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
2020-09-03刘旭
摘 要:民生问题一直广受社会关注,农民和农业是民生的基础。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農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发展劳动力越来越少。目前,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意在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本文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解决在农业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新兴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解决方案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农业发展的主题是农民,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的转型期,即从传统农耕转向现代农业化,这就需要大批有文化、有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培训势在必行,这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建设,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一、目前我国对新兴职业农民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农业形势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必要措施。但是,目前我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仍然存在问题,不利于农民培训,影响了农民培训的质量,限制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1.政府没有清晰认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性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对农业问题仍然只重视经济建设和劳务开发培训等,没有重视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不能清晰地认识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法律法规的执行可以让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农民的培训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仍然没有制定对于农民培训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农民的培训机构,对资金投入方面和管理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划,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欠缺师资和配套设施的扶持。
地方政府的态度决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发展,有些地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较好,而有些地区开展的不好,这与当地的领导干部认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可有可无的想法有关。另外,很多地区的培训机构法人落实情况不明确,还有很多地区没有正规的校舍,都是在周末或晚间借助小学的教师进行培训,缺乏实训场地,资源也严重匮乏,没有专业的师资团队,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发布的任务进行培训,培训效果较差。
农民培训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也是一项很大的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得知农民培训政策落实不到位主要是以下几点:第一,教师没有落实编制。部分学校培训教师仅有一个人,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第二,存在人均经费没有落实的现象。第三,没有落实“先培训、后就业”的政策。调查发现除了少数几个单位,农村的大部分企业对员工参加培训都不支持,这严重违背了国家对于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1]。另外,农民培训经费严重不足也是目前对新兴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不利因素。
2.农民的培训效果不理想
目前,农民培训强调在一定时间下有多少人完成了任务,没有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措施,只注重统计的数字不重视实际的培训效果。其次,农民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农民培训的师资力量是提高农民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我国目前农民培训的师资队伍还很欠缺,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有些地区甚至没有专职的教师,很难保证教学的要求。很多培训机构的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小学教师或退休教师,没有专业的农业知识和农业操作水平,这些都导致了农业培训效果不佳。最后,因为农业产品种类繁多,每个地区的特点也明显不同,在对农民培训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环境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但是目前所培训的内容已经与社会发展脱离,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实际的农民生产不符。
3.农民对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
各地区的培训学校和领导人普遍反映,当前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参与度不高,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处于一种被迫状态。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农民的家庭、知识教育和年龄有关。还有一些农民认为自给自足就可以了,对新技术不感兴趣,缺乏参与课程培训的积极性。有些地区甚至要以发放礼品或请农民吃饭的形式促进课程培训的开展,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
二、新兴职业农业培训的解决策略
1.提高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公益性的,政府有很大的责任。首先,政府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纳入总体规划中,要加强培养计划的资源配置,并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做良好的支持。其次,政府作为政策法规的设计者和支持者要尽快推行农民培训相关的法案。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农民培训机构、资金投入和农民的权益提供法律保障[2]。第三,加强资源整合,打破现有农民的传统局限,避免低效率的培训,并对建设地方相关机构进行协调,完善当地的合作机制,利用各个地方的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培训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
首先,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培训公共产品的质量,大力支持现有的关于农民培训的工程建设,例如新型的农民科技场所、劳动力和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等。其次,各级政府要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经费纳入到统筹预算中,实现制度化的农民培训投入。第三,要制定并出台以政府扶持为主、面向市场的多元化办学农民培训机构,并利用优惠政策和激励手段提高农民的参与积极性。通过运用金融、信贷、收税等方式吸引企业的参与,让企业、政府和个人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循环,调动农民积极参与培训事业。
3.完善机制,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
政府可以通过面向社会进行招标,确定培训机构的资质,为农民培训提供高质量的办学条件。在培训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验收,对农民进行就业跟踪的方式,对培训过程和结果进行验收和核实,了解培训的真正情况,进而保证培训的质量。其次,也可以推行农业资格准入制度,这样可以引导和吸引各地的农民积极的参与到培训中,从而可以尽快的完成国家、各级省、市的指标要求。
4.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農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培训机构要针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实质需求进行培训课程[3]。用创新思路教学增加教学质量。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农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经营手段。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对农业生产有兴趣的有志青年和反乡农民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强化创业技能的培训,培养出新一代符合社会农业发展的农场主、企业家等。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侧重培训目标。围绕各地优势的农业产品进行农业生产培训和岗位培训。
5.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
调查发现在有些地区农民的学习积极性高昂,大部分的农民都会积极的去参加课程,对培训课程满意度高,但是也有部分地区的农民参与农业培训的积极性都不高,主要原因是因为所上的课程与他们的实际农业生产和需求不符合,培训的形式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要想顺利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就要大力进行宣传活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需求,需要什么,他由谁提供,什么时间培训比较适宜,如何开展培训活动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农民需求的培训计划和方案,让农民积极的参与培训课程。这就要求培训机构要在符合培训大纲的基础上提供培训课程,着重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培训的时间和形式要多样化,用集中培训和间隔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在专业设置上要考虑实际情况,让专业课程和实际的农业生产需求相呼应。在培训的内容上,要根据市场和农民的需求,增加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教学实践的安排上,尽量选择农闲的时间或周末、假期等时间上课,避免耽误正常的农业生产。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面对面授课、个别指导和现场教学等方式。另外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选择网络授课方式,这样既能让知识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也可以通过保存课件等形式对课程进行记录,方便以后的使用和资料的保存。此外,培训机构在师资队伍上也要作适当投资,聘请专业的人士进行上课指导,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做实践授课,帮助农民更科学的进行农业生产。从而提高农业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经济的目的。
总结:综上所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可以有效的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我国正处于农业的转型期,对农民进行农业培训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农民在经过培训后可对自身的农业技术和思想观念都有所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是有文化、有专业的高素质农民,是一种职业的象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虽然在某些地区已经具有良好的成效,但仍需推进。
参考文献:
[1]徐耀辉.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提档升级"的思考r——基于海门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J]. 农民科技培训, 2017, 000(012):20-22.
[2]郑梅玲, 余顺和.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培训模式研究[J]. 乡村科技, 2017(13):17-18.
[3]郑梅玲, 余顺和.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培训模式研究[J]. 乡村科技, 2017(13):17-18.
作者简介:
刘旭(出生年月1967年2月),男,汉族,籍贯:安徽省阜阳市,学历: 本科,职称: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新技术新机具培训与推广。
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