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比较

2020-09-04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9期
关键词:瘢痕出血量病灶

郭 涛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甲状腺肿瘤为多发于头颈部的一种疾病,常常是男性的发病率低于女性。甲状腺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肿块位于颈前正中处,同时伴着吞咽而活动,很多患者会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1]。甲状腺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因此病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很多患者均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诊治[2]。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主要措施为外科手术,传统的甲状腺手术可将病灶有效切除,临床效果显著,然而,此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的缺点,同时术后会存在明显的瘢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身体外观,使患者心理负担增加[3]。腔镜手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在临床甲状腺疾病治疗时,微创手术被广泛应用,同时此手术方式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美观等优势,被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认可。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对比,发现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效果更能令患者满意,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行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男25例,女26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2.1±7.0)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病程(4.3±1.6)年,其中左侧甲状腺肿瘤、右侧甲状腺肿瘤分别为20例、31例,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分别为10例、41例,病灶数量2~9个,平均病灶(6.5±1.2)个;观察组男24例,女27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1.5±6.3)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4.1±1.5)年,其中左侧甲状腺肿瘤、右侧甲状腺肿瘤分别为22例、29例,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分别为11例、40例,病灶数量3~8个,平均病灶(6.4±1.1)个。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经伦理会审核并批准;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甲状腺肿瘤。排除标准:进行过颈部放疗或化疗者;对手术不耐受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不配合者;非自愿参与研究者;沟通存在障碍者;参与其他研究者;认知存在障碍者;中途退出研究者;精神疾病者;年龄30岁以下者。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麻醉完成后,医护人员帮助患者采取适宜手术体位,手术切口位置选取在胸骨的切迹2 cm处做一横向切口,控制切口长度6~8 cm,血管使用超声刀处理,后逐步分离腺体,对于单侧病灶的患者,可采取腺叶次全切除术或切除术,针对双侧病灶的患者,可对其进行双侧大部分切除术或单侧次全切对侧大部切除术,术后进行常规引流管放置,皮内缝合切口。观察组实施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麻醉完成后,使用软枕将患者的肩部适当垫高,保持其头部为轻度后仰状态,做一横向切口于患者胸骨切迹1 cm处,控制切口长度在3 cm,颈部皮瓣分离,完全剖开白线和甲状腺外科被膜,建立手术空间,利用腔镜使用超声刀完成操作,与对照组基本原则相同。

1.3 疗效判定标准:①疗效[4]:甲状腺肿瘤症状消失,检查显示病灶剩余不足30%,同时无转移为显效;甲状腺肿瘤症状改善,检查显示病灶剩余不足60%,但高于30%,无转移为有效;甲状腺肿瘤症状无改善,检查显示病灶剩余超过60%,或出现转移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观察指标: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疼痛评分。③并发症:呼吸困难、颈部麻木、颈部紧缩、颈前区疼痛、切口粘连、皮下结节。④瘢痕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⑤疼痛评分:采取视觉模拟法(VAS)[5]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即在白纸上画一条10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分,标记成0~10,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在线段上做标记,数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18.0,治疗总有效率、瘢痕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用(%)表示,行χ2检验,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用()表示,行t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指标:两组观察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瘢痕满意度:两组瘢痕满意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瘢痕满意度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 论

甲状腺疾病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中恶性肿瘤包括恶性转移瘤、恶性淋巴瘤、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最常见。良性肿瘤包括甲状腺腺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此病又包括乳头型和滤泡型,其中滤泡型较多见,约占总发病率的70%以上;结节性甲状腺瘤因缺碘而出现,此病病程比较长,体检时发现,常常是多数多结节性,单结节极少见;甲状舌管囊肿是先天性畸形疾病,在胎儿时期若没有完全退化,就会出现先天性囊肿;亚急性甲状腺炎常常是呼吸道感染所致,具有起病急、发热的特点。甲状腺具有发病率高、类型多的特点,并且女性的发病率较高,极大的困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工作。对肿瘤的良恶性及早确诊才可为患者选取最适宜的治疗方案,可有效避免疾病恶化。

临床上,治疗甲状腺肿瘤比较常用的方式为外科切除手术,常见的传统甲状腺手术可将纤维性甲状腺瘤、部分来源于肿瘤疾病的恶性肿瘤等有效切除,在操作期间可对单侧甲状腺叶、甲状腺颊部清晰探查,同时将病灶区域组织彻底清除。然而此方式创伤切口较大,弊端明显[6]。有研究人员指出[7-8],甲状腺瘤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切除时,需要对腺体进行大范围的游离,同时需要横着对甲状腺前肌群切断,皮肤粘连于颈前肌肉情况非常容易出现,并且,术后进行吞咽动作时瘢痕会随之运动,严重影响美观。另有研究也指出[9],带状肌在进行传统手术操作时需要被切断,腺叶游离后还需要对甲状腺下极、喉返神经、甲状腺上极进行逐步分离,后对甲状腺峡部进行处理,导致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周浩等[10]研究中使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超过10%。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9.61%显著低于对照组49.02%,进一步证实了传统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不高,预后效果良好。除此之外,传统切除术对于淋巴管回流和颈前正常血管会造成一定损坏,使切口皮下结节的发生率增加;头部活动和吞咽困难会因颈前肌群被切断而出现;所以,传统的甲状腺手术对于临床的具体需求已经很难满足。

现阶段,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医疗观念发生很大改变,对于术后切口的美观,患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切口手术可对患者美观需求进行满足,术后瘢痕不明显,乃至无瘢痕,同时具有创口小、术后恢复较快的特点[11]。有研究指出[12],甲状腺肿瘤切除采用腔镜进行辅助完成颈部小切口手术可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情况、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了小切口手术既能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缩短,也能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感,同时具有较好的美观效果,安全性高。利用腔镜进行小切口手术,不需要使用二氧化碳建立操作空间,对于手术区域神经、血管走向、解剖结构均可清晰的显示出来,对于损伤血管或神经的程度可降至最低。除此之外,利用腔镜手术术野清晰,既可防止创伤,也方便医护人员减少止血时间,使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显著减少。

本次研究总结体会具体如下:①甲状腺探查需尽可能全面,如有需要可进行手指触诊;②对于缝合甲状腺残端需尽量选取可吸收线,对于术后腺体同周边组织发生粘连的概率可有效降低;③进行引流时可采用直径较小的硅胶管,同时引出的部位为切口侧缘,既可提升引流效果、降低切口肿胀、皮下积液等情况,也可减少引流管口数量,不影响术后美容效果。

综上,治疗甲状腺肿瘤采取小切口手术效果良好,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机体康复快、疼痛感轻的特点,同时对于术后颈部感觉和皮肤科有效改善,美容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瘢痕出血量病灶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