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河口木版年画艺术造型中的程式化

2020-09-04朱明圆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8期
关键词:程式化木版年画

朱明圆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木版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其艺术表现形式和题材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老河口木版年画作为湖北地区民间艺术的星星火种被保留了下来,这是由于它自身具有独特的程式化语言。老河口木版年画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法则,艺术造型也愈发呈现出程式化倾向,“程式化”即前人归纳总结所形成的一种固有的模式,是一种具有约定俗成性质的符号,老河口年画中的程式化尤为显著,这与后续的传承及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五官造型程式化

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创作不强调对客观对象的写实和模仿,而是较为注重情感的表达,由于日常生活中的形象与欣赏者本人生活太近而不能使人们从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需要相对陌生化的形象以此来拉开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由此从现实生活中解脱出来获得暂时的慰藉,得到心灵的寄托,因此年画中人物形象往往通过夸张变形的方式来创造出主观意义上的形象。如《钟馗》(图1)国字脸,浓密的大刀眉,怒目圆瞪,紧皱的眉头,充分地表现出了钟馗威风凛凛、刚直不阿、除邪驱祟的人物气质。《一团和气》(图2)中人物头部形象脸又圆又方,额头饱满,耳垂宽厚,这正好与中国人“圆”“满”“厚”即为福气的观念相符合。这种夸张变形的造型手法既可以表达人的主观情感,又可以增添画面的装饰性趣味。五官是凸显人物性格的核心,人物形象的夸张变形主要是通过改变五官形状来实现的。

(一)眉毛

老河口年画人物形象中的眉毛变化丰富,眉形因身份不同而有所变化,男性眉毛一般劲道有力,多是剑眉,剑眉眉形粗而上扬,像两把利剑立在眼睛的正上方,面相书里说剑眉的人一般一身正气,行侠仗义,“铁面剑眉,兵权万里”。还有种说法“风目剑眉”是帝王之相;女性、儿童眉形似新月,柳叶弯眉,柳叶眉和新月眉从字面上就可以联想到月亮和柳叶的形状,古代许多文学作品都有描写女性的柳叶眉,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到“芙蓉妇画柳如眉”,韦庄的词中:“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可见出这种眉形下隐露的娇羞温婉姿态。关于老河口木版年画人物形象眉形的概括见表1。

表1 眉毛形状分类

(二)眼睛

顾恺之绘画数年不点睛,人们问他原因,他回答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展现人“精气神”的核心部位,年画中的眼睛形状变化多端,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眼珠、瞳孔位置对于凸显人物性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老河口木版年画中人物的眼珠通常在眼睛中间,瞳孔一般在眼球中间或稍上位置,年画中的人物由于个性不同对于眼睛形状、眼球、瞳孔位置的处理也不同,如钟馗的眼睛是半圆形,眼珠在中间,瞳孔在眼球靠上位置,这样给人的视觉感受就是怒目直视前方,眼神里透着正气,而文门神、儿童、妇女的眼睛形状多是丹凤眼,双眼皮,凸显人物温和气质,儿童的眼睛在丹凤眼基础上处理了眼角线条,使眼角微微向下,眼睛看起来像小鱼儿,尽显活泼天真,这种形象的描绘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通过观察与比较众多作品,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将其眼部轮廓用线勾勒出来,总结老河口年画中人物形象眼部基本形状,见表2。

表2 眼睛类型

(三)鼻子

年画中的鼻子造型相对于眼睛来说显得较简单,有的精细刻画有的寥寥数笔,通过轮廓提取法,总结了三种人物鼻子基本型,如表3所示。老河口木版年画中男性鼻部刻画明显比女性和儿童细致,男性鼻部有鼻翼、鼻头、鼻孔的刻画,鼻梁粗,鼻头圆,表现男性的勇敢坚毅的品质,女性则大多是侧面鼻,鼻子尖而挺,体现女性柔美娇弱的形象,儿童也是描绘较简单,鼻短而宽,表现活泼可爱。

