]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 [J]學前教育研究,2004

[3]涂远娜.“非遗”传承视角下幼儿园民俗特色园本课程的开发 [J]

[4]王娜娜.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建设中的传统文化 [J]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传统文化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民间益智游戏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