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山水画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营造
——以河南郏县纸坊村为例

2020-09-04任泽民乔文黎李彩霞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8期
关键词:村落山水画营造

任泽民,乔文黎,李彩霞

(河北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130)

一、引言

传统山水画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自古以来的文人画者借用山水中的形态从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想象。山水画中的景观营造是极具东方特色的,它完全符合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在很早之前,钱学森先生提出“山水城市”的概念,主旨是融合传统山水画、古典园林和文人诗词等多方面来探讨“山水城市”的模式理念,之后也有不少学者从多重视角探讨了山水意境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但较少有学者将传统山水画与乡村景观营造相结合,并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二、传统山水画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营造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干预性越来越大,自然景观也逐渐向人工参与的方式转变。自然山水景观从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中渐渐地形成了“师法造化,内发心源”的追求,从中国传统山水画思想中取其精华,从而形成具有独特的中国人文景观思维。从以往成功的案例设计来看,优秀的景观营造是充分利用山水自然元素的特点,因此本文从传统山水画与村落布局、公共空间、人文情怀三大方面之间的关系,分析山水画与乡村景观营造之间的联系。

(一)传统山水画构图与村落布局的关系

1.独立性与整体性

一幅好的山水画,景观的独立性和整体性是相对存在的。在景观营造中,首先要有整体的布局,然后将建筑、水景、道路、植物等景观元素的各个部分融合为一个整体。把山水画中的构图法用在景观营造中,首先要对村落的道路和水网进行合理的规划,再把景观设计的各个元素进行空间上的组合,使得各因素不仅是独立的并且通过相互作用能够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局部的景观应该具有特色但不杂乱无章,与整体景观和谐统一,并且融于整体。

2.移动视点的景观序列

在山水画中,经常运用移步观景的方法来营造身临其境的空间艺术效果。一般分为静态视点和动态视点,视点固定时观赏景物的审美感受和视点移动进行观景的感受是不相同的。在景观营造中,把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平移透视方法,分起景、高潮、结束三个段落进行展示,使游人在移步的过程中欣赏到不同景色,景色也会在行走中不断改变,在有限的空间中有着无限的景致。

(二)传统山水画与村落公共空间的关系

1.村落街巷的空间结构

街巷是村落中最常见的线性空间,是一个村落骨架脉络的体现,承担着交通组织的重要功能。在整个村落格局中,河流或道路成为村落空间的主轴,由主轴线将各村落节点串联起来,村落沿着轴线河道两岸、山谷延伸发展。在沧源文化的《村落图》中,画家用岩石画形式记叙了人类在农耕文化时期对于家的理解。画中是以村落为中心的街巷道路关联,并描述了押俘、赶畜、祭天、跳神等场面展开的活动路线,从而构成整个村落的道路空间。从中可以看出山水画起源于社会活动,是其创作基础,街巷穿插也是根据村民的日常生活形成的。

2.节点景观的空间层次

节点景观是村落里面比较重要的公共场所,承载着村民的日常生活。山水画往往在构图中心会有最主要的节点景观,核心节点与村民活动关联比较密切,在村落中作为重要的空间,一般指公共活动广场、寨门、牌坊等处。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丰富村民们的精神需求有些村落会设置不同主题的公共活动广场,成为村落中人群最聚集的场所。在核心景观周围前有河流,河流两岸有丛林或山峦,周围还会有房屋和人群。后有远山,山腰会有楼观与盘山而居的道路通往山顶,以云雾断白,从而突出前景和中景。有些属于一般性节点空间,与村民的活动关联性相对较弱,且不足以形成村落的标志,在村落中一般指街巷节点、古井、古树等处。这种主次节点景观的构图方式,使山水画更具丰富的空间层次。

(三)中国山水画与村落人文情怀的关系

从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山水诗文中衍生提炼出来的山水精神,对景观设计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提到山水画我们很快与古村落联想在一起,在具体的乡村景观营造当中,很难对山水景观的形式照搬照抄,而山水精神文化对设计的影响,则是不可被磨灭的。尤其对于越来越追求回归本源、重返自然的居住观念来说,如何着手建立“天人合一”的和谐环境,显得尤为迫切。为此可以从传统山水文化中得到一些对村落景观设计的启示,根据地貌特征上的典型性、生态环境上的优良性、文化历史上的影响性,对地方山水文化进行汇总再设计,营造出和山水文化契合的“可游、可行、可居、可望”的村落景观。