表3 鼻子基本型

(四)嘴巴

嘴巴在绘画中和眼睛一样具有传达神情的重要作用,一个人物的形态情绪都可以通过嘴巴微妙的变化体现出来,如果说眼睛体现人的性格,那嘴巴可以说是表现人情绪的最佳部位。年画中人物嘴角大都略微上扬,男性嘴巴多是扁心形,单口瓣,女性多是樱桃小嘴,儿童嘴巴偏圆润,呈圆桃心形,他们有个共性是都是下嘴唇厚,这也和中国传统心理有关,自古以来,嘴唇厚被看作多福、老实、憨厚、正义的符号。还有一些特殊的嘴型如《一团和气》中人物的咧嘴笑,《钟馗》里的平方嘴。总结分析后概括基本嘴型如表4。

表4 人物唇部基本型

(五)耳朵

经分析比较,耳朵部分的描绘在老河口年画中表现较少,变化较小,木版年画人物的造型有一大特点是将人物扁平化,对于耳朵也就相应的减少笔触,这样可以使人的视觉中心集中在面部,更能直观感受到人物性格气质。中国人一直认为耳垂肥厚的人,天生福相,命中富贵。老河口木版年画中耳朵轮廓大都将真实耳朵形状概括简化,耳垂肥大圆润,这也与人们的审美习惯、思维定式相匹配。同上述方法一样,将轮廓线提取出来,总结出了耳朵基本型,如表5所示,男性、女性、孩童耳朵形状大都表现一致。

表5 人物耳朵基本型

老河口木版年画中五官造型的程式化特征明显,可以清楚地显现人物性格特征,易于欣赏者了解五官符号所传达的寓意,除五官之外,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创作在构图、色彩上也呈现明显的程式化趋向。

二、构图程式化

构图,在我国画论中称为“画面布局”,谢赫在《古画品录》中称其为“经营位置,”即把要表现的对象在画布上进行适当的排列组合,使之形成一幅协调的画面。老河口木版年画特别注重画面的布局,并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构图模式,其构图特征主要是饱满紧凑,均衡对称。

(一)饱满紧凑

在中国人观念中,“圆”“满”是寓意吉祥的词汇,像“圆圆满满”“满面春风”“子孙满堂”这类象征美好的词汇中都含着“满“字,民间木版年画受众群体是大众,因此必须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需要,而不只是适合文人雅客把玩,所以不像文人画那般空灵娴雅,而是充满了民俗风味,因此年画在构图上总是把画面安排得饱满紧凑,少留空白。老河口木版年画在构图时,往往突出描绘画面中央唯一人物,或一神一骑构成的整体形象。具有驱邪纳福、寓意吉祥的武门神、文门神、斩鬼英雄等人物手拿象征身份的物品,以充满张力的表现方式将画面填充得满而全,老河口木版年画这种构图力求饱满紧凑的特点,千百年未曾改变。这种构图方式,吸收融合了壁画、石雕、木雕等多种造型艺术的表现方式和构图方法,与版画的鲜明色彩结合起来,使其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与形式美感。

图1 《钟馗》局部

如老河口木版年画的代表作《一团和气》(图2),画中描绘的是一位面带笑容慈眉善目的老婆婆形象,画中人物手中抱着金元宝,额头印着“吉祥点”,衣服上印着花,这些都是寓意吉祥如意的传统视觉符号,也是积淀了千百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传承下来的符号,自然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形象,艺人很巧妙地将头部和身体融进一个圆形中,左右对称,使画面显得饱满,又用一些装饰性的符号和充满变化的线条使整个形象生动活泼。这样的构图饱满紧凑的设计使视觉中心集中在画面人物形象上,易于理解图案的象征意味。在《秦琼》《敬德》(图3)中尽显两位大将顶天立地的形象,武器、坐骑占满了纸张的边角,衣饰、吉祥物、印章错落有致地布置在空白处,整个画面显得疏密有致。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大多数作品都采用这种构图,艺人采用这种构图方式将人们对圆满生活、吉祥如意的向往融进了作品中。

