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与服务模式探讨
2020-09-03玛丽亚·布拉力
玛丽亚·布拉力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下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并从科学设计志愿服务岗位、合理招聘与集中培训志愿者、统一管理志愿团队、健全志愿服务考核奖励机制、创新挖掘志愿服务潜力、探索基于微课平台的志愿者服务新模式等方面,探讨了构建高水平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志愿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8-0-02
一、引言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不但能够优化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还能更加有效地建立图书馆和读者沟通平台,促进实践育人目标的实现,对图书馆运行管理、服务作用、学生培养等均有着积极作用。不过就当前来看,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与服务依旧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需要尽快采取合理措施加以调整和改善。
二、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服务岗位设计不合理
志愿服务岗位是管理志愿者和提供志愿服务的基础,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岗位设计下,才能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让广大志愿者能够成为促进图书馆运行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推力。不过就目前来看,志愿服务岗位的设计缺乏足够科学性与合理性。一方面,部分高校图书馆往往将志愿者视作基础劳动力,并不会安排志愿者参加图书馆内部运行、管理、服务相关工作,通常是让志愿者参与那些需要体力劳动的工作,如上架图书、清洁卫生、节假日值班等。另一方面,学生志愿者自身缺乏志愿服务规划,往往是直奔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提供服务,但是图书馆安排的工作往往难以遂志愿者心愿,两相冲突下志愿者很容易带着情绪参与志愿工作和服务。在缺乏科学合理设计的志愿服务岗位上,志愿者的作用和优势无法得到完全发挥。
(二)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需要系统化、科学化的长效机制作为基础支持,不过当前长效机制并不完善,直接导致管理效果较差。首先,志愿者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度低。当前图书馆志愿者主要是由自愿报名和院系团委等统一组织安排而来,二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志愿者对图书馆运行管理的了解不足,如果缺乏规范化的制度进行基础约束、引导和管理,必然难以取得良好管理成效。其次,没有针对图书馆志愿者成立专门统一的协调管理单位,往往是直接挂靠于学生会社团等,相应的管理难以落实到位,很容易导致志愿者活动过于虎头蛇尾。最后是志愿者团队不够稳定。图书馆志愿者流动性较大,有部分学生做志愿者只会为了完成社团实践活动或者获得实践证明,往往是参加一次后便不会再参加。与此同时,不同学生的课余时间存在差异,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志愿团队,这就导致每次志愿活动中志愿者的熟悉程度较低,难以进行高效配合。
(三)志愿者激励形式过于单一
对志愿者进行激励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志愿活动中投入更多精力,以更为积极的态度与情绪参与志愿工作,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不过目前图书馆对学生志愿者的激励形式较为单一,通常只有最基础的实践证明和精神褒奖,不能满足不同志愿者的需求,难以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三、构建高水平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策略
(一)科学设计志愿服务岗位
为了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一定要在开展志愿者服务之前科学设计志愿服务岗位,既要凸显图书馆特点与需求,也要针对志愿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首先需要一改之前的志愿者安排理念,准确意识到志愿者对图书馆运行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作用,不能简单地将志愿者当作基础劳动力,而是要更加关注每位志愿者自身的能力与需求。其次应当根据图书馆运行管理需要和服务需求,合理设计志愿服务岗位的职责、权力、工作内容等。在图书馆运行管理方面,志愿者除了做最基层的上架图书、清理卫生、值班等外,还可以参与图书编码、图书分类摆放、图书采购清单编制等工作,更加深入地为图书馆人员分担工作压力。只有这样,志愿者才能真正参与到图书馆运行管理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增强自身参与志愿活动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在图书馆服务方面,志愿者能提供的服务也不应当被局限在图书咨询服务等方面,而是要充分利用志愿者优势,让他们参与到图书馆读者服务活动中去,拉近图书馆与学生读者之间的距离。
(二)合理招聘与集中培训志愿者
