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媒体政策与法规视域下的自媒体舆论把控

2020-09-03丁明毅

传媒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新闻媒体

丁明毅

摘 要:随着“互联网+”风潮的大肆阻击,新闻媒体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从前传统报刊业占据新闻的首要根据地,如今,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在网络上盘根,显现一派生计,挤占了传统新闻媒体的在发布、传播、为热点新闻舆论造势的地位。然而,任何的事物盛极必衰,自媒体亦是如此,在它逐渐引起大众关注之时,国家对其管控也越来越严格,本文整理了与自媒体相关的媒体政策与法规,一来,想让民众对这些不太熟悉的法律有大致的了解,不要掉进自媒体新闻的陷阱里去;二来,这些推行的制度确实很好的让网络舆论从躁动回归平静,还了新闻真正的客观与公正。

关键词:新闻媒体;自媒体舆论;政府管控;网络舆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2-0-02

一、引言

媒体被誉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其起到的传播新闻的作用,能够为社会沟通带来很大的帮助,但现在时代不同了,从前人们等报纸印发,听广播洞悉社会百态,现在一部手机在手就能通过各大平台,了解到“或真或假”、良莠不齐的新闻短讯。若无法规,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之下,不知多少人会为了争一杯羹而编造谎话,也不知多少人会没有到达新闻事发地而冒用记者身份,制造谣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媒体的笔太过锋利,自媒体的键盘太过于坚硬,需要政策与法规来进行约束,让他们都柔软下来。

二、新闻媒体政策与法规相关内容阐述

(一)概念

在新闻传播与法规中主要介绍和收录了相关的新闻与法规的一些内容,具体到每一章都有引导读者思索的案例,并且在每章的思考与练习中都存有一道案例题,让读者可以一方面掌握相关新闻法律知识,另一方面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同时新闻媒体政策与法规是让整个新闻界提升权威性及公信力的大而化之的法律,对其发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新闻媒体政策与法规的原则

一切制度都是基于国内社会事物的特征之上而制定出来的,自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它的发声平台是在网络上,而且传播的渠道也依附于网络,其具备了新闻传播及时,新闻普及范围广,新闻舆论影响力强三大特点。但不管它的实力多么强劲,新闻媒体政策与法规依旧秉持着严格性、公正性的原则,对自媒体进行了相对的制约,以保证网络生态的良好发展,保障网络引导民意、述说民意的真正作用。

三、新闻媒体政策与法规提及的信息监管主体

(一)政府部门网信办明确网络信息监督职责

网信办成立时间已经有八年了,在互联网初冒苗头之时,国家就瞅准了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隐患点,但在后续监管的这些年里,各地区网信办的进攻点出现了落差,首先,抓网络中的新闻信息问题不是他们关注的目标,宣传当地的文化与经济态势成了工作中的重点,举个例子,杭州网信办的官网中,导航栏分了十二个内容,其中有一项是旅游名城,对于当地新闻自媒体的管控工作,一些业绩的新闻公示,并没有放到网上来进行,其他的城市亦是如此。在2017年的5月份,国内出台了一部名叫《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的制约规定,针对监督机制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很好的提高了网信办在执法中的制度保证以及实施力度。從无到有,从疏忽到新闻媒体法规界定,网信办的职能得到了具体的分配,各部门不再相互推诿,纵使不发布相关的工作进程,民众也能在法律的制度之下,很好的参与到网络中去,网信办从无从下手到重拳出击,其实只需那么一步,那就是新闻媒体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此后,在网络新发布的内容和以往错综复杂的网络脉络中,部门内部根据工作细则,进行人员的调配,哪些人做哪些事,都要明确规定好。