图2 《一团和气》

图3 《秦琼》《敬德》

(二)均衡对称

中国传统哲学中道家的阴阳哲学思想对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对称均衡,黑白相守,动静结合。阴阳哲学的思想对民间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一直崇尚“好事成双“,认为偶数是吉利的数字,奇数不吉利,所以在图形的运用上也偏爱于双数,这一思想在老河口年画的很多门神画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如《秦琼》《敬德》(图3)、《还我河山》《精忠报国》(图4)中人物都是一左一右,面部相对,除门神画之外其他年画种类也可以发现均衡对称的程式化语言。《一团和气》中人物虽然只有一个,但也是对称均衡,无论是面部,肢体还是发饰,文字都呈中心对称。

图4 《还我河山》《精忠报国》

三、色彩程式化

色彩承载了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内在意蕴和人文情怀,老河口木版年画的色彩语言受制作工艺、实用性和当地人民审美喜好等因素的影响,其色彩表现上多注重色彩间的强烈对比,使用纯度高的红、绿、紫等颜色,颜料也均为艺人自己制作,主要源自木红、黄丹、靛青,色彩古雅朴实,浓烈持久。

(一)原色的运用

图5 《吉祥如意》

老河口木版年画大胆运用三原色,采用平涂的画法,画面简洁大方,色彩鲜明亮丽,表现出人们最真挚的情感。如《吉祥如意》(图5)是年画中常见的童子题材作品,画面中荷叶和鲤鱼颜色采用的都是原色,绿色和红色颜料直接平涂于对象上,没有采用复杂的绘画技法。色彩亮丽,视觉效果强烈,非常适合烘托节日气氛。大量运用原色绘画的这个特点,是由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印刷工艺和内在的精神追求所决定的,老河口木版年画使用的颜料大多是直接从中草药和天然材料中提取,再经熬炼、炮制、研磨等多道工艺,精心制作出的颜料色彩纯正,绘制出的年画亮丽多彩。

年画主要用于新年,用以烘托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大量使用原色使画面鲜亮夺目,更能直接鲜明地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补色的运用

老河口木版年画用色看似简洁,实则是十分考究的。老河口木版年画极其注重互补色之间的对比关系,其采用的互补色主要是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的对比,有时也采用黑和白的对比。在老河口木版年画中最常见的是红与绿、黄与紫及黑与白这几种互补色的对比,通常一幅作品只采用一种互补色作为主色调进行大面积使用,再搭配几种其他互补色来构成画面的完整协调。而黑和白的对比在画面中一般都是小面积出现,如胡须和鞋子。

老河口木版年画中这种补色的运用,增添了画面的装饰趣味,增强了画面的活力和感染力,给人带来一种喜庆、吉祥的感觉,并且赋予画面避邪、纳福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民间美术的传承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形式代代相传,正是程式化语言的传承使得年画艺术度过了一次次的危机而保存至今,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时代的变迁,手工制作的木版年画发展情况不容乐观,狭窄的欣赏群体,资金的不足,传承人的断代危机,使得老河口木版年画发展空间受限。因此,创新与发展年画艺术的造型语言迫在眉睫。

湖北地区仅剩老河口地区年画还留存至今,在当地设有年画博物馆,虽然程式化语言能让年画艺术延续下去,却难以发扬到各地,受众面也难以扩大,为此,我们需要在程式化语言上进行突破创新,与当代具有时代特点的因素结合起来,使年画艺术的审美特征与当代审美趣味愈发贴合,以充满活力的面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图表来源:

图1、图2、图3、图4、图5:作者自摄

表1、表2、表3、表4、表5: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程式化木版年画
“大美民间 匠心风韵”
———山西木版年画展在山西美术馆成功举办
牛年画牛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侯琪版画作品选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浅谈京剧身段表演的艺术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