三、山水画对纸坊村景观营造的借鉴和应用

平顶山市纸坊村是隶属于郏县的一个传统村落,北临风景名胜区莲花山,五龙泉寺,东临千年古镇神后,西临三苏园,南临广阔天地,耕地面积1897亩。此地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村落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寨门、榕树、古街、庙宇、古牌坊等都有迹可循,明清时期的建筑群也随处可见。2018年12月,纸坊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一)村落景观现状分析

1.村落选址

纸坊村是位于县城西北部的一个传统村落,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和烟叶为主。离镇区4公里,离县城7公里,三洋铁路和郏景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比较便利。村内青龙河穿村而过,村落选址具有明显的中原景观和山水特色,有“沿河抱龙居,造纸名胜地”的美誉。村落背山面水而建,山—水—村构成了该村整体的选址原则。(图1)

2.整体布局

纸坊村的整体布局是和山水融为一体。村落由河西、前湾、后湾三个自然村构成,地处伏牛山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背靠大刘山,怀抱青龙河,南面是平川,东西是丘陵。村落内植被茂盛,山环水抱,景色怡人。建筑分布在河道两侧,随着人口的增加,村落一直向东侧发展,但整体依旧是沿青龙河形成带状格局。(图2)

3.民居建筑

纸坊村始建于隋唐年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有传统建筑30多处,主要代表性建筑有王家大院、奶奶庙、五龙圣母庙、观音庙等。纸坊村所有传统建筑都是由砖木干砌而成,用泥料、白灰等勾缝,村内院落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由于错落的封闭性,纸坊村的传统建筑保存算是比较完整,但是由于现代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纸坊村的传统建筑也将逐渐被现代化的小楼房所替代,整个村落的建筑文化也慢慢消失。面对承载着千年乡土文化的传统村落,把不同时期的建筑很好的保留是设计者的职责和期望。(图3)

图1 区位分析

图2 现状照片

图3 建筑现状

(二)传统山水画景观营造的利用规划

1.因地制宜的总体布局

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是其历史遗存的精髓,所以对纸坊村重新设计时应借用山水画中的空间观念,更好地做到古为今用。巧妙结合地形,将原有的山峰与丘陵结合植物配置来丰富地势形态,保留原有的青龙河水域并加以改善。洼地处形成连贯的水沟,通过干挖成湖的手法将河流贯通,就地利用开挖出的土方堆坡组成山,进一步营造出“环山抱水”的山水格局。通过村落的街巷道路连接和组织各个景观节点,人行走其中随着视线的变化看到不同主题的景观犹如在画中游,将山水画论中的“三远法”运用其中,每个景观节点又独立成画,形成丰富有序的的景观布局。

2.虚实相生的空间层次

在纸坊村的空间层次营造中,我们应借鉴山水画中的留白手法,通过合理的组织布局,构建富有层次变化的空间。在山水画中山是实,水是虚。村内贯穿的青龙河担当留白的部分,人在此处通过留白可以产生无限的想象。在河流的两岸应有建筑和植物的搭配,达到空间有阻有畅、变化多样的效果。还可以从整体的空间规划来营造层次,比如村内设置有疏有密的景观节点,广场、庙宇和寨门入口属于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空间序列的设计自然也要更紧凑些;街巷节点、古树等处则与村民的活动关联性较弱,相对来说空间序列的设计会稀疏些,因此用适当的留白和主次景观节点的设计手法可以表现虚实相生的空间层次感。

3.山水意境的营造

纸坊村的山水意境营造首先着重体现山水画中的形神兼备,整个村的路线应采取动态序列布局,寨门入口、竹林掩映、曲径通幽、遮天蔽日的榕树、文化广场、水榭楼台、祭祀庙宇等等,让人宛如在一幅动态连续的山水画卷中游览,从水榭远望大刘山,河岸的植物剪影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自成一幅山水景致。再则将临街两侧的建筑色彩与外观统一整治,使两侧建筑风格与纸坊村整体风貌保持一致,还需突出建筑立面高低层次,形成与山水相符合的曲线,通过以上设计方法营造出可游可行可居可望的村落景观。

四、结语

传统山水画在园林景观、城市景观方向都有过相关理论研究,但在乡村景观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山水画自产生以来就表现出与自然的密切的联系,目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化的现象,盲目地对其模仿和复制,忽略了中国乡村与城市的巨大差异以及规划的在时性与在地性,因此,我们应该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村落历史文化特色,从山水画理论中采用可借鉴的内容,真正在乡村建设中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水乳交融。

猜你喜欢

村落山水画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