(二)新闻自媒体平台要对发布内容负责

现今,各大自媒体平台盯着网络新闻这块香饽饽不肯撒手,例如百家号(百度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鱼号(UC旗下自媒体平台)、企鹅号(腾讯旗下自媒体平台)、趣头条(腾讯旗下自媒体平台)以及今日头条(今日头条新闻旗下自媒体平台),这些自媒体的平台以流量为赚钱工具,根据阅读量来给予入驻作者稿费,越高的阅读量,得到的稿费就越多。在这样利益推动的形势之下,标题党,编造假新闻,传播谣言等违背新闻初衷的事情屡屡发生,让每个平台的用户,都直呼“受骗了”。再来看看自媒体平台一般发布什么内容的消息,一是情感类,但大多数偏向低俗;二是社会类,但大多数都是杜撰他人的稿件,没有自己新鲜观点的抄袭消息;三是娱乐类,但涉及到了明星隐私,对明星个人产生了恶劣影响。

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互联网企业的责任感提出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坚持鼓励支持和规范发展并行;第二,坚持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并举;第三,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三)网民是互联网新闻监督的有力人群

一篇新闻内容怎么样,不是由撰写的作者决定,是由阅读的读者决定。一千个读者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九百九十九个人都说这篇新闻有问题,那么它就一定是有问题的。作为自媒体管控的主体之一,网民们要积极施行自己对文章举报的权力,如若文章是抄袭的,或者已经看过类似的文章,便可以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在已经发布的《网络安全法》《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多条法律文献中,已经详细阐明了网民手中拥有的权力,内容违规—网民举报—平台核实,只有当这三条链子串在一起时,才能发挥法规的最大效力。

四、新闻媒体政策与法规制度下的用户管理分割

(一)撰写新闻人员

之所以把她们叫作写新闻的人,是因为有些人还不够有资格挂着“记者”的名号。但是大部分的民众认为,只要是能够在网络上发布信息的人,都能称作是记者,且对记者的本身权威性不会感到质疑。就微博这一平台而言,2013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了一则《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了新闻采编人员设立职务微博要经过单位的同意,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不能违反法律和发布媒体的相关规定,与此同时,在没有经过同意之前,不能发表在本职位上参加活动时获得新闻信息。这也为政策与法规贡献了微薄的力量。

(二)营销新闻的人员

互联网催生了许多的行业,营销是其中的一种,在营销的大队伍之中,一些广受人们关注的群体发布的言论会更让人信服,比如体育明星、娱乐明星、各大平台粉丝数量较多的大V,他们在自媒体新闻中赚了许多的金钱,所起到的作用也很明显。在对媒体政策与法规实施之下,借他们的力量整顿互联网的风气,能够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用他们的光环告诉隐藏在网络之下的万千作者和网民,不遵守法律的后果到底会是如何,这样才能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肃清自媒体的弊病。

(三)监管新闻的人员

监管还是政府需要承担的主要职责,政府是为一把手,再影响下方的管理者,影响互联网平台运营者,影响写作的人员,影响阅读的人员,层层落实。党要做到的是,根据社会的正确发展导向,做到在网络上拥护党,支持党的决定,跟随党的前进方向,不迈错一步,不理错任何思路。这一点,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法规中也有提及。

五、结语

自媒体漏洞百出,需要一定的监管手段,才能让其更好的服务于民,服务于党,倘若任其发展,指不定往后便会成为一方强大势力,难以拔除,带来发展的隐患。除此之外,从制度衍生到管人,责任分配,还要做到未雨绸缪,进一步攻破网上人民的实名制关卡,让大众不受“网络”马甲的庇护,对自己发表的言论负责任,这样的话,作者、读者以及管理者三方便能很好的权衡利弊,在当下互联网的影响下,把新闻媒体事业用法律更好地保护起来。

参考文献:

[1]丁柏铨.论自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引导艺术[J].新闻爱好者,2016 (7):10-15.

[2]韩梦佳.透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看自媒体的议程失焦[J].中国地市报人,2019(4):69-72.

[3]熊萍.主流媒体灾害事件传播及舆论引导的难点与策略[J].中国编辑,2018(1):83-87.

[4]王赛强.新闻媒体的社交媒体号运营趋势[J].电视指南,2018(6): 112.

[5]杨俊.舆论监督:主流媒体的弱化与自媒体的激进[J].声屏世界,2019(004):24-26.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新闻媒体
雪中放牧新风景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魏则西事件网络舆论传播探析
社会化媒体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重建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新闻媒体的表达自由与司法公正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