为了更好地引导志愿者,增强志愿者综合素养,让志愿者能够完全胜任相应的志愿服务岗位,应当对他们进行合理招聘与集中培训。从招聘层面看,尽量减少院系团委统一组织安排的志愿者数量十分有必要,这对提高志愿者群体的整体积极性有着积极作用。而在缺少统一组织安排这一志愿者来源渠道的情况下,则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拓展招聘渠道,好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此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支持。图书馆可以通过学校网页、微信、微博、QQ、图书馆电子屏、数字图书馆APP等进行统一宣传,明确招聘岗位、人数、比例等,通过适当筛选,选拔出大量优秀志愿者。在完成志愿者招聘工作后,图书馆还需要及时落实相应的集中培训工作,通过图书馆基本知识普及训练、志愿服务内容培训、志愿服务宗旨和精神培训等,提高志愿者团队整体基本素养。
(三)统一管理志愿者团队
对志愿者团队进行统一管理,合理协调,尽量消除时间、能力等可客观因素对志愿者之间的配合的影响,从而促进志愿服务水平提升。高校图书馆对学生志愿者基本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重点从岗位、课余时间、特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志愿者能够被绑定为多个固定小组。在安排志愿服务工作与活动时,尽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能够在可控的范围内促使多名志愿者长期进行合作实践,从而培养各小组志愿者之间的默契,促使小组服务水平提升。
(四)健全志愿服务考核奖励机制
对志愿者进行差异化激励,能够充分满足志愿者不同需求,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促使广大志愿者能够齐心协力,以積极的心态、饱满的情绪对台志愿工作和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水平提升。首先,图书馆需要构建并不断完善志愿服务考核机制,根据不同服务岗位、工作、活动等设置相应的考核制度,严格按照考核制度进行严谨考核,对志愿工作与服务进行全过程监管,尽量保障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与可靠性。只有准确反映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情况,才能为差异化激励的实现提供基础依据。其次,图书馆应当积极与志愿者进行交流,了解志愿者反馈,对志愿者所思所想所需有正确认知。最后则可以在精神表彰、发放证书等基础奖励形式之上,结合考核机制、竞争机制、志愿者实际需求等,探索更具个性化、差异化的特殊激励机制。例如采取积分形式,对志愿者表现进行考核与评分,每次志愿服务后为志愿者累计相应的积分,而不同的积分则可以换取不同的图书馆服务、功能等。
(五)创新挖掘志愿服务潜力
提高志愿服务水平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所有志愿者的潜力,让志愿者能够成为图书馆管理及服务的中流砥柱。对此应当在做到因人而异,根据志愿者自身的专业、性格、能力、知识水平等采取针对性培训、岗位分配、工作安排等,同时遵循志愿者自身意愿,尽量优先安排志愿者参与兴趣浓烈且有所专长的工作,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促进志愿服务水平提升,发挥志愿者价值。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志愿者团队管理工作,对有大量时间参与图书馆志愿服务的进行深度编组,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赋予这些志愿者更加贴近图书馆岗位的权力,并在职责、管理、考核等方面向图书馆人员靠拢,打造一支更加符合图书馆需要的志愿者队伍。
(六)探索基于微课平台的志愿者服务新模式
微课的兴起让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更为重要,图书馆可以积极尝试将微课平台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全新模式。高校图书馆在微课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微课资源、微课教学相关资讯及服务等方面,将传统读者服务工作向线上平台拓展。而与高校图书馆人员相比,学生志愿者更加了解互联网背景下广大学生读者的兴趣、爱好、需求等,同时对信息技术操作的掌握与更为熟练。组织学生志愿者与图书馆人员交流合作,双方共同就基于微课平台的图书馆服务方案进行研究,在数字图书馆中打造并逐步完善相关功能,同时依靠志愿者彻底消除图书馆与学生读者间的隔阂,探索具有高度可行性的微课平台志愿服务模式。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与服务模式尚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需要图书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加以优化和改善。图书馆需要从志愿者管理制度着手,以拓展志愿服务范围、提高志愿服务水平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让广大志愿者能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志愿者服务活动之中,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雅琦.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与服务创新[J].魅力中国,2018 (1):104.
[2]何巧,罗璇.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兰台内外,2019(2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