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工匠精神在工商企业管理中的实施应用探讨
2020-09-03杜路
摘 要:十九大精神提出的工匠精神是新经济常态下企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企业管理视角下职校生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企业管理视角下职校生工匠精神培育出现的措施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是理论和实践融合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是从品牌的价值方向培养孩子的敬业精神;三是以服务观培养职校生创新精神;四是求是观设立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商企业管理;实施应用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一支创新型、技能型、知识型的劳动力队伍,注重企业模范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注重企业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十九大精神提出的工匠精神是新经济常态下企业发展的关键。现如今,许多企业智能化、规模化生产装置的趋势日益明显,员工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培养工匠精神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必然选择,因此,企业要注重工匠精神文化建设,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
二、企业管理视角下职校生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知识,轻实践技术教育
笔试仍然是大学生的主要评估方法。动手能力的培养虽然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安排了很多,但是培养出来的动手能力仍然不是很理想。在试卷分数至上的年代,考试分数并不能完全表达出学生的动手能力,然后在社会上公司更看重的反而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动手能力是决定企业是否录用该学生的重要参考项。即使理论知识没有深厚的根基,但是只要学生知道相关的知识点,然后会一些基本的动手操作,在职场上就远胜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高才生。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拿到毕业证,其次是就业和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直接导致学生习惯性地学习知识,并且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技能的训练以及一些知识点的竞赛。高校和学生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公司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比起学习成绩,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那些动手能力强,通过简单的训练就能上岗为企业创造利益的学生。现在教育部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就业,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现在大中专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越来越重视了。现在的学校宽进严出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相关的考试考核。
2.轻敬业品格重实用技能
每个职位都有自己的责任,同时需要为完成这一项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但是这种努力不仅是在特定领域付出更多,然后在另外一些领域就付出的少一点,有一种效应叫“短板效应”。敬业要求的是承担自己工作范围内的所有责任,而不是心情好就干一点活,心情不好就不干了。
当然,工作是需要有主次之分的,只要掌握了主要的工作内容就可以将工作内容分解的差不多。但是,为什么公司仍然需要为员工规范的作用和行为制定规则和法规?这项工作是系统性的,需要与其他职位联系和协作,因为实际的主要工作不是全部。但是,现代职业学校的学生错误地将实用主义视为一种工匠精神,但是追求卓越并不意味着要致力于工作,而是要基于客户的需求或同事的工作要求,不能仅仅是以自己为中心,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工作。尽管对这种”以我是中心”的实用主义的奉献精神和包容的精神是背离的,但在学校里,对工匠精神的培训经常被忽视。
3.重守成,轻创新创造培育
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专业课程都有10年甚至20年的历史。教科书已更新,但内容“完好无损”。技术是有生命周期,学生需要学习新知识。然而学生更想了解的是专业技术的最前沿。不幸的是,除了一些“双一流”大学以外,大多数学校并不真正重视学生的创造精神。
许多大学教师使用“旧教科书”和“旧教育计划”。这些教师不会告诉学生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是什么,也不会为学生的就業提供指导。更不用说创新和创造力,如何使学生热爱学习,并为自己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这些教授在20年后仍继续教这些学生的孩子,除非他们进行创新,否则将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因此,大多数在大学教授知识的老师都更加注重教授新知识,即使他们不从事科学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向学生介绍有关该学科的新知识和前沿知识。
4.轻生涯规划,重教材适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开设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通常是以课程设计和职业指导的特别讲座的形式完成。重教材适用意味着大学似乎以教育的形式提供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指导,但实际效果尚不清楚。另一方面,教师不重视学生,缺乏实践训练,因此很快就忘记了课程。另一方面,学生往往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走得太远,总是有种只要把目标设立的高一点然后自己就会成功的那种自我满足感。不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也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计划。没有实践考核、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很难获得预期的结果,并且几乎所有大学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三、企业管理视角下职校生工匠精神培育
传统工匠的基因里蕴含了对创新创造的要求,创新精神是传统工匠精神的本质体现。古代众多杰出工匠都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改革创新,思考、揣摩当下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探究各种工艺的应变之道。在各个行业的工程师们都以发明创造为荣,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在古代,各种科学技术得到发展的力量源泉。随着历史的发展,相关企业制作工艺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如掐丝工艺出现了多种型号的丝和线,釉的种类增加了更多的新色系,并且“目”数越来越高,突显出传统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劳动智慧,同时也推动企业的各个制作工艺向更精更细的方向创新发展。因此,传统企业工匠最初都是从对技艺的单纯模仿到实现个性化创新,直至达到匠心独运的境界。所以,我们要从企业管理的视角下培养职校生的工匠精神。
1.以知行观培养职校生实践能力
大学教育中学生总是把考试成绩放在重要的位置,学生能力的评估方法偏向于笔试。在考试的风向标下,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就是要求学生懂得知行合一,学生不仅要获得理论知识,还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例如,信息技术学院的学生需要练习一些基本技能,例如编程,原理图设计和绘图。人文类学生应写更多文章批评当前的弊端。医学生需要做更多的实验来获得药理知识。知识和实践的概念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后使用和实践。另外,许多实践所需的材料和成本不高。所需要的只是更多的研究精神和时间。如果学生不愿意支付这些时间,那么学生应该思考上大学的意义?只有愿意带头实现知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学生才能称之为有意义的大学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简而言之,知行合一,践行渐在。
展示传承价值,承袭师道精神,以知行观培养职校生实践能力。传统工匠文化是由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丰厚精神遗产,并以艺徒式的传艺方法将自身手艺和精神传承下去。墨子认为“有道教人”,即工匠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每一位伟大的工匠师傅,通过对传统制作工艺的教授,正确引导学生的精神理念与价值观念。老师不仅将其在实践中积累的制作工艺示范教授给学生,更要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以及职业品质传授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传统师徒制度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传统的工匠精神不仅是追求产品质量的精细化,更是以知行观培养职校生实践能力,通过培育附有正确价值观念的工匠,逐渐形成主流的工匠文化。
