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2020-09-04李文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9期
关键词:满意率肝硬化有效率

李文强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

肝硬化主要受肝组织内部的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形成所致[1],患者临床表现多集中在休克、呕血、便血、上消化道出血等,而以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病症主要受消化系统和脾脏回心血流影响,在流经肝脏时受阻,使得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所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下静脉破裂所致的出血现象[2],据相关报道显示,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概率在30%~45%,如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引发休克症状,危及生命安全。当下,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方式主要为介入治疗、内镜治疗、气囊压迫致谢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受手术和病症影响,患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治疗依从度和治疗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临床需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工作,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次实验研究针对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详细内容见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和感染内科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数共计200例,根据双盲分组法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各100例,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患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患者均符合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护理组中,女性患者53例、男性患者47例,年龄最小28岁,年龄最大67岁,年龄中位数41.25岁,出血量105~1165 mL,出血量中位数525 mL,常规组中,女性患者51例、男性患者49例,年龄最小29岁,年龄最大65岁,年龄中位数40.97岁,出血量100~1170 mL,出血量中位数520 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对比无差异,P>0.05,具可比性,可行下一步分析对比。

1.2 方法: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即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相关指导、禁食止血治疗、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适度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排便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全面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应对其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上消化道出血和肝硬化情况进行充分检查,首先,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患者受病症影响极易出现恐惧、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重视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不良情绪产生原因和变化情况,通过言语沟通、播放音乐等方式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和依从度,同时,护理人员予以患者一定疾病知识教育和普及,应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治疗成功率,确保患者对病症正确认知的同时以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便更好的进行后续护理工作。其次,护理人员予以患者出血护理,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和记录,如患者在治疗后发生再出血现象时应立即报告给主治医师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患病期间患者应保证绝对的卧床休息,并保持头部偏向一侧的姿势,避免突发再出血时呕吐物堵塞气管危及生命安全。再次,护理人员予以患者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虽经治疗出血停止,但仍应禁食禁水,避免再出血的发生,待经主治医师确认可进食后,护理人员叮嘱患者食用流质食物,并确保饮食清淡,严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严禁吸烟饮酒。最后,护理人员予以患者排便训练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养成排便习惯,例如每日早六点半至七点期间完成排便,长久养成良好习惯,如患者排便不通畅,可在午餐或晚餐后指导排便。

1.3 观察指标:使用SF-36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分为环境、生理、社会和心理四个因素[3],每项各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佳;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项指标[4],显效即患者出血症状停止、血压从低到正常、心率从快到正常、红细胞总数在400万~500万/μlF、尿素氮值在1.7~8.3 mmol/L、血色素在100 g/L以上,治疗5日后大便检查结果为阴性,有效即患者出血症状停止、血压趋向平稳、心率逐渐平稳、红细胞总数趋近于400万/μlF、尿素氮值低于1.7 mmol/L、血色素达90 g/L以上、大便次数正常,治疗8日后大便检查结果为阴性,无效即患者出血症状未停止、血压、心率、尿素氮值等均不稳定,红细胞总数、血色素无明显上升或下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患者满意度由我院根据文献及自身临床经验编写[5],总分为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0~60分为不满意,61~89分为一般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总满意率等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护理组患者在环境、生理、社会、心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1 不同组别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2 不同组别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护理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护理组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分析具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组别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不同组别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护理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常规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80%,护理组高于常规组,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组别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肝硬化作为临床中一种典型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患病期间多见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如出血症状急速、猛烈又尚未得到及时止血治疗,严重时甚至会致使患者死亡,是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6],且随着患者出血次数和出血量的增多,患者生命体征日趋下降,生活质量严重降低,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病症之一,因此,减少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次数、缩短出血时间成为治疗重点,待病症缓解后续护理工作直接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时间及效果。针对患者病情因素及其自身恐惧引发的负面情绪等方面来说,大部分患者治疗依从度较差,甚至会出现不配合治疗、与护理人员纠纷的现象,不仅影响治疗进程,还会大幅度降低治疗效果,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施就显得尤为必要。常规护理干预下仅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相关指导、禁食止血治疗、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基本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受其护理工作不全面、针对性差、患者护理满意度不佳等因素影响,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患者护理满意度普遍偏低。随着临床护理观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全面护理干预逐渐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该种护理方式在充分掌握上消化道出血和肝硬化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心理护理、出血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指导护理等方式,从多个方面改善病情,将患者作为护理重点,使护理干预更具全面性,极大提高了患者护理质量,有效止血的同时保障患者健康,给予患者更高质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利于改善病症、延缓病情,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护理组患者在环境、生理、社会、心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护理总满意率为95%,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护理总满意率为80%,护理组均高于常规组,由此可知,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来说,全面护理干预下针对不同患者出血症状和情况的不同实施相应的止血护理,实现有效止血的目的,同时,疾病知识的普及、心理干预、饮食护理、排便指导等护理方式能够最大限度上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病后恐惧、焦虑心理,让患者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并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并回归正常社会生活,与李彩玲等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具有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将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且利于患者更快恢复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满意率肝硬化有效率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很有效率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用药探析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