2.品牌观下培养职校生敬业精神
好的公司以品牌向客户传输自己的价值。有了可信赖的品牌和服务,才可以赢得更多客户,公司也不用担心自己的产品出路。人类社会上最好的品牌是他的敬业精神。只要他坚持下去,只有对自己的工作还有他人负责的人才不会被埋葬在社会发展中。培育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精神将有助于他们树立品牌,敬业精神不在于只是为他人服务,而是在于为自己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更快的晋升和提高,更高的工作效率,以及更好地为社会奉献自己的激情与热血。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敬业精神,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彰显出工匠精神的时代气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意与匠心紧密结合日益成为时代主题,工匠不再是反复劳动而达到孰能生巧的手艺人,而应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必须将工匠精神作为加快建设新时代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支点。各企业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能够更好地体现科技创新的时代光芒。一直以来,学生要学习工匠们永不满足,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断改进企业的制作工艺和生产技术。
敬业精神是更好地维持自己的品牌和声誉。对此类服务的意识和追求改进的态度在短期内可能不会盈利,但从长远来看,必定会改善他们的人脉资源,技能和收入水平。公司不会放弃能够帮助公司树立品牌的高技术水平以及服务意识强的员工。如果这些员工离开公司,他们将很快被猎头挖去并获得更高的薪水。品牌信任是企业筛选人才的首要参考项。所有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品牌充满信心。如果没有,为什么还要别人选择你?
3.以服务观培养职校生创新精神
许多人认为创新非常困难,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技能。但是创新是如何真正产生的呢?创新是过去使用技术解决特定于我们客户需求的问题的结果。创新中使用的技术大多还不成熟,很少有技术难以面世。创新是注重服务客户的需求分阶段进行的。用服务的概念来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告诉学生,创新不是公司创造“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品的必要条件。但是,学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使用所学知识来提供更好,更快和更实惠的服务。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企业制作工匠从中获得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更加是物质价值所无法给予的精神认可,使其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更易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促进全社会形成尊重技术、尊重知识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我们要强调匠心独运,以服务观培养职校生创新精神。传统工匠的基因里蕴含了对创新创造的要求,创新精神是传统工匠精神的本质体现。古代众多杰出工匠都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改革创新,思考、揣摩当下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探究各种工艺的应变之道。各行各业的工匠们也都崇尚创新改进和发明创造,这成为推动古代各种技术发展的基本力量。随着历史的发展,制作工艺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如掐丝工艺出现了多种型号的丝和线,釉的种类增加了更多的新色系,并且“目”数越来越高,突显出传统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劳动智慧,推动制作工艺向更精更细的方向创新发展。因此,传统工匠最初都是从对技艺的单纯模仿到实现个性化创新,直至达到匠心独运的境界。
实际上,几乎所有创新都是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设计和积累的。例如,学生可以根据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的要求设计智能汽车。例如,学生可以根据数学建模提供的数据执行数学建模。这些对于业内人士而言可能是“儿科”,但对于学生和实际客户而言,可以根据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的要求来设计智能汽车。那就是创新。服务是创新的源泉。
4.以求是观设立职业生涯规划
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几乎所有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由于职业规划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距太远,因此效果总是表现得差强人意。以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是要求学生需要脚踏实地,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規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从事实中寻求真理。职业生涯规划仅供学生自己使用,而不是用于比较。设计过高的目标是可以的,但是考虑可行性是没有意义的。学校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功能和精神凝聚功能,落实与细化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全社会树立尊重技术、尊重劳动的社会文化。
为了寻求真相,学生需要能够分析特定的问题。这也是工匠精神中非常重要的要求。学生将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实施路径。实行职业规划的过程远比目标本身重要。只有不断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纠正,学生才能真正进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轨道,真正进入职业生涯准备的状态,并通过现实的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结语
我国正处于一个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其经济增长正在逐渐稳中有升。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政府提出了经济结构改革的战略。企业要借鉴和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展现新时代工匠文化自信。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理念也非常倡导工匠精神,其文化和理念也很能代表和体现工匠精神,十分认可非逐利而唯求艺、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品质。因此,应坚持开放包容、辩证取舍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受并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部分,进一步彰显当代工匠精神的魅力与价值。因此,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积极培育工匠精神,营造优质的企业氛围,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顶层设计水平,从各方面统筹培养一大批技艺精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中耀,杨敏.校企协同视阈下高职财经类专业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9,(33):238-240.
[2]贾秀娟.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4):77-80.
[3]苏德强.浅谈化工企业6S管理模式与工匠精神培养[J].化工管理,2020,(4):28-29.
[4]李剑开.浅谈高职教育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J].商情,2019,(50):232.
[5]滕凤英.“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途径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5):623.
[6]韦莉莉.“工匠精神”视野下食品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2):后插17.
[7]刘政虹.创新思政教育教学践行工匠精神育人——打造思政选修课新时代的工匠精神[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58-60.
[8]孙雪菲,韩旭.工匠精神引领辽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4):12-15.
[9]吕凯,刘海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9(3):170-172.
[10]王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工匠精神[J].知识经济,2020,(7):129-130.
作者简介:杜路(1986.7- ),男,籍贯:浙江临海,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目前就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